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第五十二章 朝堂争斗

    次日早上,张府花园的庭院中,张世泽让人泡好茶水,准备和留宿张家的三名勇将深入沟通一番。
    只是,刚坐下来还没进入正题,宫里的小黄门在长随张健的带领下,步履匆匆地赶来。
    “小公爷,皇爷宣你即刻上朝。”
    小黄门气喘吁吁走到张世泽跟前,没有一句废话,直接说道。
    “唔?”
    张世泽紧皱双眉,有些不解看着小黄门。
    什么事情这么紧急?
    要知道,英国公府有老爹张之极每日上朝打卡,根本没必要父子同时上朝。
    再说了,张世泽毕竟刚刚出仕,威望什么的还不够,还影响不了大明朝政。
    小黄门叹了一口气,主动开口幽幽说道:“禀告小公爷,早朝的时候,皇爷诏令:
    兵部、御马监、五军都督府派出得力干吏,追随勇卫营主官分赴九边各卫所挑选精兵干将。
    哪知,朝堂的大人们,有不同的意见。因此,皇爷吩咐奴婢找小公爷上朝。”
    张世泽听明白了,崇祯皇帝碰到难题了。
    也是,让兵部、御马监、五军都督府配合勇卫营几位主官挑选精兵干将,哪有那么简单?
    虽然崇祯皇帝答应了他,可他手下那班官僚没有答应!
    他们要争取利益。
    “来人,备马,上朝。”
    一瞬间,张世泽斗志昂扬,厉色吩咐道。
    骂了隔壁的,那就来斗一斗,谁怕谁?
    很快,张府行动起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张世泽冷脸跨上马,挥鞭策马朝皇宫奔去。
    金銮殿,此时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
    “陛下,这恐怕有些不妥。
    勇卫营几乎是从同一个地方聚集,如此一来,日后打了胜仗,升迁是必然的,日后的将门那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比较危险了……”
    朝中的一位大臣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
    那就是勇卫营今后必然立功,新军高层必然会是同一个地方。
    这样的军队,皇帝如果作为依靠,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串通。
    那样皇帝就悲剧了,防范未然说的就是这个。
    可同时,也说明了文官对武人的防范。
    张世泽就在此时进入金銮殿。
    听见这番话,张世泽脸上闪过一丝嘲讽,但并没有立马进行反驳,而是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仔细聆听。
    此时,又有一位大臣出列奏到:“启禀陛下,五万人马,是否太多了点?边军如果要入京,路途太过于遥远,这军费开支,恐怕所费……”
    这人基本是户部的,张世泽凭感觉就能猜出。
    一议事,说道银子的肯定是户部。
    关键时刻,温体仁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五万之数不多。
    历来虽有兵在精不在多之说,奈何现如今,陛下不仅要防备东虏入关,还要防备叛军。
    朝廷的历来的困境,就是逐次加兵,成了添油之势,所以,臣以为,五万之数,适宜。”
    温体仁这位首辅大人,一般不议兵事,可这时突然出口,不仅说服了崇祯皇帝,也把其他大臣说服了。
    “那就五万吧,至于这所需费用……,朕知道户部无银,就从朕的内帑里出吧。”
    崇祯皇帝革咬咬牙,定下了费用。
    户部的官见崇祯皇帝揽下招兵的费用,顿时松一口气。
    户部的银两和内库区别很大,如果是内库出银,那什么话都好说了。
    不过,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勇卫营沿途就食地方,由地方州县供给。所耗银两,一律由户部开销,就当是开拔费吧!
    让兵部给众将士置身合体的衣裳,买双合脚的鞋吧,这天下的精锐,也该穿得体面一点啊!”
    兵部尚书张凤翼和户部尚书毕自严一翻白眼,得,钱还是归了别人,自己连个腥味也没闻着,却又有一笔开支。
    只不过,他们不敢反抗。
    崇祯皇帝和众大臣话里藏针,来来往往的对打了一阵,明里暗里都过了几招,勇卫营五万人马的事情,才算是达成一致。
    至于,崇祯皇帝掏钱给军费,这个也只能随他老人家,谁叫崇祯皇帝拿的是内帑呢?
    银子不经过户部,也不经过兵部,什么人也没办法,谁叫崇祯皇帝有钱呢?
    “诸位卿家,勇卫营急需将校,诸位可有优秀人选。都不妨说说?”
    正当张世泽以为结束之际,突然听见崇祯皇帝问道。
    下面的群臣见崇祯皇帝让大家推荐勇卫营的人选,一个个都开始心动,准备把和自己有关系的人推出来。
    “启禀陛下,臣举荐福建总兵刘宇扬,此人武勇过人,效忠朝廷,乃我朝不可多得的战将,陛下可召他入京,拱卫京师。”
    一位老臣首先就推荐了。这样好的机会,那里会错过。
    张世泽用手支着下巴,福建总兵刘宇扬,根本没听过啊?
    无名小卒一个,顿时就不感兴趣了。
    只是,崇祯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