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二百一十七 黄巾的囧境

    “如今我们和韩暹他们的几路兵马,在河内闹出来的动静有点大了,已经开始引起董卓的注意了。
    牛辅那厮虽然无用,经过这几天的交手,他最多不过只是一守成之徒罢了,但是其身后的董卓麾下,西凉将兵委实不一般。”
    一边说着,杨奉下意识的又扭头,瞥了一圈四周,而后更加凑近了徐晃几分,脑袋微偏,压低声音道。
    “听说当时在边疆有着赫赫威名,手握五万雄兵的并州军、执金吾丁原,都在洛阳被董卓那家伙,给轻易解决。
    还有不久前那场声势浩大,仿佛波及大半个大汉军阀的十八路诸侯讨伐的战斗,参战人员数十万,不一样被给整压了吗?”
    一谈及到这段时间里面,零零碎碎听闻到的,关于洛阳、虎牢关方向传来的战斗消息,杨奉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要知道,如今的他们,虽然依旧聚集了近十万的黄巾士兵。
    虽说军中良莠不济,但好歹各自的麾下,也有数万人马,声势亦是称得上浩大。
    但是黄巾的路,到底已经是日薄西山,昔日的余晖罢了。
    自从黄巾军的精神领袖,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的先后逝去。
    短短半年,当时有烈火燎原之势的黄巾,赫然如同劲风催枯般被剿灭。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
    颍川黄巾渠帅波才、小渠帅彭脱,青州黄巾渠帅管亥,东郡黄巾渠帅卜己,南阳黄巾渠帅张曼成
    还有张牛角、李大目、孙夏等等,这些黄巾中代表性的,将领级的人物陆陆续续被诛杀。
    尤其是在张角死后,全天下的黄巾信徒心神惶惶,哪里还有半点斗志。
    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着无坚不摧的坚韧信念的黄巾军,似乎也开始逐渐逝去。
    他们黄巾军的军魂,已经没了!
    想当初,波才、彭脱,张曼成、管亥等等,这些位一方渠帅,就算在临死之时都不失是一条汉子。
    是他们,用血肉,撑起了黄巾军,这个全天下家喻户晓的军队名号。
    至于最开始,黄巾军“贼子”的称号,那其实只是大汉朝的那些世家,在确定出兵平乱后,硬加给黄巾的恶名。
    最开始追随张角的黄巾士卒们,是真正的信徒、教徒,本身并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扰乱百姓的事。
    可现在,黄巾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骨气。
    半年前,当黄巾军最为鼎盛的时候,长社一役,于长社城下战死黄巾士卒数万人,竟没有一个黄巾士卒转身后逃。
    时过境迁,当日战场中的黄巾军已荡然无存,如今的黄巾,沦落到与山贼、强盗同流合污。
    或许是当初的血战,不仅打没了黄巾军的领袖,也将那些黄巾士卒的斗志和骨气都打没了。
    黄巾的路,已经断了
    要知道,他们这些黄巾军,可不比割据各地的豪门世家。
    原本,黄巾的根本,就只是一些为生活压迫,起来反抗的平民百姓组成的军队。
    既无名望、又无根基,唯一的依靠便是民心,便是天下百姓报怨大汉苛刻的愤慨之心。
    但是如今,黄巾民心大失,又谈何取汉而自代?
    在计划出兵之前,他们是因为听说董卓被牵制住了大半的军队,才想着试着出来“捞”一票。
    可是那曾料到,董卓的援军居然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了。
    杨奉嘴唇有些泛苦。
    对于董卓,他心里还是非常的畏惧的。
    因为,根据零星的一些流言,当日董卓进驻洛阳时,曾大开杀戒,使得不少人为之恐惧。
    以至于时至今日,洛阳乃至周边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谣言。
    比如说,他相貌丑陋,长的狮鼻阔口,头顶双角。
    亦有人说,董卓好吃人心,凶残至极。
    也有人说,他性格粗暴,而且杀心很重,每天都要在太尉府中杀人取乐……
    诸如此类的谣言,可谓层出不穷。
    当然,这些对于杨奉来说,自然不是令他感到畏惧的原因。
    最为让杨奉心惊的,其实还是其麾下,那多达十数万的雄厚军队。
    如果真的对于调动全力的董卓,他,可还远远没有招惹的资本。
    心中有些彷徨和颓废,杨奉望着眼前自家的猛将徐晃,喃喃的继续低声说道。
    “想大汉自高祖斩白蛇起义,立国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载,根深蒂固,就连街头巷尾的小儿都知炎刘正统。
    眼下虽说大汉萎靡不振、皇权旁落,然天下仍有无数世家、豪门倾慕汉室……
    我曾听闻何进此人皆曾权倾朝野,把持朝纲,难道他二人便当真没有丝毫不臣之心?
    以我看来未必,只因天下百姓食炎刘米粮已久,大汉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倘若当真有人行不义之事,天下必群起而攻之,或为私心,或为大义。
    倘若在两年之前,天下百姓皆恨朝廷苛刻,那时黄巾若能顺利攻破长社、曲阳,抵达雒阳,或许还勉强能够有取而代之、改朝换代的希望。”
    说到这里,杨奉便不住又长叹一声。
    “当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几乎推翻了暴秦。
    他们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祖皇帝,不过沛县亭长,却斩蛇起兵,推翻暴秦,击败项籍,建立如今大汉四百年江山。
    曾经的我以为,他们都可以做大事,何以大贤良师带领的黄巾军,就不能做呢?”
    “现在看来,呵呵,一切都不过是那些该死的世家和皇帝博弈的闹剧罢了!
    就因为陈胜吴广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旦那些想要或者已经坐的江山的人,又岂能容忍一群百姓,在崛起闹事?”
    “更何况,如今黄巾之中良莠不齐,多少贼人假借黄巾名义作恶,以至于黄巾之名望一落千丈。
    不说那些世家豪门,即便是在百姓眼中,亦与盗贼、强盗无异,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黄巾若再想要成事,难入登天!”
    说句心里话,其实,他杨奉本来就不是要参加黄巾军的。
    原本他也是打算走大汉官僚制度,还准备了一笔钱财,准备去买官的。
    只是,这年头,讲究门第。
    他杨奉,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一个出身贫苦的穷苦人家的粗汉罢了。
    朝臣大多出于名门望族,对于杨奉这种出身的人,非常排斥。
    再加上当时时局动荡,急于出人头地的杨奉,以为张角能够成事,才加入到黄巾军的阵营。
    现在看来,似乎到了,需要他开始准备,尝试着摆脱这个身份的时候了!——
    上拉加载下一章s——>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