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七百六十一 突如其来的变故

    “嘀”
    “嘀嘀”
    一长两短,三声哨笛打破了渔阳郡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平静。
    这是紧急集合的讯号,一个多月来这些渔阳郡的士兵们,已经训练了很多遍。
    一瞬间,整个渔阳郡的士卒,都动了起来,纷纷跑到城口外集合。
    大坪前面,摆放着一张案桌,几个陶罐。
    顿时,士卒们精神一震。
    因为这是一个传统,只有在大战之前,才有的誓师仪式,而按照形式,如今的公孙瓒,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
    很快,军队聚集,一千八百多匹雪白战马立在最前。
    马背上的骑兵手持长枪,身后背着强劲的长弓。
    人数不多却个个精壮剽悍,这支队伍就是追随公孙瓒多年,曾立下无数功劳的白马义从!
    于他们身后列阵的,是数千骑毛色杂乱的战马。
    紧跟着骑兵的则是披挂软甲的步军!
    骑着陪他征战多年的白马,公孙瓒轻轻抚摸着战马的鬃毛,豪情万丈起来。
    他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然而,有些尴尬的是,公孙瓒的这场誓师大会,到底还是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因为还没有等公孙瓒率领集结大军出发进攻冀州,他的后花园幽州,便已然烽火狼烟!
    之前公孙瓒图快刀斩乱麻,直接把人家刘虞杀死的举措,成为了他如今脑疼的后顾之忧。
    刘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复公孙瓒,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共推柔为乌丸司马。
    阎柔也不是简单的家伙,其下江南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士兵,共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
    这些人也委实非常厉害,也是同样的毫不留情。
    一天一夜,以大军大破之,并且阵斩邹丹!
    就连始作俑者袁绍,在当天一下子也是为之意外,继续派出一小股一小股的军队,深入到幽州之内,开始了探查。
    当然,也无可避免的与幽州斥候撞见,但却都没有动手的意思,仿佛这片土地是双方共有地盘,不存在任何纷争。
    不过,任谁都清楚,如今这波看似平静的“清潭”,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罢了,风雨欲来、黑云压城不外如是呼!
    寻常武者,只知出拳打人,却不晓得蓄劲待发,可有不妥?
    须知收拳在怀,猛力捣出要比直接出拳更加迅猛!
    更何况袁绍向来有爱才之名,近年来天下豪杰纷纷归附,只是平日里,那些投奔到他麾下的幕僚、将军们都是各怀心思,有着表现自己的想法,所以彼此之间相互攻讦各不相让!
    但是,当袁绍大军统一目标的时候,就会爆发出难以匹敌的强大力量!
    可以说,现在袁军是没有什么大动作,万一要是聚集力量,那一定会是石破天惊级别的!
    天气还很冷,风儿掠过,体质稍差的人在冷风中还会缩缩脖子。
    公孙瓒的心,更是如此!
    公孙瓒是个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极端的!
    但他有一点,说的也对,一旦异族攻入中原,掠夺人口,制造出与大汉一样的利器,那汉人的下场不会好到哪去。
    毕竟,精湛的利器工艺一直是汉人对付异族的法宝,要是连这个也失去了可就真的要完。
    身处中原的百姓很难想象边疆百姓的惨痛,这也是为什么公孙瓒在北地有着那样的威望。
    说起来,对于异族的态度,高郅他和公孙瓒差不多,那些霍乱大汉的胡人,全都该死!
    要想不死就得归附王化,否则这些没有自己文化、只懂得掠夺的胡人与禽兽何异?
    高郅倒是非常看得开,生活就是这样,不论战争与否,是不是和平安定,日子终归还得要继续过下去,行春夏秋冬,随光阴共进。
    如今的高郅,在经历过战争洗礼,加上这段时间里面,荀攸的耳濡目染之下,对战场也是有一些见解,更清楚充分的战前分析,有时候容易决定着战事成败。
    唉
    长吐一声的高郅,无奈的摇了摇头。
    毕竟,如果此时此刻公孙瓒还是巅峰倒是可叹。
    正所谓沙场征伐,将士用命,主将谋断!
    如今的高郅,作为吕布并州势力的代表,全权负责麾下数千骑兵的指挥,身上的责任自然亦是不小。
    很多事都需要他去把握,去平衡,以来达到他的目的,其中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力量超乎想象。
    “将军”!穿透力十足的声音响起。
    武将穿戴着熟铜鳞片甲,膀阔腰圆如同铁塔一般敦实,说话也是中气十足,很有穿透力!
    在他的身后,无数的战马齐声嘶鸣、将士呐喊声,以及奔雷般的蹄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气势磅礴的宏伟战歌!
    “啊奥!”
    “牛将军!”
    牛莽只能涨红了脸,无奈苦笑,同时心里也暖暖的。
    他何尝不明白,这些袍泽的笑声,其实一种变相的安慰,把这次的事件归于一场玩笑。
    看起来很损,但是有的时候,只有这些放肆损你的朋友,才是真正过命的袍泽兄弟!
    在过去,并州和西凉的军队之间是绝对不会有这种气氛的,士卒和将领们各顾各的,可以说是麻木自私也不为过。
    但是自从引进了高郅麾下进行练兵,隔三差五举行一些增进感情的团体活动,例如扳手腕之类的活动,军队的凝聚力大为提升,加上同生共死的战场经历,将士们之间的感情深厚,说是袍泽和兄弟一点都不为过。
    这一切,都被观望的高郅看到,满意的点了点头。
    本来,他是有意回避,但是没想到最后还发现了一个闪光点,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之喜。
    毕竟,军队的凝聚力和士卒之间的感情,是直接影响到了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的。
    在战场上,士卒之间的感情越深,就越能加深配合程度,也更能激发血气,当士卒们看到身边的袍泽倒下时,第一反应不是恐惧和逃跑,而是冲上去为兄弟报仇。
    这,就是所谓的凝聚力!
    若要细溯根源,或许只有两句话,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