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真武》第12章 黑金事故

    有的人好像西方传说中的dragan,一旦受伤,通常不是去医院打吊瓶,或者让护士包扎伤口,而是依靠休眠慢慢恢复。马非就是这种动物体质。
    回到村委会大院,把脚泡进韦贝贝端过来的热水中,没几分钟,马非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而脚还搭在盆里。
    韦贝贝悄悄走了进来,看到马非狼狈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忽然发现,这个家伙居然穿了一件很高档的衬衫!马非那点行货,韦贝贝收拾的时候可都见到了,简直根穷学生差不多。这件怎么来的?刚才在拖拉机上,这家伙说自己不小心见义勇为了一次,还说,耽误了办事时间,很后悔。看他表情倒不像撒谎。难道是见义勇为的奖励?想来大学的那帮人,没有给人买衣服的传统。韦贝贝的判断不错,只不过,她没有断句,如果把“很后悔”三个字另起一段,就大致合理了。
    韦贝贝撇了撇嘴,轻手轻脚退出去。她住在村东河边,需要早点赶回去。才不给他擦脚倒水呢,这家伙沉的好像一座山,骨头和肉的密度绝对超标,就连两米多的篮球运动员也未必有这么重。一米八八的身高,体重居然二百三十多斤!简直就是兽人啊。
    次日,老爷庙村村委扩大会议。马非忍着呵欠坐在办公室主任韩金山旁边。身材有南方人特色的韩金山在马非跟前好像木乃伊一样袖珍,这种不对称美让几个村干部开起韩金山婆娘的玩笑,双方闹成一片。
    忽然,大家安静下来。村支书韩大庚驼背、魁梧的身躯出现在堪称豪华的会议室。村长韩虎有些脸色阴沉,神色不定地跟在他旁边,几个村委会干部开始偷偷挤眉弄眼,交换神色,窃窃私语起来。因为韩书记下山,必有大事!
    韩大庚是老爷庙村多年的老支书,今年五十多岁,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的遗孤。平时多半在山里养病,不怎么下来,可是在村里,乃至乡里、县里都威名赫赫。因为改革开放之后,他曾经手执猎枪,拼了老命拦住进山盗伐盗猎的一群人。他孤身一人与数十人对峙一天一夜,直到县公安局和护林队派来救兵。从此,他担任村长、村支书,一直到现在。
    虽然此后,县里乡里很希望调韩大庚上去,可他就是不肯,说要“一辈子守着这片山林。”屡次劝说无果,结果他十几年一直担任老爷庙村村支书,没有人敢打这个位置的主意。年前,他的族弟韩大顺担任老爷庙乡党委书记,韩家这一支更是如日中天。
    只不过他近年来很少管事,总在山上养病,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偶尔下来也只跟村里的老哥们打打招呼,买了东西就走,大事小情基本都扔给村长处理。本届村长韩虎,是高庙煤矿矿主韩小雪的父亲。
    到2000年,老爷庙村农民生活状况并未有大幅度改观。因为山林较多,土层薄,可耕田少,村民纷纷离开家园。青壮年进城成为农民工的比例很大,剩余劳力多为老弱,除了维持基本口粮以外,再也没有更多精力让老爷庙村实现彻底脱贫。
    全行政村共辖21个自然村,753户3552人。耕地总面积却只有8500亩,宜林荒地2100亩,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农业作物也只能以玉米和洋芋为主。
    老爷庙村地广人多,山林密布,经过勘测,煤矿石油等储量几乎为零。这就造成本地区农业无法发展,林业开采不便,仅有的小煤矿还是前年发现的,地表储量很低,地下构造煤包与厚、薄煤带并未认真勘测清楚。好在目前开采的是露天煤层,开采技术难度不大。
    老爷庙村可以说是老爷庙乡生产生活条件、经济发展最落后的行政村。对此,京口县连续4年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在京海高速公路沿线修建了9个移民新村,使得老爷庙村原来分散居住在沟峁的村民,70%搬到了公路边的新村。但由于居住地与生产地适当分离的搬迁形式,并未改变根本境况,村民现在仍耕种原有的土地,生产条件依旧很差,而到耕地的距离更加遥远,在计算了购买班车送人耕地的投入产出比之后,负责搬迁移民的县干部沮丧地发现:自己又愚蠢了。
    估计此后每到收获季节,农产品将会继续堆积如山,而通往农田的公路因为地况以及资金问题无法落实,新村实际上成了更加费事儿的操作。
    原本老爷庙村还有零星牧业,可是90年代后期,随着中央文件,封山育林,退牧还耕等措施出台,这条致富小路又暂时关闭。至于核桃、大枣、梨等其它产品,虽然县里扶贫的品种不错,可开发起步晚,物化投入不足。总体来看,老爷庙村是整个天京地区的落后农业村,人均年收入不到1500元。
    其实,老爷庙村村党支部、村委会几年之前就措词强烈地向县里提出几大建议:强化新村硬件建设,确保生产生活据点,逐步把农村副业在新村开发起来;火速修通各级公路,尤其是通往生产地的公路,保障耕种正常;派技术员,对村民进行畜牧以及三产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使得开始萌芽的新产业逐渐转化为村支柱产业。
    这封信的主要起草者是当时村长,村支书韩大庚的堂弟韩大顺,县里不知道为什么,居然也很重视此事,派遣精干小分队下来考察,并积极支持扶贫。虽然直通生产地的公路一条未能落实,其余倒也渐次开展。一年之后,好像老天发神经,县考察队中,一位曾经做过地质工作的同志,在老爷庙村后山发现了储量不明的露天煤层!
    这个情报惊动了现任村长韩虎。原来鸟不生蛋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大油水?韩虎立刻封锁消息,并且花钱堵住考察队的嘴巴,随后,他的一支人马齐动员,拉来村里的无地游民,许愿发誓,浩浩荡荡,带着一群满脑子淘金梦想的年轻小伙子冲了进去……
    这一情况本来并不稀奇,私开小煤窑虽然不合法,但是如果不闹出什么大事儿,上面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何况辽东省本来就是煤铁大省。而韩虎一家本来在京口做服装鞋帽生意,前些年着实富了起来,颇有积蓄。这一支人多,心齐,上上下下打点明白,小煤窑至少能让他们的钱包更上一层楼。他们封锁消息做得太好,以至于村里村外没有几个人知道情况。直到小煤矿开始运行,才知道情况,对韩虎的眼力和魄力,好多人佩服得要命。
    而韩虎也并不含糊,初见效益之后,立刻集资给修路,从煤矿到乡公路接口,甚至顺便把到生产地的道路也接通了。这年头,有良心的人不多啊。于是,韩虎的威望直线上升,直逼老支书。
    可是年初,韩虎的女儿韩小雪,一个城里在职mba刚毕业的小女人,被韩虎委任为煤矿负责人开始,问题出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