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唐》九十五 吴关:我被问住了……

    无人讲话,河风吹拂着岸边的芦苇。
    沙沙沙——
    丰水河不算宽,也不算窄。
    从河岸一边渡到另一边,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
    这恰到好处的时间,足够让人生出许多联想。
    至少,船家老丈是有一些联想的。
    因为他先开了口。
    “几位过河,是为了查案?”老丈问道。
    “是。”吴关依旧一副很好说话的模样,他冲船尾笑笑,他知道隐在黑暗中的船家能看到他笑。
    “真有人犯被劫了?”老丈又问。
    “是。”
    “难道匪徒逃到我们这边了?”
    这次,吴关沉默了。
    他在等待,等待着船靠岸。
    现在,船已靠了岸,他却并不下船。
    吴关道:“这片水域只有您一艘船,匪徒有没有过河,您最清楚。”
    “你怀疑我与匪徒是一伙儿的?”老丈放下撑船的竹竿,摊手,又抬起一只脚抖了抖,“就我这个老东西?”
    “您误会了,我就随口一说。”吴关道:“匪徒总要有个藏身之处,附近的村落,还有鄂县,我们得去搜一搜。请问最近的村子怎么走?”
    “村子啊……”
    老丈被吴关的收放自如弄得很是无奈,他口吻明显故意温和了许多,以免再次显得自己敏感过度草木皆兵。
    这后生年纪不大,倒挺能唬人。
    “你们沿河向北走,不多时就能看到村子,这是最近的一个,然后折返回来,向南还有两个村子,以及一座废村。”
    “废村……是您所在的村子?”
    “是。”老丈伸出一只手,向南指了指,“或许你们应该先去鄂县。”
    “哦?”
    “那儿有大把的邸店,商队云集,是最好的藏身处。他们只需扮作押镖或赶车的队伍,没人会起疑心。”
    “您说得在理,那就先去鄂县。”吴关突然岔开话题道:“忘了问,您怎么称呼?”
    “姓曹,曹增子。”
    “增添的增?”吴关道。
    “是,多添些孩子,父母希望家里人丁兴旺。”老丈自嘲地笑笑,“有啥用?有阵子是挺兴旺的,全村几十户人家,我有三个兄弟,还有三个儿子。
    后来打仗,没完没了地打。打一次就少些人。最后只剩我一个。
    你说,将孩子生下来,是为了让他们受苦吗?”
    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吴关没法回答。
    “我刚才听说了一件事,”吴关道:“前朝时丰水河里曾出过祥瑞。”
    这次,换老丈沉默了。
    沉默许久,吴关听到了一个简短的声音。
    既像冷笑,又像冷哼。
    这已足够表明他的态度。
    “几位不下船吗?到了。”
    “下。”吴关牵马走向一侧船舷,“您这两天一直在船上吗?回去时恐怕还得劳您帮我们渡河。”
    “放心,我哪儿也不去。”
    “您的船,很好。”跳进河边的浅水区域,吴关一边往岸上走,一边夸赞道:“载了七个人六匹马,我看吃水还不算深……您这船可不小。”
    “这不是我的船,”老丈道:“村里大户花钱造了这条船,后来大户家里死绝了,船就是我的了。”
    “那我得向您学习,熬到最后总能捡些好处。”
    六人上了岸,吴关冲老丈一拱手,“咱们后会有期。”
    “好,我就在此等你们。”
    六人翻身上马,朝着鄂县的方向赶去,衙役一边催马疾驰,一边扯开嗓子闲谈。
    “鞋袜裤腿都湿了,可真难受!”
    “忍忍吧,到了鄂县,咱们先找间邸店,将鞋子烤干。”
    “烤什么,一路驰过,风吹也吹干了。”
    吴关插话道:“那也要找间邸店,先补个觉再说,没精神怎么查案。”
    “是了是了……”
    “哎呀跟着吴郎就是好,吴郎最体谅我等了。”
    ……
    船上的老丈目送几名公差离开,直至他们消失在目力所及之处,他低头沉思片刻,反身回到拱形船舱,戴上蓑帽,溜着船舷下了水,像只泥鳅。
    泥鳅泡在水中,又朝着几名官差所在的方向观察倾听片刻,确定周围无人,终于悄无声息地上了岸,向着西边牛首山的方向跑去。
    呱唧呱唧——
    湿了水的草鞋踩在地上,声音很有特点。
    不远处,吴关和几名衙役躲在一片树林边缘,向着渔船的方向观望。
    “还真走了。”有衙役道。
    其余几名衙役正往马蹄上裹布。
    他们将上衣撕成碎布,裹住马蹄,如此人马行走起来便可悄无声息。
    裹完了布,有衙役道:“咱们跟上?”
    吴关点点头,“跟上瞧瞧。”
    牛首山。
    若杀回马枪监视老丈只是常规操作,那确实跟踪到了吴关重点怀疑的牛首山,就是意外收获了。
    有夜色掩护,跟踪还算顺利。先是进入一片树林,不多时,脚下的路有了缓缓向上的坡度。
    上山了。
    一个渔夫上山并不稀奇,可大半夜跑进山里,换成谁都很奇怪。
    不得不说,老丈身体素质真好。跑十多里路,脚步不虚大气不喘。
    跟踪的几人呼吸却开始加重,他们预感到跟着这条上钩的鱼,或许能找到整个鱼群,不由有些激动。
    其中吴关的呼吸声最重。
    他已在极力克制。
    没办法,体力差是硬伤。
    此刻他仍伏在马上,由那安慰过他的衙役牵着马。
    “应该快到了。”衙役还想安慰吴关,却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吴关伸手,在他肩上拍了一把,意思是请千万别勉强。
    只剩沉重的喘息。
    吴关觉得头痛眼花,四肢无力。
    根据从前的经验,这是发烧了。但他没告诉别人,以免影响跟踪。
    他从衣襟随便扯下一块布条,将水囊里的水淋在布条上,又将湿布条扎在头上,希望这样能降降温。
    这样昏昏沉沉,不知走了多久。吴关好几次觉得天边已有了亮光,太阳要升起来了,定睛一看,却仍是一片漆黑。
    病着还要艰苦奔波,这可太折磨了,吴关甚至生出了“不会要死在这儿吧”的想法。
    好在,前方的老丈发出了声音,吴关的注意力被吸引,不必深想下去了。
    “刘将军——”老丈低声呼唤着:“有人吗?我来见刘将军,请守卫的兄弟通报一声。”
    刘将军是谁?看称呼是一名军队统帅,看姓氏,又不是魏徵的兵马。
    吴关强忍头痛,仔细思索着,确定魏徵所率的人中,没有姓刘的将领。
    等了约莫半刻,一个人影自前方转了出来。
    “你有何事?”那人影问道。
    “官差来啦!我来报个信,那官差头子……”老人迟疑了一下,思考着该如何形容吴关,“我看不透他……刘将军还是早做打算吧。”
    “官差已过河了?”
    “过了,乘我的船过河,来打前站的。”
    “不会有人跟着你吧?”
    老丈忙摆手,“咱们交情不是一两天了,刘将军知道,我死也不会为官府办事……”
    “知道了,你回去吧。”那人影打发起人来,毫不客气。
    老丈也不多言,一拱手,转身就走。
    吴关朝身边衙役比划着手势。
    两名衙役领会,待老丈走出一段距离,又跟了上去。
    吴关指了指黑影所在的方向,“咱们跟着他。”
    其余三名衙役牵马,带着吴关向牛首山更深处走去。他们一边前进,一边留下记号。
    天黑极了,天上的星星月亮仿佛都不见了。
    在荒野中熬过夜的人会知道,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星星月亮仿佛一群不耐烦的守夜人,已迫不及待地吹熄了灯,钻进被窝准备睡觉,反正太阳就快出来了。
    太阳却还没有出来。
    前方的人影显然十分熟悉地形,他走得很快,不时驻足回头观望,间或突然停下脚步,倾听着周围的动静。
    他很小心。
    吴关等人跟踪得心惊胆战。
    若天亮了,没了夜色掩护,跟踪起来就更难了。
    此地显然是那位刘将军的地盘,若暴露了,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好在天亮前那人影到了一处山洞口。山洞就是他的目的地。
    洞口有他的同伴。见他回来,同伴问道:“怎么样?”
    “撑船的老头儿突然上山。”人影道:“我去向刘将军禀报一声。”
    “等会儿再去,”同伴拦了人影一把,“刘将军定然正在跟那两个小娘子快活,你此刻去扰他,怕要吃一顿马鞭子。”
    人影闷哼一声,抱着臂,一副强忍下不服的架势。
    不远处的树后,吴关对那最关心他的衙役道:“快回去,搬救兵。”
    衙役嘱咐道:“那你们小心。”
    说完他牵马迅速离去。
    “接下来怎么办?”有衙役提醒道:“总不能在这里干等吧,若闫县尉真在此,每过一刻就少一分生还的把握。”
    吴关倒真想干等着,身体已不允许他走上前去与两个人影对话斡旋,脑袋也迟钝昏沉起来。
    但他清楚,衙役的话在理,闫寸等不起。
    他咬了一下舌尖。疼痛拉回了部分意识,让脑袋清明了些。
    “我去探探。”吴关道,“若我被俘,那是有意为之,你们切勿轻举妄动,待援军赶到再做打算。”
    不给衙役辩解的机会,吴关一闪身,不再用树木遮挡自己,大步走上前去。
    “刘将军在吗?”吴关道。
    嘎吱——
    噌碐——
    箭上弦刀出鞘的声音。
    两个人影瞬间摆出了防御姿势。
    夜太黑,就连他们的兵器也没有反出冷光。
    但越是这样,越显得他们手中的兵器让人捉摸不透,仿佛他们本人也高深了起来。
    “我找刘将军。”吴关又道。
    “你是谁?”与渔民老丈对答过的黑影问道,他手中的弯刀直指吴关。
    “我代表你们绝不会效力的官府,至少是长安的一处官署。”
    执刀之人逼近,刀锋已点在了吴关肩上。
    “你跟踪老头儿来的?”
    “是他主动带路,”吴关道:“你们不必气愤,任谁看到朝廷大兵压境,已将牛首山团团围住,都会选择合作。”
    两个黑影左右摆头,似乎想看看“大兵”在哪儿。
    哪儿看得到。
    吴关继续道:“你们有多少人?一百?一千?”
    黑影不语。
    “京畿道乃朝廷核心区域,精锐之师数万,无论你们有多少人,都不是对手。”
    “杀了他!莫跟他废话!”开弓的黑影提议道。
    “那你们也得死。”吴关直面他的箭,毫无怯意,“带我去见刘将军,我有保你们性命的办法。”
    肩上的刀始终没动,倒是弓弦又嘎吱嘎吱地响了两声,昭示着主人的躁动。
    “汉人只会撒谎!”开弓的黑影又道,“不能信他!”
    “你们不是汉人?”吴关有些吃不准,因为这两个人的汉话说得很标准。
    “不是。”开弓的黑影语气中满是嫌弃,就差补一句“你才是汉人,你全家都是汉人”了,仿佛做汉人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
    “北边来的?”吴关问道。
    “是。”
    吴关大概明白了,不用说,准和北境战事有关。这些年仅是突厥和唐之间,不知互派了多少探子奸细。
    若真如此,可就麻烦了。
    在国仇家恨面前,闫寸的一条小命算什么?落在这些北境来者手上,他们杀死他就像碾死一只蚂蚁。而朝廷在军国大事面前,也不会考虑闫寸的个人安危——至少不会将他的安危看得多么举足轻重。
    “大兵既然围了我们,为何不直接攻上来?”执刀的黑影问道。
    “因为你们手上有朝廷想要的人。”
    吴关答得笼统,他并未指明朝廷究竟是想要王力,还是前去截杀王力的魏徵,又或者是前去寻找魏徵的闫寸。
    他也不知这三人的下落,有没有人落到这些蛮族手上?如果有,是谁?
    吴关在试探。
    “你想要谁?”
    吴关暗暗叹了口气,他没考虑到了北方蛮族的行事风格。
    这要换成魏徵那种老狐狸,早就自个儿琢磨起来了。他宁可相信自己的猜测,也不愿听别人吐露信息。
    可北方蛮族不同,按照汉人的描述,他们愚笨得很,脑子都是新的,从没用过。可也因此,人家不懂就直接问啊。
    吴关正要张口回答,山洞内传出了一个声音:
    “谁在那儿说话?”
    手机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