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美》第392章 礼成

    这一屋子全是男人。
    也全是江州湖州,两地官场的同僚们。
    以何知府为首,正雅致的坐在那儿,如常说笑闲话,好似只是来赴一场寻常的家宴。
    韩彻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了,狠掐了大腿一把。
    咝!
    好疼,竟然不是做梦?
    何知府瞧着不雅,招呼他来坐下,皱眉叮嘱,“看你素日也算老练,怎地如此经不住事?”
    韩彻恍若大梦一场,结结巴巴,“大,大人,你们为何?”
    何知府少见多怪的瞥他一眼,“林姑娘入籍江州,赚钱有方,将来乃是本地的税收大户。她年纪虽小,但办个寿宴,咱们来吃吃又何妨?你可不要因此就瞧不起人。”
    “可今日不是……”
    “今日不是什么?你们知道什么吗?”何知府故意高声问向左右。
    一帮官员顿时摇头打配合,“知道什么?我不知道啊?你知道吗?”
    “不知道!”
    众官员齐齐摇头,继续谈起风花雪月,诗词歌赋。要不就说起桌上的酒菜点心,屋里的花卉摆设。或者谈谈公务往来,正经差事,就是没一人提起婚事。
    “所以,你瞧。”何知府语重心长,谆谆教导,“什么事都没有。大家只是借个机会聚聚,有什么问题?”
    韩彻抬眼,往前看。
    汉王殿下进来了,穿着一身成亲时才会穿的大红喜袍。
    喜气洋洋,俊逸非凡。
    这样,还能装作没问题?
    然后韩彻,就见何知府端起杯酒,一马当先,喜笑颜开的迎上去。
    “哎呀呀,今日殿下可是份外精神喜气。嗯,这刚打了胜仗回来,就是不一般!来来来,下官敬您一杯!”
    “下官敬您!”
    “下官敬您!”
    ……
    一屋子官员,就在韩彻面前,现场教学何为难得糊涂。
    吉祥话照说,酒照喝,可不该说的,没一个吐露半句。
    最后何知府红着老脸回来,拍拍韩彻肩膀,“你呀,就是刑官当太久了,凡事都太较真。这世上哪这么多黑白分明?百姓都道,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去吧,敬殿下一杯,好日子哪!”
    韩彻心服,端酒上前,“殿下,下官也祝您马到功成,心想事成。”
    “好好好!好一个马到功成,心想事成。得喝,得喝!”
    ……
    等到殿下回新房时,一张俊脸已经红扑扑的,就跟涂了层胭脂似的,快跟身上喜袍一个颜色了。
    美娘不悦,“那些人来咱家吃了那么些好酒好菜,怎么还把你灌成这样?”
    她自家的地盘,却是没人敢灌她的。倒是收了不少银钱好礼,拆得正起劲呢。
    殿下一双凤眸亮晶晶的,拉着她坐下,还将头埋在她肩上,跟小动物一样亲昵的蹭蹭。
    “不是他们灌我,是我自个儿高兴。嘿嘿,想喝……”
    丫鬟们识趣,悄无声息的掩笑退下。
    大红的喜房里,只留下二人,安静的让人心虚。
    美娘只觉耳根滚烫,莫名有点慌。
    “那,那我给你绞个帕子,擦擦脸。”
    嗯。
    殿下应了,却两手环着她的纤腰,半点没有松动的意思。
    美娘一颗芳心,狂跳如鼓,口干舌燥,也不知如何是好。
    夏衫轻薄,没一会儿,她突然感觉到腰上,透过闵柏手心传来的濡湿汗水,以及他肩膀的细微颤抖。
    几乎瞬间,美娘就明白过来。
    他,他跟自己一样,也在紧张!
    羞得头都不敢抬,目光也不敢对视。
    然后,似是心有灵犀般,两个早就拜过堂的小夫妻,偷瞧一眼,又忍不住齐齐噗哧笑了出来。
    笑过之后,终于放松了。
    殿下伸手,将美娘舒服的搂在怀里,低头赞美,“你今天,真好看!”
    美娘抚过喜袍上精致的绣花,满心欢喜,“我也这么觉得。这身喜袍,你做多久了?比咱们在泉城穿的那套还好。”
    她今儿身上穿的,是一件百花凤袍。
    一百朵喻意吉祥的花,当中簇拥着一只凤凰。刺绣繁复,精美绝伦,断不是随随便便,能赶制出来的。
    闵柏一脸得意,“那年你从京城回来,我就让王府工匠开始做了。一开始,我也不知将来如何,便只想着要给你做一件最好的嫁衣。可做着做着,我又不甘心,便让他们又给我做了一件。这龙袍上便是一百种香草,从此你是鲜花我是绿叶,刚好呼应。”
    他忽地傻笑起来,“这也是我唯一的嫁妆了,你往后可别嫌弃。”
    如今他是上门为夫,秋大姑没要任何东西。除了三书六礼,殿下就只带了这两身喜袍来啦。
    美娘忍俊不禁,“有这两身衣裳,就足够了。大姑看你用心,高兴着呢。只她也早托梅姨给我做了身嫁衣,只可惜穿不上了。”
    “怎会穿不上?明早穿了给她敬茶去!”
    也好。美娘一想,便同意了。
    然后殿下还说,要把这几套喜袍都收起来,将来告诉儿女,都是有故事的。
    “不过我还欠你一场婚礼,迟早补给你。你先慢慢做着喜袍,做一件特别华丽的。将来让天下人都看到!而不是象今日这般,偷偷摸摸的。”
    今日虽也算是高朋满座,可殿下还是觉得人太少啦。
    要依他原先打算,就在江州湖州摆上三天流水席,让两州的百姓都来吃!
    好在这事,被上官先生毫不留情的打断了。
    首先,这样的粮食供应太可怕。
    其次,他们不能把皇上活活气死啊!
    得了便宜,也得学会见好就收,差不多就得啦。
    美娘倒是对这场小而温馨的婚礼,十分满意。
    日子是自己过的,又不是给人看的。
    才想说他们统共就成一次亲,还得预备多少套喜袍?
    闵柏忽地在她耳边轻声问,“大姑从前不是说,有一副雕板,要等你成亲时安床上么?安哪儿了?”
    他居然,居然还当真记得!
    美娘的脸,又红到脖子根。
    当年薛慎的败家祖父,曾在上官令落难,被逐出京城时,将一本家传古籍春宫,送他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那时秋大姑提到,她也曾收了同画家的一块雕刻木板。只不肯拿出来,给当时的三小只看。只说习俗有在新嫁娘床上画春宫,助子嗣的习俗,到时会给美娘安上。
    美娘羞得不可自抑,却仍是声如蝇蚋,悄悄告诉了他,“在,在里头第二块围栏上。”
    “那,我们一起瞧瞧呗……”
    “嗯……”
    再然后,闵柏一把扯下重重叠叠的大红帐幔,小夫妻红着脸,青涩的滚作一团……
    人生里,有许多事情都是他们还不会,也未曾经历过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慢慢学,总会好起来的。
    只是次日,小夫妻如所有人预料般,未能早起。
    秋大姑一直等到日上正中,才喝到汉王殿下,急匆匆敬来的茶。
    悄悄翻着白眼,打赏了一枚羊脂白玉扳指,秋大姑正色道,“你送了美娘一块玉佩,我送你这枚扳指,意思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让你们谨记,从今往后,都是有家室的大人了。不论将来如何,总希望你们能相互扶持,甘苦与共。”
    闵柏动容,把扳指郑重戴在大拇指上,“大姑教诲,永不敢忘。”
    秋大姑才自一笑,忽地架子上的八哥鸟,挥舞着翅膀,欢快的叫了起来,“礼成,礼成!”
    众人大乐。
    小夫妻相视一笑,无限情浓,万千星光,尽在二人眸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