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眼龙卫王龙宇柳媚》第285章 狗尾续貂

    王大少愣了愣,显然没有把老头的话太当回事。开店做生意,你不卖东西赚钱,鬼才信你!老头子之所以这么说,估计也是想让王大少等人往古的方面想,这样看上这里的衣服之后,成交了又能是一份高价
    。
    其实这些衣服,大多是老头各路搜集而来的不假。但是他却不是具体了解这些服饰的具体出处。总之看上这些衣服的,也不会买回去穿来着,不过都是当成藏品,藏起来放起来罢了。
    都说华龙国古代以瓷器跟丝绸出名,但在收藏这块上,关于丝绸乃至服饰的收藏却少之又少。原因无它,丝织品不耐收藏,容易被腐蚀氧化,直至最后化为灰烬。
    保存的困难局限了服饰作为收藏品的发展,同样也降低了它的市场热度。不过越是难以保存的东西,其稀有性就是越具有价值的。至少王大少就知道,由于近些年来的考古热跟收藏热兴起,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对过于很多难以保存的收藏品有了更先进的高科技防护措施。
    所以在古服饰收藏这块上,已经渐渐有了它的一席之地。
    王大少刚刚得到黄金眼提示,这间店里有黄金眼熟悉的气息。那么说明,这成千上万件真真假假的古衣物中,一定有他想要找到的那件。王大少现在沿着房屋四周闲转,只希望自己能尽快把它找出来。
    各种服饰中,王大少看到了有秦汉的裙裾,还有唐宋的轻薄罗衫,从贫民百姓的普通穿着,再到王宫贵胄的金玉朱饰。
    还有一些用整张兽皮缝制的衣服,看上去很有年头了。甚至王大少还看到了成语里头狗尾续貂那种魏晋爵帽。
    “老先生,你那顶帽子怎么来的,能跟我好好讲讲吗?”王大少指着墙壁上一个毛茸茸的帽子说道。
    “呵呵,先生好眼力,这叫貂蝉冠,是古代当大官戴的帽子,后边毛茸茸那个东西,是用貂鼠尾巴做成的。”老头解释道。
    “我记得没错的话,狗尾续貂,说的就是这种帽子的事情吧!”王大少看见四女跟在店里兴味索然,于是想着要显摆显摆道。
    果然,听到王大少说道狗尾续貂这四个字成语,几女的都是心头一愣。要知道这些女人可都不简单,不是当年的学霸,就是智力聪慧之人。现在难得听到王大少说到个成语,又提到那顶毛茸茸的帽子。于是几女便看向了王大少。
    “呵呵,老头子我读书比较少,并不是太懂这些额,不过我听过别人讲过,这帽子似乎真有些来历。”店老板也是有些尴尬道。
    王大少当然知道他没多少文化了,要是懂得多,那就不会让明珠蒙尘了。
    取下貂蝉冠,王大少看了看帽子,又指了后边尾巴道:“《本草纲目拾遗》上讲;貂鼠,今辽东、高丽及女真、鞑靼皆有之。其鼠大如獭而尾粗,其毛深寸许,紫黑色,蔚而不耀。毛带黄色者为黄貂,白色者为银貂。肉,气味甘平无毒。说的就是这个东西,这就是做貂蝉冠的貂尾。
    这种貂一般体长38~56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0.5~0.8公斤。
    而貂尾与蝉羽都是古代显官冠上之饰物。貂蝉冠起源于汉代,起初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而后发展为高级官员的礼冠。
    相传西晋咸宁三年八月,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军事。赵王司马伦到任后,滥封官爵,只要是王亲宦戚、亲信部属,即便是奴卒厮役,亦封以爵位。因此,每次上朝,貂蝉盈座(古时大官的官帽上,有蝉形图案的金铛为装饰,并插上貂尾,称为“貂蝉冠”),殿上挤得满满的尽是“大官”。当时老百姓看不惯这股腐败之风,编歌谣讽刺道:“貂不足,狗尾续。”貂尾是珍贵的皮毛,因为司马伦的滥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代替。
    所以到了后来,人们就有了狗尾续貂这成语了。”
    一听王大少这么说,老头子身子差点没站稳,本来只以为那最多就是清朝毛毛兵的帽子,想不到还这么有来头。那按照王大少这么一说,他立马感觉到自己那帽子不简单了,看来肯定能好好发上一笔。
    几女的也是听到王大少一番解释后大放亮光,甚至一向诟病王大少读书少的秦雪,这下也觉得她以前对王大少的了解实在是太过少了些许。
    王大少介绍完这些之后,随手将貂蝉冠递给了店老板。老头子拿着帽子,顿时就高兴上来道:“小伙子,你是不是看上我这貂蝉冠了,果然还是你懂它,怎么样?便宜点,老朽让给你?”
    王大少摆摆手,并没有对眼前帽子太过感冒。那顶帽子不是古物件,应该是一些照老物件做旧出来的。貂蝉冠从西汉兴起,一直到明末,都是重要的历史组成部分。清朝实行的顶戴花翎那一套官服官帽,所以这才断了貂蝉冠的市场。
    如果是真东西,王大少就不会这么急于把貂蝉冠说的这么详细了。他就是看到了貂蝉冠是件做旧的,所以才这么说的。
    见王大少没有要买貂蝉冠的样子,老头子心头有些失落,继续指了指身旁一件件挂着的古代衣物道:“那小兄弟你先再看看里头别的,有看上的招呼老头子我一声。”
    说完老头就自己去琢磨那顶帽子去了,嘴里哼哼唧唧,听起来好像还很得意的样子。
    没了老头子的注意,王大少这次终于找到了黄金眼兴奋的源头。现在在他前面正前方,一面花团锦簇,看上去红黄其间的大鲜艳衣服引起了王大少的注意。
    不知道衣服就叫啥名字,也没法百度一下,王大少只能是直接开启终极作弊器,由黄金眼自己识别起来。
    “蟒袍,永乐二年制,来源:明成祖朱棣亲赐郑和之物,价值无可限量。”
    靠,听到这里,王大少立刻不淡定了,这玩意看着像龙一样图案的竟然是蟒而不是龙,就是以前被皇帝赐封穿的那种官服。原来这件衣服,竟然是当年朱棣那家伙赐给郑和的。
    郑和?怎么名字这么熟悉。王大少略一思索,终于想起了这人是谁。
    郑和,明朝有名的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春城人。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明洪武十三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这样一个牛逼哄哄的人物,王大少当然是欣赏之至的。太监中虽然很多不是东西,但还是有像郑和,蔡伦这种杰出人才的。
    而黄金眼给出了蟒袍价值不可限量的估价,王大少当即就明白过来了。这类文物所代表的历史意义非凡,当然是无可限量的国宝之物了。
    而看现在面前随意挂着,看上去还沾有灰尘。看样子也是老头子以为颜色太过艳丽,也是近些年才仿制出来个古装服饰吧!
    明朝服饰基本上还可分为蟒、帔、靠、褶、衣这几类。
    蟒,即蟒袍,是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服装,只有帝王或达官贵人才有资格穿它,因为衣服上绣着蟒而得名。蟒是一种形如龙的四爪龙。在戏剧中蟒袍是帝王将相、后妃贵妇的官服,有男女之分,男蟒袍主要以四爪龙为图案,女蟒袍则多以龙或凤为设计。
    蟒袍的装饰性强,而且有宽阔的水袖,给人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它那华美的图案既有喻寓尊贵的象征,又带有律动感,善于流露与表达演员的情感,使演出更加充实丰富。
    帔源于明朝,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靠又称为甲衣,源于清朝将官的绵甲戎服,后来演变为传统戏曲中武将的服装,通常为圆领紧袖。靠分硬靠和软靠,硬靠可插三角形的靠旗,软靠则不插旗。靠跟蟒袍一样不断的演变,改良靠虽不及传统靠威武,但较轻便,特别适用于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明代官吏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