《重生之大明国公》第二百五十四章 利益问题

    距离张凡向京城出了他通报会有倭寇大举进攻之事的奏折已经过了四天了但是京城里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份东西从京城往扬州。并非是京城不重视毕竟张凡通报的是外族将会侵略的大事自然会有人重视起来的。但是自从两天之前张凡的奏折进城之后到如今已经两天过去了却是还没有任何动静。之所以会如此情形和张凡所想的其实一模一样就是因为隆庆接到张凡的奏折之后非常重视。虽然他十分地相信张凡但是牵涉到出兵和调集军队的这种大事即使他是皇帝是这大明帝国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也没有这个权利独断专行。于是隆庆将张凡的奏折在朝堂之上公开之后朝臣之间就开始了议论和扯皮一直拖到两天还是没有个定论。
    按理说这种军国大事本不应该拖这么长的时间的。可是就是因为张凡所上奏的倭寇会大举侵攻江南之地的这条消息一直没有真凭实据再加上朝中的大臣们都是知道扶桑岛上最近处于诸侯混战抢地盘的状态所以没有人会相信张凡所说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以往江南那块地方又不是没有收到过倭寇季节大批人马侵攻过甚至有几次倭寇的人马都已经直逼应天府城下了。但是哪一次又让倭寇得逞了呢?在他们眼里倭寇最多季节上百人撑死也就是千把人。能够让他们直逼应天府城下也是因为倭寇的来势太突然了打了江南之地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江南一地的百姓并不如北疆的百姓那么坚强所以才会让倭寇们捡了漏子。
    但是他们认为这些年来有戚继光在东部沿海的经营那里对于防止倭寇的进犯已经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这么些倭寇根本就不足以对江南那块地方造成什么伤害。更何况他们觉得张凡所说的事情水份实在是大得很或者是说他们觉得张凡实在是太过小题大做了并不可信。至于那个被莫名其妙毒死的扬州东城门门官那件事情对这些朝臣来说纯属是个意外他们觉得必然是那个门官自己结下的冤仇所致只是个巧合罢了。再说哪里有侵袭之前却是如此大张旗鼓地刺杀对方人员的这岂不是摆明了告诉对方自己要来攻打他们了天下不可能有这么傻的人。
    以上这些就是朝臣们反对的原因。而且心中有着这种想法的朝臣几乎占了朝廷的一大半。甚至就是连内阁之中的几人都有这种想法那自然就是高拱和他的忠实党羽郭朴了。之余那李春芳却还是如同一个闷葫芦一样默不作声对让何人问他的话都是报以微笑也不知他是认同还是不认同渐渐的如今也没有人再去关心他的意见了。
    但是还是有人相信张凡的话的而这推的一人就是隆庆。
    迄今为止张凡从来都没有对他说过如此肯定的话但是张凡以前猜测过的一些事情却是全部都应验了。再加上这一次张凡上奏给隆庆的折子里提到他已经破获了江南的贪渎大案为隆庆拿回了不少的银子可以供他消遣好一阵子。而且从张凡的奏折中隆庆得知他已经将朱翊钧送回了京城这又是一件有利的证据若不是失态紧急的话张凡是绝对不会让朱翊钧离开他的视线的。所以隆庆自然十分相信张凡所说的情况的。但是难就难在不兵并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定他隆庆也改不了。想要兵还是要征求朝臣特别是内阁中人的同意。但是如今内阁中已经有两个反对了李春芳的态度又是暧昧不明实在是让隆庆头疼的很。
    剩下来还有相信张凡的人那自然就是张居正了。张居正对于张凡还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张凡并不是个会故弄玄虚的人特别是这件事情如今还关系到江南一地许多百姓的安危那就更加没有道理乱说了。而且这件事情若是张凡编出来的话那可就是谎报军情了。大明朝的官敢结党营私、敢弄虚舞弊、敢贪污受贿但是还真没有几个人敢于谎报军情的。毕竟若是犯了前面那几项的话将来事了兴许还能交代点什么秘闻待罪立功什么的以保住性命。但是谎报军情若是被查出来了他的政敌一定会坑害他到最后最轻的也是个欺君之罪那绝对就是死路一条。张居正不相信张凡会不知道这一点再者说了张凡也是正常人并非什么脑子容易热的狂热之徒为什么要这么做。张凡从这里面又得不到什么好处没有好处的人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都是没有人会去干的。
    无奈的是这只是张居正一个人这么想而已。如今朝廷上下全都反对虽然他心里觉得隆庆应该也是相信张凡的但是奈何于隆庆从来都没有透露过自己的想法。而内阁中唯一一个可能认同并且是份量极重的人物李春芳有不标明他的观点张居正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张居正因为早已经把他改革变法的打算提上了日程如今行事也是小心翼翼的丝毫不敢做出什么有可能引起朝中大臣们公愤的事情以免将来会阻碍他的变法之行所以如今他也是闭口不言没有说什么。
    如今看起来满朝文武都不认同张凡的奏折而唯一两个肯相信张凡的人一个大明皇帝、一个内阁大臣却是因为自身的许多问题也都不出来说话看起来如今朝廷里的形式对于张凡、对于江南来说是非常严峻了。
    但是并不是没有人不想帮着张凡如今就有这么一个人想着如何帮助张凡甚至于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这个人就是东厂厂督、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宝。
    其实冯宝这么做的动机很简单他可不是相信张凡或者是为了什么民族、百姓大义什么的他实实在在地就是为了保护张凡或者说他就是为了他自己。
    张凡如今手里面毕竟还有着他需要用来不受高拱阻挠而能够推倒孟冲的有力证据。张凡前些日子说是要用那些个账簿来清点收回来的脏银的数目冯宝虽然心急于推倒孟冲但是他却没有催着张凡将账簿送过来因为他知道张凡是在为隆庆办事有怎么可能会那么做。
    但是这并不代表冯宝心里面不急实际上他是非常的着急着急着想要推倒孟冲然后自己坐上那个他梦寐以求的太监所能够达到的最高位置。
    如今张凡来信说倭寇有可能大举进攻又怎么能不让孟冲着急呢!其实冯宝心里面明白的很凭着张凡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就是倭寇大举攻了过来甚至是打进了扬州府张凡也必然会受到绝佳的保护绝对不可能有什么闪失的。但是冯宝担心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张凡有了个什么闪失或者说他是在担心万一那些能够帮他上位的账簿有了个什么闪失那他可就要暂时与掌印太监那个位置远离了。也许将来等到孟冲下台当然孟冲离下台也不远了到那个时候那个位置还是冯宝的。但是所谓迟则生变万一到了那个时候那个在冯宝心目中应该杀千刀的高拱再一次出个什么注意来阻挠冯宝的话那冯宝可就要疯了。
    他虽然是东厂厂督掌管着比之锦衣卫还要让人恐怖和害怕的大明特务机关但是他总不能够派人去暗杀高拱吧毕竟暗杀内阁辅大臣这可不是说笑的他冯宝还没有那么疯狂。
    所以说冯宝心急之中也是在求稳当务之急是他必须保证张凡的安全。而要保证张凡的安全并不是说多拍些人手保护张凡就可以了而是让张凡能够彻底远离战乱的危险。
    这件事情听起来困难但是却是十分简单。只要朝廷肯调兵去江南对于倭寇大举侵袭之事做出准备那样一来张凡就没有事情了。张凡虽然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但是毕竟他不是军事上的将领这带兵布阵打仗的事情还轮不到张凡来指手画脚。无事可做的张凡必然会回来回到京城这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来。那样一来既能够让张凡远离危险再有意无意地让张凡知道是他冯宝促成了朝廷的出兵让张凡绝对欠下了他一个人情;又能够让张凡早日归来让他早点拿到推翻孟冲的证据让他早点坐上掌印太监的位置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买卖吗!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冯宝一直在努力地劝说隆庆还有那些个和他有些交情的官员当然他不可能说的那么明显。
    果然冯宝的出力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