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二百零四 压抑的朝堂

    汉代的朝会分为朝贺,议政两种。
    朝贺是在节日等特殊时节召开,议政,则是属于议事比较普通的。
    待到第二天,上朝,董卓带着高郅及其手下最为坚硬的来到大殿。
    “陛下驾到~~~”朝官到齐之后,稍等上小会儿,便听得一声尖亮的通传响起。
    殿内百官俱是躬下身躯,齐声说道:“臣等恭迎陛下,陛下千秋无期!”
    在一群小黄门宦官的引路下,刘协走至帝位,个子小小的他,摆开袖袍,坐下后努力绷着脸,同群臣说着:“卿等免礼,平身。”
    群臣这才微直起身来,去到各自的位置跪坐。
    群臣们口呼万岁的声音落下,太监总管,便在一旁扯着嗓子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呐”。
    “”
    一帮老油条们,相视无言。
    “诸位卿家,可有要事启奏?”坐于帝位的刘协,见空荡大殿又亲自出声询问。
    下方的百官没有吱声,心中怀有各自的心思。
    刘协见无人出声,也就乐见其成,“既然卿等无事启奏,那便就此退朝。”
    “身为一国之朝政,岂会无事焉?难不成,陛下玩物丧志,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吗?”
    就在此时,董卓突兀站了出来,大声问道。
    简单的问话中,透着浓浓的质询的味道,听起来更像是在训斥,而并非询问,那高高在上的态度,任谁都能很清楚的感觉到。
    “朕,你,朕”刘协被董卓的气势镇住了,双手搅动得发白,却又不知道怎么反驳。
    “哼,既然陛下忘记了,那就让为臣提醒一下你,念!”董卓带着些许戏谑,示意一旁的太监。
    那名太监躬身道:“是!”,向下瞄了一眼群臣,当即拉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冲龄,统承鸿业。其惟祖功宗德,惟祗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朕年少。不识上古贤王治世之妙,然,朕闻之,古时圣王治世,民不加赋,而海内用足丰饶,朕虽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门诸卿有司,即日起,有汉一朝,永不加赋!”
    声音刚落,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们就全都懵了。
    这是在搞什么?
    一时间竟然没有人出来发言。甚至,有许多满脑子理想和明君思想的大臣,立刻就感动的稀里哗啦,连脸都涨红了。
    永不加赋啊!
    多好的仁政啊!
    三皇五帝,谁提过,春秋战国,谁又喊过?
    这才是真正的仁君啊!
    要知道,税和赋。从来都是分开的。
    税是用于国防开支,衙门支用以及各种地方事务和渠道开凿修葺等等。
    而赋,则是用来给皇帝盖宫廷庙宇,吃喝玩乐的。
    说白了,税,进的是国库,而赋,是皇帝的内帑,这玩意是不走国库,属于皇帝的私库。
    这么一道诏书下来,从实际上来讲,对大臣和地方的运转,几乎没有影响!
    所以,不论是谁,都得承认这道圣旨是道不折不扣的仁政。
    至于说,小皇帝他自己的钱少不少,关他们什么事儿?
    反正名头上,连天下都是你的,你原意少花点儿,那就少花点儿好了。
    于是这帮群臣,便在董卓的带领下口呼万岁:“陛下仁德,泽被苍生,请奉诏书,宣布天下,使天下知陛下仁厚爱民之意!”
    反正他们也不去理会,小皇帝刘协心里是怎么样的,反正董卓他的心里可是爽的不要不要的。
    刘协的脸色,虽然看上去是一直没有表情,让人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但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小皇帝,气炸了。
    想要做明君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案是你得有钱,有权。
    就像后世某个时间段里面,香港的社团一样,如果当老大的自己都穷逼一个,你还指望有小弟跟你混?
    出来混,不就是图个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想达到这两样,归根结底不还是得有钱?
    小皇帝没有钱,大臣的工资谁发?
    哼哼,董卓嘴角微微勾起,还没有完呢!
    “陛下,臣还有本奏。”董卓大步踏前,再度说道。
    “说。”刘协咬牙切齿的保持微笑。
    “臣奏侍郎赵彦,密谋不臣,来啊,带上来!”
    随着董卓的一声令下,年过半百的侍郎赵彦,被两名粗壮的西凉甲士,如同小鸡儿一般左右架拖进了殿内。
    蓬散斑白的头发,形如枯槁的面容上没有丝毫血色,就像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老人,看起来令人不觉生出几分怜悯之心。
    堂堂的侍郎,怎么搞成了这个模样?
    坐在帝位上的刘协最先动火,冲那两名甲士怒声斥道:“混账,朕的侍郎,你们竟敢这般拖拽,眼中可还有礼仪尊卑这四个字?是吃了熊心豹胆了吗!”
    见到刘协发怒,侍郎赵彦趁机挣脱开甲士的束缚,向前跪倒在大殿中央,老泪纵横的哭诉起来:“陛下,你可要为老臣做主啊!老臣在家中养病,相国却遣暴徒强行将臣拖下病榻,架进宫中。老臣不知何处得罪了董相国,竟让他如此憎恶,但我始终是朝廷的侍中侍郎,相国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遣手下如此侮辱于臣。臣痛心至极,亦求陛下替臣讨回一个公道!”
    说完,就砰砰砰的磕头触地,将脑袋都碰出了血来。
    那凄惨的模样配上悲凉的语气,可谓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到了这个时候,侍郎赵彦的心里也明白,想来是他参与的一所预谋董卓的事情,已经东窗事发了。
    现在,他和董卓之间,不可能会有其他回旋的余地,索性和董卓撕破脸皮,先一步状告董卓,至少在舆论上,能够先占得上风。
    “先不要着急,老侍郎,起来说话”
    见到侍郎赵彦这般可怜兮兮,刘协有些于心不忍,想要先让侍郎赵彦起来。
    但,瞥见一旁气势汹汹的董卓,刘协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发怂。
    他只能以和事佬的态度,陪笑问着:“相国,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误会?
    董卓露出个冷冽笑容——
    上拉加载下一章s——>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