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三百零二 挚友割袍

    接连遭到两名旧友的攻击,蔡邕的心,甚是难受。
    对于他们出手的理由,他心里明清,可正是如此,他才愈发的难受。
    所以,才会说出那样一番话来。
    因为,在以他如今的气魄看来,人的这一生,自古艰难,最难,也不过唯一死罢了。
    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那在这个世上也就没有什么能让他恐惧的了。
    很多时候,死亡固然也许恐怖,但有时候,也会转变为动力的源泉。
    或许是年龄愈大,见多了生离死别,浮浮沉沉,蔡邕之前的那一番话,确是说的是感慨万千。
    “哼,我倒还真的想听听你的话。”或许是想到了昔日的友情,马日与王允二人对视了一眼,杀机渐敛,同时止住动作,却依旧隐隐的将蔡邕围拢于其中。
    “多谢。”蔡邕深吸了一口气,没有在意二人的动作,浑身莫名的浩然之气,缓缓涌动,背后虚空中,竹琴的光芒愈发的闪烁。
    很快,虚影化实,竹琴幻现,蔡邕盘膝而坐,一手拂过,以膝为琴台,竹香氤氲,整个人显得更加明亮。
    蔡邕撩衣而动,十指轻挑,在琴弦上流水般一抹,一缕琴音袅袅飘出,萦绕梁间,
    闻得此声,马日与王允二人,不由自主地,抬起了眼睛。
    无韵的曲调显得哀婉自然,仿若是平平淡淡的娓娓叙谈,又似是潺潺流逝的不羁小溪。
    虽然乍一听起来,清缓无奇,却又令人平生一股落花流水的茫然,勾起无限相思情肠,酸楚幽痛几难抑制,不知不觉心头便如堤溃洪泄一般,只想着痛快一恸。
    在关键之处,琴意的风格,却是又蓦然一转,婉转奏出杨柳之调,融融暖意间略带惆怅追惜,其中的哀伤却已平复。
    悠宁安和取而代之,宛如胸臆之间郁塞泄尽后的一剂温补,令人倦意渐起,不由地想要在长长的追逐后稍加安憩,把酒独酌,心愁几何!
    “唉,身不由己,乱世之途,身不由己啊!”蔡邕双手合平,琴声渐淡。
    他的言语之中,多含有抑郁无奈之意。
    这世上的人,不管是光明磊落伟丈夫,还是蝇营狗苟真小人,只要在红尘中打滚,就会经历生死离合,爱恨情仇。每个人心中都有会有所得有所失。
    王允与马日皆是饱读经书之辈,都听出了,蔡邕他这一声叹息中所包含着的感慨,分明是有感而发。
    他们却是不由得惊讶的抬头,认真的看了几眼,脸色却不由地有些微微的变化。
    “既然你琴述胸臆,又为何如此变动?”性子急躁的马日,犹豫了一下,忍不住质问道。
    语气之中,多有遗憾、愤慨与不解与怨恨之情。
    情之深,恨之切。
    他却是在愤其不为,又恨其所为!
    想昔日灵帝去世不久,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
    当时志得意满的董卓,顿时发怒,骂道:“如今的我,执掌辅助天子临朝,有灭人族祀的权力,就算你再怎么的骄傲,也是不过举手的事而已。”
    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
    仅仅只是初入宫廷,他蔡邕便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
    在朝堂众人看来,蔡邕,无疑便是投奔了董卓!
    本来他们这些昔日挚友,自不会因为一点流言蜚语,就相信蔡邕会做出此等之事。
    甚至于,他们都相信,好友蔡邕,定是收到董卓的胁迫,还打算商量去帮助他摆脱“魔手”。
    然而,当他们私下与其联系,准备让其内应,刺杀董卓的时候,却被蔡邕拒绝。
    是以,众人才渐渐相信,蔡邕,是真的“堕落”了。
    马日与王允,才做出与其割袍断义之事。
    “唉,身不由己,吾辈之路,就是要披荆斩棘,不是与人争,而是与经义争,与自己争!”面对好友质问,蔡邕神色黯淡,长叹一声。
    想他蔡邕,一声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昔日黄巾祸乱,常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冰雹、蝗虫为害。而鲜卑又侵犯边境,百姓为劳役赋税所苦。
    他便上述,申请明堂月令。
    于灵帝在位的时候,上请天子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季夏之节,居明堂迎祭五帝于郊。
    为了导引神气,求福丰收。清庙祭祀,孝敬祖先,养老设教,告诉人守礼化俗,这些都是帝王的大业,祖宗恪守奉行的。
    这些事宜,皆是他的职责所在。
    如今,之所以不参与刺杀,也是为了报董卓的礼遇之恩,这是他的义务所在。
    恩怨分明,是他蔡邕一贯的作风。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蔡邕苦涩的一笑,跳过质问的话题。
    “你们也都清楚,如今的汉朝逐渐衰微,如今的天子,虽有天下共主之名,再无治政之实,如今的天子,更是只余一座孤殿困守其中,可悲可叹!
    而天下诸侯趁势而起,争霸,逐鹿中原,战火连天!”
    蔡邕嘴唇紧紧的抿着,略显文弱的脸庞上,却是浮现了一抹冷冽。
    “虽然某不能出手助你们,但是还是友情提示一下,子师,你这段日子里面的动作,委实过大了一些,有些时候,不是事无大小,都要鞠躬而至。”
    蔡邕哀叹一声,含糊其辞的提示道。
    “呵呵”王允冷笑一声,不置可否。
    对于这段时间的频繁出手,他自然清楚动静不小,步子有点迈得过大了一些,只是,对此也很无奈。
    因为,到底还是实力弱小了。
    哪怕小皇帝为了寻求士族支持,愿意付出代价与那些朝堂上的老世家合作,但这其中的付出随时可能是他难以承受的,一个不好就会尾大不掉,被其架空。
    所以,他必须亲自出手,在利用这些世家势力的同时,要时刻对这些世家保持警惕——
    上拉加载下一章s——>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