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掠三国》一百二十一 谣言四起

    落日余霞,残阳照血。
    夕阳下的余晖,照亮了大汉的东都洛阳,这座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的城池散发出一股风雨飘零的孤寂感。
    此时的洛阳城上空,却是透着一股肃杀之气,密布在全城的蜿蜒街道上,一排排身披铠甲的精锐士卒,带着一脸的凝重之色,正在街道上来回巡查。
    自曹操将书信递送出去至此,已经过去三日了。
    在接受到曹操的书信后,袁绍便很快的调动起,属于他袁家的庞大关系网。
    按照计划,很快,洛阳城内的大小世家,以及保皇一派的老臣,还有对董卓残暴不满的各级义士等诸多势力,便展开了他们的行动。
    纵火、暗杀、谣言
    各种手段,无所不尽其所用。
    这不,就在不久前,洛阳城内一场不大不小的火灾,犹如一点火星掉落油锅里,将本就乱成一团的洛阳彻底点燃。
    与此同时,数封八百里加急的快马,也自西北方向,快速入城,直奔如今洛阳城内最大的豪华府邸——相国府而去。
    相国董卓,这个如今朝政上权利达到巅峰的男人,正在相国府上,尽情的放纵着。
    挺着偌大的肚皮的他,侧躺在宽大奢华的床榻上,左右两名美人玉体横陈,畏畏缩缩的,蜷缩在他那壮硕的身躯旁边。
    室内炭火不再旺热,透过覆着的一层白灰,散发出最后的一点热力。
    可饶是如此,室内仍旧温暖如春,与室外的清冷,貌似处于不同的世界。
    “岳父大人,岳父大人!”
    “嗯?!”
    董卓听到门外传来声声焦急的叫唤,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呼地在床榻上坐起,低声喝问:“何事?”
    “岳父大人,小婿有急事禀报!”
    董卓虽然仍旧睡眼朦胧,可如此熟悉的声音,他刚才就已经听出来了,正是他的女婿李儒,也是如今他帐下最为倚重的谋士。
    “急事?!”
    董卓再来一个激灵,一跃而起,跳下床榻,赤着双脚,只是随手裹着一件单薄的睡袍,三步并作两步,拉开房门。
    冷风一激,董卓却浑然不在意,敞开的胸膛处,露出大片大片黑密的胸毛,身躯雄壮,灯烛这么由下往上映照,衬得董卓如同暗夜中浮现而出的魔神,威严,而又令人敬畏。
    “岳父大人,形势不妙,刚刚得到加急情报,西凉韩遂起兵造反,伙同马腾,出兵三万,扣犯关中!”
    在门外,一名身材清瘦,一身淡青色的儒士服男子,正一脸焦急的神情,看见董卓出来,连忙说道。
    “什么?!!韩遂匹夫,安敢反我?!!”
    当董卓发怒时,整个人却是骤然升起一股锋芒在背的错觉,看似依旧臃肿肥胖的面孔,可却散发出着一股与生俱来霸道气势。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空气中都充斥着一股难言的压迫感。
    也就是在这个瞬间,董卓那仿佛未曾睡醒的、微眯着的双眸,在这一瞬间,陡然睁大。
    刹那间,一股更加浓郁的气势扑来,一时间令正准备大步迈进的李儒身躯,僵硬在哪里,一脸的尴尬之色。
    “哼,进来说话。”注意到李儒的尴尬后,董卓磅礴的气势猛然一收,让开房门,往屋内走去。
    怒气未消的董卓,反身取出酒壶,痛饮三杯。
    “立刻让李和郭汜二人,领军去给我平压西凉,告诉他们,将关中给老夫守好了!”喘着粗气,董卓下达命令道。
    “是。”
    对于董卓让这二人前往平乱,李儒一点也不意外。
    李是董卓手下的西凉悍将,乃李广后人,郭汜也是董卓手下盗马虏出身的西凉悍将。
    两人跟随董卓与凶悍的羌胡叛军以及黄巾军作战多年,身经百战,都十分勇猛彪悍。
    所以,在李儒看来,倚靠关中城墙,对付西凉的韩遂,倒是不在话下。
    不过,他今天来的目的,可不仅仅只是给董卓说这个。
    偷偷抬头,快速撇了一眼,重新侧躺在床上,准备继续休息的董卓。
    心中一叹。
    看到自家主公如此作态,李儒心中甚是感慨,随后整理好心情,面色一整,仿佛下定某种决心的建议道:“相国,如今关东联盟军聚啸数十万,军势浩大!虎牢关中又被围攻,兵无战心,不若令温侯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
    “哦?什么童谣?”董卓一边品尝着左右美姬递到嘴边的葡萄,一边咀嚼着含糊不清的问道。
    “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关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相国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李儒眯着眼睛,轻轻的说道。
    心生好奇的董卓,马上命人去查探源头。
    古代的人尤其是平民百姓普遍文化不高,也许连小学生水平都没有,他们很迷信,一听有童谣这么说,那一定真的是天公的意思,不能反抗,于是他们信了。
    哪怕权势如董卓,也不例外。
    至少,原本就心生退兵的他,愈发的心动了!
    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非也!实乃李儒之计策也!
    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为董卓谋划出一条后路,迁都长安,无疑是很精妙的一步棋。
    假设说,董卓已无进取之心,他还将汉献帝刘协掌握在手中,这就是挟天子而慑诸侯,即使他们出兵讨伐,也要考虑一下天子的死活。
    而天子掌握在董卓手中,给他们安个反贼的名声轻而易举,在大义上董卓也占据优势。
    李儒料定联军久攻不下已暗生间隙,他们主动让出洛阳也会进一步激化诸侯之间的利益矛盾,联军也就会随之解散,董卓只要不昏了头,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力量,安稳的过完下半辈子。
    再假如说,董卓经历诸侯讨董后,痛定思痛,他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因为他给其定下的根据地,就在老家雍凉之地。
    长安也正是雍凉之地的中心,董卓完全可以凭借涵关之险、陇关之佑,励精图治,重新掌控河内地区,吞并并州,图谋汉中、进军蜀川;这样大汉王朝的西方疆土就尽数于他,再努力些,一统天下也未尝不可。
    不得不说,李儒性格上虽有缺陷,太过嗜杀,除此之外哪一点都好!
    尤其他的战略眼光绝对可以冠绝天下!
    如果一切依旧,按照他的规划,最多二十年,天下一定能够归董!
    只是,相对而言,被洛阳繁华和权势巅峰渐渐迷了眼的董卓,开始有点掉队了
    唉
    汇报完,得到全权负责许可的李儒,轻叹一声,起身摇摇晃晃的走出房间,顺便帮董卓把门给掩上。
    屋子里,眼角瞥见床榻上的玉体横陈,重新升起性趣的董卓,三两步跨上床榻,如同饿虎扑食一般。
    在嗯嘤的惊呼声中,双手把起美人**,立马挺枪,低喝一声,勇往直前,直捣花蕊。
    欢声、笑语,滚滚而出。
    屋外,青衫飘飘,莫名心酸,消瘦的背影,在余晖下,显得愈发细长。
    没来由的,李儒突然感觉到非常的累。
    或许,是他的心,累了吧?
    呵,大汉。
    呵,西凉!——
    上拉加载下一章s——>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