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三百七十五 无法调和的缝隙(1/?)

    抛开那些因为董卓吕布二人交锋,而产生联想和动作的“有志之士”不提,视线重新回到,那已经一片狼藉的高台方向。
    不管中途的过程是否完美也好,有点小挫折也罢,总之,吕玲绮的这场盛势浩大的及笄祭天的典礼,终于是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官场方面,众人的一连串的相互恭维。
    却是可怜了作为主人方的吕布,在展现了自己的力量后,为一大群人给簇拥着。
    那些四周传来的叽叽喳喳的恭维,直让吕布脑袋上的青筋不断跳动。
    丫的!
    要知道,他真的是最烦这种虚头虚脑的事情。
    要不是这是自己女儿的及笄仪式现场,吕布觉得自己一定会让他们,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砂锅般大小的拳头!
    虽然,他也不知道砂锅是什么
    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后,这场及笄仪式的后续事宜,方才真正的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那些朝中的大小官员们,三五成群,恭恭敬敬,以礼相待,毕竟,大家同殿为臣,低头不见抬头见,面子上总得过得去。
    再者,那些元老旧臣与吕布之间暂时并无私怨,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多交朋友,少树敌人,这才是安身立命的良策!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是,长安城,恐怕,又将不太平了!
    随着吕布与董卓二人之间爆发碰撞的消息的四下散溢,为之而发酵,长安城内,原本就跌宕起伏的暗流,愈发的涌动不断。
    无数的暗影,层层叠叠,以不小的长安城为中心,向外辐射,并不断的迅速蔓延开来。
    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一切的阴暗鬼祟,尽数荟聚于看似宁静的而又不平静的长安城里,悄然无息的,进行着各自目的的行动。
    虽然碍于董卓如今锋锐无匹的凶威,这些人或者背后所暗藏的势力,都不敢太过明目张胆的站出来,纷纷选择蛰伏起来,背后搞小动作。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于积威已久的董卓,也就开始愈发的憎恨。
    没有人,天生喜欢被压制。
    没有人,愿意头顶多一个本不该有的霸道存在。
    董卓他现在,越是展现出如此霸道,如此强势的表现,越是对他们这些人进行压制,这些世家、老臣们,便越是对其憎恨,厌恶。
    他们本该是属于高高在上的存在,身为大汉数一数二的世家的一份子,高傲本应该是他们的特权。
    他们,本就不该表现得像现在这样卑微如尘。
    他们,本就不该过着如今这般的担惊受怕,夜夜失眠的日子!
    他们,更不该,被迫丢失积蓄半生的大半家财,抛弃故土,一路奔波劳碌,拖家带口的,跟随着董卓的西凉军队一同,跋山涉水,惶恐不安的来到如今的京都长安!
    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统统的,都是他们这些家族子弟,本不应该承受的磨难。
    而这些,都是因为董卓和他的西凉军!
    对!
    全部,都是因为这些家伙!
    他们一路而来的所有的财物损失、精神损失,尽皆应该算到那董卓的身上!
    洗掠京都,肆意截掠杀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火烧洛阳,焚锊经阁。
    趁乱劫杀城内名望大户,贾富士子,造成赫赫杀伐。
    驱赶百姓,泄掠宫女妃,这些胆大包天的家伙,简直不要太过嚣张与猖狂!
    这些罄竹难书的恶行、暴行,很多都是径直踩着他们世家的脸面,西凉人与他们之间血一般的仇恨,昭然若揭。
    如果没有这些粗鄙、肆虐,见钱眼开,不分尊卑,欺上瞒下的莽夫们的到来。
    如果不是这群下手狠辣,行事粗鲁,完全没有个尊卑上下之分的西凉暴军的进京。
    如今的他们,可就完全无需受这般的气。
    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吃这般的辛苦的啊!
    是以,别的暂且不说,光是因为董卓造成的这些势力人员们,现在和以前地位上的落差表现。
    他们,就注定与董卓,还有他身后的西凉势力,不共戴天!
    他们不会有人,愿意接受外来势力的压迫。
    更没有一个世家子弟,会喜欢被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出身粗鄙的家伙,给死死压制!
    他们生而高贵,岂能屈服于此?
    反抗,是注定的。
    即便如今,他们还无法直接面对董卓的滔天凶威。
    即便如今,他们还远远不敢大摇大摆的站出来。
    但是,仇恨,可以蛰伏,可以隐藏,却绝不会消失!
    世家,在大汉的影响力,虽然不完全的体现在军事力量上的宏观表现。
    比军队,那无疑没话说。
    就算把天下大大小小的世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绑一块,也绝对会被董卓和他的西凉军给揍得满地打滚。
    术业有专攻,让一帮子满口知乎者也的文人和那些行伍厮杀成长起来的铁血将领对战,无异于是在厕所里点灯——找死!
    但是,若是涉及到那些后方的小动作,朝堂上的争执,政治的博弈等隐性“软力量”,十个董卓也玩不过转得来的!
    完全有理由去相信,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面,长安城,乃至整个大汉,都将迎来,一场声势浩大、波及甚广的动荡风暴!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着怎样的事情。
    也没有人能够预料到未来,大汉趋势的走向。
    不过,至少对于以王允为首的保皇派,等一干皇室的簇拥者们而言,或许并不是件坏事。
    因为,经过今天的事宜一闹,保皇派他们的隐性力量,再一次的得到了增强。
    相信,只要他们坚持,汉室失去的荣光,终究有一日,会回复奖励,泽背苍生。
    没有利益至上,对于这些汉朝的老臣们而言,其实,他们,就是这样容易得到满足。
    无论这个皇帝多么昏晕、残暴,只要能改过,或者是稍微露出一点改过的意思,那么所有人就会集体选择遗忘过去的痛苦,继续拥护皇帝的统治。
    最经典的,莫过于汉武帝时期,这位强势的皇帝一生连年征战,修建宫殿,糜费天下,百姓负担沉重无比,黎民多暴毙于荒野。
    54年的统治下来,全天下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几乎激起了民变;可最后这位武皇帝,仅仅只是出手表示了一下自己的错误,发了一道昭告天下的所谓《罪己诏》,立刻就获得了天下百姓的原谅。
    这是因为,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尤其是老臣而言,汉朝,大于天!——
    上拉加载下一章s——>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