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1991》第353章 忆往昔

    酒席桌上
    欢声笑语,闹非凡。
    坐在主位上的祖左右瞧了一下,一桌儿女都在开心的喝酒吃菜,没有注意到这边。
    祖心中好像有事儿犹豫不决,偷空瞅了一下大闺女陈秀莲,见她投头过来一个肯定鼓励的眼色,终于下定决心;
    “咳咳,叮……叮……叮……”
    干咳了两声,祖用筷头敲敲盘子,声音却一下比一下微弱,显得底气不足的样子。
    “那个……趁今天高兴啊!给大家说个事儿,这段时间来小子过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也心里高兴坏了,可最近睡觉,地下的死老头子总是托梦给我,说我这个老太婆忘记他了,在下面孤孤单单的冷清,让有条件给多烧点香,念念佛,最好能……能整个家庙啥的,那就再好也不过了。”
    “嚯嚯!”
    底下小舅陈秀通嗤笑了一声,被大舅陈秀德、二舅陈秀才狠狠瞪了一眼,摸了摸鼻子缩头不吱声了。
    富贵不还家,犹如锦衣夜行。
    起大宅子修家庙,修祠堂,这都是题中之义。
    祖来来回回老是念叨,这件事儿商量好几回了,包括大姐陈秀莲都知道也同意,就瞒着家里面爷仨,甚至连司婉如也知道,算是公开的秘密。
    家里面钱也不缺,县里面地皮也能够解决,工程队啥的都不是问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问题在于;
    大家摸不清这事儿,对王耀城会不会有影响?
    王耀城现在可是老王家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硬邦邦的一句话一个唾沫,从上到下都得听他的。
    这事儿要是影响坏,那陈秀莲头一个就不答应,那还不如不做。
    此言一出
    坐在上首的王国栋脸上就不好看了,有些责怪的看了一眼陈秀莲,也不好多说什么,拿起酒杯“滋溜”一声干了个底朝天。
    王国栋一年前调任燕京城林业部任第六副部长,解决副高官,仕途基本上走到头了。
    到任林业部没干几个月,国家机构改革了。
    原林业部撤销,职权分别组合变成自然资源部和应急管理部,算是一分为二。
    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由原公安部副书记金广民担任,部长由原安监总局长,党组书记文华山担任,加上党组副书记王国栋,三个领导加起来共187岁,不折不扣的老当益壮。
    还有六位副部长,没有一个低于58岁的,都是来自水利部,国家地震总局,民政部,农业部,食药监总局等等老资格的副部级干部。
    刚刚组建的时候,那么大的国家部委机关,机关加上食堂买菜的单排座跃进136小货车,一共只有12台车。
    一把手文部长上下班都要骑自行车,车辆尽量拨给一线职能部门使用。
    最后是太平洋房地产公司出面,捐赠了20台新车,又支援了一笔办公费用,这才解决了办公环境夏天的要死,冬天冷的要命的大问题。
    年届六旬,本来就是准备养老的王国栋,担任应急管理部党组副书记,这基本上就是个闲职。
    每天上班一张报纸,一壶茶,窜个办公室聊半天差不多就结束了。
    所以,现在老王同志闲得很。
    祖这话都头不好接,反对吧……要得罪一大桌亲戚,同意吧……领导干部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传出去影响真不好。
    王国栋同志太极推手打的也是很好的,开始认真研究面前一盘金针菇烧鸡,瞧的都入迷了,仿佛这菜长了花儿一般。
    反正一句话不说,也不表态。
    王耀城听的分明,想了一下也不好表态,调过脸去逗小侄女;“真真啊,今天怎么这么乖?”
    “真真感冒了。”
    “噢,二叔看到真真流清水鼻涕了,好可的亚子,呀,鼻涕淌下来了,你用劲儿吸一下……”
    两岁的真真很听话,用劲吸了一下,拖面条一样的全吸回小鼻子里去了。
    “不是凉凉滴,很好吃。”王耀城循循善的问。
    “嗯!”
    真真用力的点点头,露出甜甜笑容。
    在旁边的嫂子拿出手帕来不及擦拭,见状不苦笑;“她叔,你行了啊!可别教坏小孩子。”
    祖一瞧,没有人接话茬,心里难受念叨开了;
    “可怜死老头子哇,这一辈子也没过过什么好子,把你们姐弟四个拉扯大算是油尽灯枯,活活就累死的,命真的好苦哇!
    要是有现在这个条件,你爹还能再活20年。
    想当年小本杀过来的时候,到处传的青面獠牙像鬼一样,大伙儿都害怕极了。
    那时候,秀莲才七岁,秀德四岁,秀才还在吃呢,你爹带着娘跟着庄上人跑反,向北方逃难。
    娘肚子里怀着秀通,都七个月大了,啥行礼也拿不了。
    咱家连独轮车都没有,你爹挑着死沉的粮担子和家伙什儿,用一块布把大丫头秀莲背在后面,大小子秀德背在前面,秀才用棉袄裹着放在担子里,就这么上路了。
    你爹呀,就像一头老实骡子似的任劳任怨。
    几百里地,就这么一步步扛过去,顶顶壮的板子就是这么压弯的……”
    说到这里
    祖己然老泪纵横,陈秀莲红着眼圈儿给母亲擦拭,自己也忍不住跟着落下泪来;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记事了,这总觉得这个路走啊走啊……永远也走不到头。
    累极了的时候,就想到爹小山一样的担子上歇会儿。
    爹就会把我抱到担子上坐着,挑起来一起走,我就抓着绳子坐在上面,晃悠悠的可舒服了……”
    陈秀莲说的哽咽了,几个舅舅都难过的低下了头;“咱爹个头可高了,板儿也壮,附近庄上的人都叫他陈大山,种地,插秧从来就不知道累。
    那一回,逃难跑到北方就病倒了,大夫看了都说是累着了,伤到根基了……”
    “诶!”
    一声叹息,陷入对往苦难的回忆中。
    王耀城也不知道咋会演变成这样,好好的一顿团圆饭,行吧,得解决。
    好在这货点子从来就多,这根本不叫难事。
    “这事吧……我在这里声明一下啊,今天说的话出去我是不承认的,也没说过。”
    “你放心吧,小城,我们都知道厉害的。”
    “是啊,没人会说出去的。”
    “打死也不说。”
    看了一下大家喜悦的脸庞,王耀城又撇了下满脸坚决的小舅陈秀通,就属他信誓旦旦喊的声音最高,心中不免腹诽;
    丫要不出去吹牛bī),打死我也不信。
    指望你保密,只能等下辈子。
    “爸,你回房间休息一下。”
    “哦,我真是有些困了,那就先去休息了。”
    王国栋拍拍股走人了,他这个级别的领导干部真不好参与这事儿,哪怕是掩耳盗铃,表面的文章还是要做的。
    等父亲走了以后,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王耀城这里,这货有些含糊的说;
    “反正吧咱们不能出面,这事儿好说不好听,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说苦难岁月经历的种种磨难,哪一家都能说出沉甸甸心酸往事。
    为啥就咱家搞这些,难道有钱就比别人金贵吗?
    在国外怎么搞都没人问你,在国内可不行,要注意影响。
    祖这理由完全站不住脚,你盖个家庙他也盖一个,有钱人都这么搞那还不乱了,尤其是我现在的份特别敏感,带来的影响很不好。”
    看了一眼老妈陈秀莲可怜兮兮的眼神,王耀城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可以由小舅出面,给乡里面捐钱修路修学校,给乡亲们打井通自来水,家家户户都通电,捐钱盖养老院什么的。
    家庙什么就不要提了,这种事儿能做不能说。
    咱们出钱,由乡里面出面挑头去做,算是为老百姓办一个实事。
    干脆在莲花湖边盖个规模大一些寺庙,让附近的十里八乡甚至远道而来的乡亲们,都可以烧香拜佛捐香火钱,大家一起用。
    实在想要的话,寺庙旁边单独通一个小院子,外来的人进不去……
    啊啊,你们晓得的。”
    说到这里,王耀城就不能继续往下点明了,大家若有所思地考虑着,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出钱修宗族祠堂没问题,可是想要一家一户修个家庙,那也太招人恨了,太出挑了,影响实在不好。
    悄悄地弄,没名没份的谁也不能说啥。
    小舅陈秀通眉飞色舞的挑了个大拇指,刚要出言夸奖,立马就被王耀城制止了;“打住,我知道你要说啥,这事儿千万别和我沾边,我不知道也不支持你们怎么做,跟我完全没关系。”
    陈秀通一句话噎在肚子里,真的好难受。
    可是转念一想,又兴奋起来。
    这下回乡牛bī)可大了,哪个看到我不要挑个大拇指,夸上一句陈大善人。
    这个诺大的好名声你们不要,我要啊!
    就是到乡里边,也得好酒好茶给我供着。
    这事儿,要召集一些人手好好策划一下,可不能办砸了。
    对,就这么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