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1991》第408章 独木不成林

    上午九时许
    一行车队驶入未来科学园中,顺着郁郁葱葱绿化带中间开辟的道路,车队驶入最高的一栋科技主楼门厅,稳稳地停了下来。
    打开车门,王耀城从车上下来,早己有相关科研所负责人上来迎接。
    “董事长,欢迎前来视察。”
    “孙老师,咱们就不要客气了,边走边谈吧。”
    “呵呵,好吧!”
    微处理器中心实验室主任是孙忠秀教授,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依然精神矍铄。
    王耀城转对蔚蓝海岸房地产开发公司总裁易晓迪总裁交代;“在这里,你是地主,任总就交给你接待了,华为研究院希望加强与思科中心实验室相互间的技术交流,人员交流,你先带任总去参观一下,具体的合作我们稍后再谈。”
    “知道了,董事长,我一定负责接待好。”易晓迪总裁点头应了下来。
    任正飞与王耀城有力地握握手;“谢谢,多的就不说了。”
    “老哥你和我别客气呀!咱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一点儿小事儿不要放在心上。”
    “华为公司领你这个。”
    “老哥与我是一见如故,咱们不说这个好吗?”
    “哈哈哈……好!”
    任正飞总裁也不矫,挥手告别之后,当下兵分两路。
    易晓迪总裁领着华为公司任正飞总裁,前往隔壁大厦的思科公司网络设备中心实验室参观,随行的还有华为公司技术负责人等。
    这边厢
    王耀城和孙忠秀教授一行进入大厦,乘坐着电梯来到八层。
    经过门口高等级权限验证,一行人换上超洁净无菌防护服,进入了仿佛科幻世界的微处理器中心实验室。
    这里,一切都是洁白的色调。
    运行中的高科技精密设备闪烁着无数红色、绿色显示,硕大的液晶显示屏占据整面墙,复杂数据流水一样的刷过。
    银色金属闪烁着冰冷的质感,硕大的空间里鸦雀无声。
    同样穿着超洁净无菌防护服的科研人员们,都在细心地做着手上的工作,心无旁顾。
    如果说硅谷实验室是主脑,这里……相当于速龙公司微处理器领域研究的副脑和四肢。
    不久前,代表最新科技的速龙3核心cpu微处理器刚刚面试,能再次领先英特尔公司同类芯片。
    在深市未来科学园区
    硅谷最新研发顶尖科技成就,在这里转化为现实,进行大量深入的工程及实用设计,最后生产出大量高能应用cpu芯片。
    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芯片种类繁多,面向不同领域的林林总总多达数百种,个人电脑,服务器,无线通信,频芯片,汽车,数控机,自动化生产线等等。
    需要基础扎实的高水平研究人员数量惊人,仅这一栋大厦和旁边的附属建筑里,就有三千多名科研人员在辛勤工作。
    得益于速龙3微处理器开放式riscv基础架构,可以采用并联方式提升能,升级换代比英特尔公司同类芯片容易的多。
    所谓容易的多,也仅仅是相对而言,并不像两个电瓶搭根线那么简单。
    运行速度更强劲的微处理器,涉及到大量的能匹配问题,如何在运算能力、耗电以及扩展方面取得平衡,很考验科研项目组的智慧。
    孙忠秀教授边走边介绍;
    “利用0.13微米先进制程生产的速龙3的新一代微处理器芯片,目前,已经在十英寸晶圆厂投入批量生产,给速龙公司带来丰厚的收益。
    同时,通过参与微处理器研制,国内科技人员队伍获得极大的锻炼,水平迅速提高。
    科研队伍中,华裔已经占据八成以上,成为项目研制主力,涌现出许多高水平的课题组成员,这一点尤其值得欣慰。”
    王耀城听了也很高兴;“孙老师这么有信心,那么速龙4项目就交给你们,有没有把握拿下来。”
    “这恐怕有些困难。”
    孙忠秀教授直言不讳的说;“在顶层设计领域,国内科学家确实还差一些,不是那么全面,无法担纲掌控课题组的重任,顶尖科技来不得半点虚假,最好再锻炼几年再说。”
    “也好,通过交流学习,参与顶尖的微处理器领域攻关项目实验研究,国内的研究人员成长的很快,我这也是心急了,速则不达。”
    “能有今天的这个电子科技大发展的局面,耀城功莫大焉,有你这个学生,我这个做老师的也感觉很自豪。”
    “您这样夸我,弟子可就汗颜无地了。”王耀城谦逊的笑了下;“我只管出资金,具体的研发工作都是你们带着学生做的,可能我连自己的专业都忘得差不多了。”
    听了王耀城自歉的话,孙忠秀教授正色的说;
    “财团今年付出数亿巨资,帮助3800多名科技人员赴美先进国家研修,国内很多科研院所都借着这个渠道,派遣骨干学习世界先进技术。
    这对提高国内落后的电子科研水平,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帮助极大。
    我相信,不单纯是我,国家也会看到这一点。”
    王耀城随意的摆摆手;“老师啊!我这也是存着私心的,国内的科研院所技术底蕴深厚,功底扎实的高水平研究人员那么多,只要截留几个下来我就赚了。”
    “呵呵!科学家受不了顶尖科技项目的吸引,就像我和钱福教授这种况。”
    孙忠秀教授也乐了,留在科研院所和学校中,可能永远也无法接触到“速龙微处理器”这样代表着世界顶尖科技水平的重大攻关项目。
    从资金到整体环境,从科技水平到高精尖研究设备,国内目前确实远远落后。
    这样的氛围,任华裔科学家有通天的本事,也无法拿出世界顶尖水平科研成果。
    从速龙1到速龙3,通过参与顶尖项目的研究,以孙忠秀教授和钱福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科学家迅速成长起来,水平直线提高,可以担纲科研攻关项目主力。
    这一批华裔科学家在世界知名的专业类刊物纷纷发表论文,拥有独创的科研成果,被业界普遍认可是世界一流的电子科学家。
    如果没有这些高水平研究经历,无法接触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仪器,无法在最好的环境中从事研究,没有充沛的资金支持,没有国外顶尖科学家传帮带……
    这些科学家不会成长的这么快,雨后笋一般的冒出来。
    这一切条件,对梦想在科研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研究人员来说,惑力简直无与伦比。
    王耀城说的截留几个高水平研究人员,可是当真的。
    他的胃口大的多,不是几个,而是几十几百个。
    在今年3800名赴美研修的科研人员中,财团拿出了1800个名额给国内的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承担留学费用,付出不可谓不大。
    这么多的名额,撒胡椒面一样的分散到国内数以千计的科研院所,大学,每个单位能够出来的都是骨干精英,妥妥的人才库啊!
    这正是王耀城眼红的地方,要挥起小锄头拼命的挖墙角。
    财团别的不多,就是钱多,大项目多。
    而且都是高精尖的科研项目,这一切,对搞科研的人员有拥有致命吸引力。
    王耀城有信心;
    这些外派出来的科研人员,学成之后最少要截流三分之一以上,补充进财团的科研队伍中,带来新鲜血液。
    王氏财团之所以这么大方,目的之一,是提高国内电子科技领域整体水平。
    独木不成林。
    电子类产品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王耀城即便钱再多,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更何况高水平的电子配企业,对于提升财团整体竞争力助益极大,帮人就等于帮自己。
    目的之一,自然是挖墙脚啦!
    国内科研院所选派的大部分都是中青年科研骨干,基本功十分扎实,因为环境和资金的原因,科研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大大脱节。
    只要能够补上这一课,便会以凤凰涅,他们就缺一个腾飞的契机和展示自己的舞台。
    对此,王氏财团早已虚席以待了。
    考察的间隙
    钱福教授汇报了大西洋晶科在先进制程领域攻关的最新成果;
    ……
    按照投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科研发展策略。
    大西洋晶科其中高水平科研人员,投入巨资研发下一代先进制程工艺。
    目前,世界领先的90纳米工艺业已成熟,可以在十二英寸晶圆厂正式投产中得到应用。
    从微米级进入纳米级,开启不一样的科技时代。
    整个攻关项目投入资金7.6亿美金,共获得独有专利655项,遍及产线设计到生产技术革新,都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按计划
    2002年四月中旬,90纳米制程工艺在十二英寸晶圆厂正式投产,经过初期的试生产和设备调试,预计8~9月份可以达到满产。
    因为拥有荷兰先进的光刻机支持,估计90纳米工艺会迅速跨过50%的良率分界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更新一代的65纳米工艺,将会在2002年第二财季立项,投入后续开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