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第五十六章 还不能死

    任何一个帝王,都非常忌惮朝臣和边将相勾结,这是祸乱的根源。
    想不到,侯恂居然就这么干了!
    游击、守备、参将、副总兵,短短五年时间,左良玉基本上一年一升迁,速度堪称恐怖呐!
    而这每一步的背后,都离不开侯恂的提携。
    崇祯皇帝这才发现,若不是张世泽提醒,他还被蒙在鼓里。
    “该死!”
    崇祯皇帝恨恨地骂了一句,就想拟旨处理二人。
    “陛下,他们还不能死,有用。”
    张世泽见状,急忙阻止,并且把坑侯恂的安排告诉了崇祯皇帝。
    “陛下,臣相信他们一定会入彀。
    如此之后,侯恂就可以找个机会处死他。至于左良玉嘛,以臣之见,可以让他死在战场为国捐躯。
    毕竟,他怎么也是一员悍将,还是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且,目前中原时局混乱,且渡过这一段时间再观望。”
    针对目前的时局,张世泽提出非常合理的建议。
    而且,他一点也不担心左良玉。
    因为,此时的左良玉,在副总兵任上,一直与叛军在河南相爱相杀,没有什么太惊天骇俗的大动作。
    并且,在五省军务总督陈奇瑜安抚失败后,叛军汉中突围,声势浩大,左良玉的日子有些不好过。
    一直要到今年年底,叛军主力向豫东南、皖北转移之后,左良玉才能舒缓一口气。
    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在这段期间,左良玉屯兵怀庆,因为和洪承畴不和,打起了自个心中的小算盘。
    估计这份心思在左良玉心中是酝酿很多年了,只不过一直没机会。
    现如今他督兵一方,河南治安又是错综复杂,谁还有闲心思来管他左良玉在干什么?
    在怀庆的日子,左良玉对洪承畴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他早已不是当年辽东战场那个为了前程热血杀敌的左良玉了。
    但是,他虽说偶尔抗命不尊,左良玉还不敢撕破脸皮的干。这个时候有曹文诏、卢象升在,一个左良玉还掀不起风浪来。
    他只是把桀骜不驯的性格显现出来,但不是那么显眼。
    简单说,左良玉目前的实力还不够看。
    历史上,左良玉发迹壮大是在曹文诏死后。
    失去了曹文诏,曹变蛟孤木难支,大明在一定时期失去金牌打手。
    这对于左良玉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在这期间,左良玉屯兵五千在吴村、瓦屋等要地,一直与叛军在河南等地交战。
    而且相当卖力,大小战十余场,并与他的宿敌李自成、张献忠都交上了火,可谓仿佛变了一个人。
    这是因为,左良玉需要卖力的表现,达到扩充自己的目的,并且取代曹文诏这个老上司的一切荣耀,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也是为何在大明最后的几年里,左良玉能够手握几十万大军的缘由。
    只不过,这几十万鱼龙混杂的杂牌军,战斗力不敢让人恭维。
    现在,张世泽有针对性的进行布局,就是要扼杀左良玉的军阀之路。
    “让左良玉进入勇卫营,爱卿可有把握控制局势?”
    崇祯皇帝思虑一番之后,方才皱眉问道。
    不得不说,他也被张世泽的计策打动了。
    如今朝廷困难,能够得到一笔银子,又顺势组建一营军力,正是一举两得。
    可是,让左良玉在京城掌控一万精锐,崇祯皇帝顾虑重重。
    “陛下无忧,臣有把握。”
    见崇祯皇帝担心,张世泽大喜,急忙打包票说道:“左良玉虽然作为一营的主官,但臣会让家族子弟吴承锋担任副将牵制他。
    更何况,左良玉初到京城,根基不稳,必然翻不起什么波浪。”
    张世泽此举,可以说有点阴谋的味道,崇祯皇帝作为帝王,没办法回答。
    不过,他不回答,显然就是默许了。
    温体仁见君臣之间如此默契,不禁叹服!
    同时,也提醒自己。
    他对付政敌,向来都是偷偷摸摸,从来都没有和陛下明言。
    所以,再出手对付政敌的时候,他经常要找一些理由,制造不在场或者不知情的情况。
    也因此,他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担心那天露馅了。
    而张世泽光明正大做在陛下眼前,找到证据得到陛下的支持,无疑比他稳妥高明多了。
    最主要的是,安全。
    “温学士,后续清除侯恂之事,却是要劳烦你了。”
    当着崇祯皇帝的面,张世泽朝温体仁说道。
    对付文臣,张世泽的勋贵子弟身份有点不合适。
    “为国除奸,义不容辞!”
    温体仁见崇祯皇帝默不作声,立马理会圣意,开心答道。
    又一个东林大佬,即将倒在他的脚下。
    这是他,最畅快的事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