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姝》228、宅门

    刘自樵夹着菜的筷子一松,菜重新落回到盘子里。
    “我这样子去见大哥没事吧?”
    他们这些族亲,虽也称呼家主一声大哥,但因着靠着大宅生活,跟大宅交往的过程中难免束手束脚底气不足。
    刘管事浑不在意的摆摆手:“没事,这样去才好呢。”
    看了眼旁边伺候着的小厮千张。
    千张马上给刘自樵布了一筷子菜,插话道:“樵二爷放心吧,您这样去最好不过了,老爷也能知道您对府里的忠心,而且……,”
    看看刘管事的面色,接着说:“也让老爷知道那张家已经嚣张如斯。”
    刘自樵的眼皮跳了跳,听懂了。
    他以往只是个生意半死不活的铺子里的小掌柜,知道宅门里恩怨重重,不过地位限制,并没有波及他。
    如今他不同往日,能窥到一些边角了。
    不过,他若是不想继续边缘下去,就得选边站,不可能两头讨好。
    点点头:“盛隆已经触及张家的利益了。”
    不想把做大的生意还回去,就只能杠上去。
    刘管事不动声色的夹了一筷子菜。
    千张回到:“太太把盛隆开在那里就是这个目的。”
    刘自樵见了家主回去的时候,想起刚刚家主的欲言又止,心情有些复杂。
    进了家门,家里人看到他这副模样都担心的围上来。
    “爹,谁把你打成这样的?”小女儿的声音带着哽咽问。
    打人不打脸,这得多大的仇怨把人打成这样?
    打发走子女,他妻子帮他抹着药,问:“又是怀珍坊的人干的?”
    刘自樵点点头。
    药差点抹到他眼睛里。
    樵二奶奶:“哎,你别乱动。”
    室内就此沉寂下去,夫妻俩都没在说话。
    樵二奶奶最终叹口气,“各为其主罢了。”
    刘自樵叹气:是啊,各为其主罢了。
    刘家大宅的耕大太太也正在听大管事汇报盛隆的事:“樵二爷被怀珍坊的人打了。”
    大太太袖子里转着佛珠的手一紧,神色未变,说:“明天让人去樵二爷家送一份年例。”
    刘管事躬身应道:“是。”
    出门看了看少夫人住的跨院,眼里神色不明。
    袁家的牛车擦着天黑回到了家,远处传来夜枭的鸣叫声,让这个滴水成冰的夜更加萧瑟。
    袁明珠看着各家透出的光,总觉得带着些冷意。
    留守的袁务川爷儿俩把牛车接过去:“赶快进屋暖和暖和。”
    袁家的人都没有看到,他们家一墙之隔的地方,冯家兄弟俩一左一右把牛二蹦挟持在中间。
    闪着寒光的匕首抵在牛四蹦的脖颈处。
    牛二蹦一动不敢动,他丝毫不会怀疑一旦他动了,哪怕发出细微的声音,这两个人立马会让他变成一具再也不能出声的死人。
    等袁家那边安静下来,冯大厚才把匕首移开,“说吧,秦家着火那天你们兄弟四个干什么去了?”
    想到那晚的恐怖经历,牛二蹦缩了缩脖子,眼神里都带着恐惧。
    他磕磕绊绊的说着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
    “那天我们家三蹦躲在秦家窝棚外头,偷看他们家闺女脱衣裳睡觉,看到秦家两口子跟着袁家的人出门,
    我大哥说秦家两口子都不在家,一时半会肯定回不来,带着我们去他们家要点钱花。”
    随着牛二蹦越说越多,冯家兄弟就知道他们猜错了。
    “秦家老太太跟疯了一样,把油灯打碎了,火着了起来,她拦着着不让俺们跑,火越来越大……,”
    牛二蹦抱着胳膊,哆嗦着缩在角落里,反复重复着“火越来越大”,“火越来越大”……。
    地上湿了一滩,冒着热气。
    这些对他们没有用,或许问问看到秦家两口子离开的牛三蹦能知道点有用的信息。
    冯大厚问:“你们家三蹦呢?”
    牛二蹦已经魔障了,只会低声重复:“火越来越大,火越来越大……。”
    见问不出什么来了,冯小厚问他哥:“他怎么办?”
    冯大厚心不在焉道:“随他去吧。”
    这种孬货不足为虑。
    得找到牛三蹦问问,或者找机会问问秦家两口子。
    待两人走开,牛二蹦才慢慢恢复了一些,慢悠悠的挪回自家的窝棚。
    从这天开始,牛二蹦就始终低声喃喃自语着,谁也听不出来他说的啥。
    他爹娘开始两天还管管他,后头看他一直没有好转也不管了。
    反正家里还有三个儿子,这个儿子本来就不如其他儿子有用处,傻了就傻了吧!
    只是他们家另外三个儿子就跟人间蒸发了一般,一直没再出现。
    不仅牛家的三个儿子,秦家全家也在除夕晚上人去屋空。
    这个年是袁家到了武安州以后过的第一个年,全家都十分重视。
    除夕这天,一家人起了个大早,袁树裁好了红纸,喊袁季驹:“小三,把春联写了。”
    袁叔驹正在帮着曾祖父挂灯笼,听到叫他袁弘德说:“你先去吧。”
    袁叔驹洗了手,拿了笔墨砚台出来,研了墨开始写春联。
    这时候的纸,红纸更贵,比红纸更贵的是字。
    读书人少,写字好的读书人更少,店铺里的春联太贵,一般都是买了红纸回去找人写。
    往年在晋地的时候,进了年二十四,袁弘德就带着袁伯驹几个开始给人写春联。
    附近几个村的人都拿着红纸上门求字,得写好几天才能写完。
    家里字写得最好的,反而是最不出挑的袁叔驹。
    因为字写得好,城里书肆都通过书院的同窗找到他让他给誊抄书。
    他手上正在誊抄的是一本关于冶铁的专业书籍。
    有些小众书交给书肆印刷,需要的量实在太少,印刷成本高,书肆就干脆找人誊抄。
    今年来了这里,附近没有什么人家,只用写自己家的春联。
    袁叔驹把春联和福字写好,浆糊也打好了,灯笼也挂起来了。
    等春联上的墨迹晾干了,袁弘德又带着把春联贴上。
    陶氏她们在灶间做着祭祀和年夜饭用的菜品。
    袁务川则带着袁伯驹和袁仲驹炸着丸子和油果子。
    只有袁少驹,领着顾重阳在外头放着小鞭炮。
    顾重阳看到,这个四户的村子里只有袁家房顶冒着炊烟,在正正经经过着春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