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美》第256章 没歪

    闵柏悄悄道,“师姐,这些东西,等我回去还你。”
    美娘却生气了,“我若是为了这个,何苦跑这一趟?你对我有同门之谊,就不许我对你有么?”
    当年,那江州知府陈吉陈志兄弟,为难她的时候,要不是闵柏在皇上跟前告状,她如何能这么快就脱身?
    还有这些年,江州双河镇挖出来的画眉石矿,做的染发膏,替美娘赚了多少钱。
    这点小事,美娘还真不在乎。
    只关心他的鼻子,“我没打歪吧?”
    胳膊上的伤她看过,不重。就留下疤,也没什么。
    可这么好看的一张脸,鼻子要是给她歪了,美娘真是要内疚死了。
    可怜的殿下,捂着红肿的鼻头,不让她看。
    “没歪,真的。”
    自动把师姐如此爱惜他的脸,等于,师姐爱惜他的殿下,心里美滋滋的。
    暗下决心,就算是歪了,回头也要找太医给他正过来!
    眼看他实在不愿意给自己看,美娘只好办起下一件重要事情。
    将纸笔递到闵柏手上,“赶紧给京城报个平安。”
    闵柏先是心中一暖,后又一怔。
    报平安他知道,可怎么报?
    这陷在甘州,他连手下的顾瓒大军都找不到了。
    美娘提出了她那对宝贝鸽子。
    这鸽子还真不是她养了装阔小姐的,这是正儿八经的信鸽,是薛慎临行前送她的。
    鸽子,还是薛大表哥养的。
    在薛大表哥盲目扩张,造成果脯滞销,尽数送给表弟托卖的时候,自知不大厚道的薛大表哥,心虚多送了一对,他精心养护多年的信鸽来赔罪。
    一旦放飞,就会回到京城他住的那个乡下庄子,或是薛家老宅。
    原本薛慎以为没啥用,可当闵柏出事,美娘又自告奋勇来甘州时,薛慎当即意识到,这鸽子恐怕真能用上。
    于是出门时,就交给美娘,叫她一旦发现闵柏的下落,尽快放出消息。
    万一汉王失踪的消息泄露,京城肯定有变。只有鸽子把消息尽快送到京城,才能安定人心。
    那这信鸽来得可太及时了!
    师姐果然就是上天派来帮他的小仙女。
    闵柏顿时给他父皇写了封密信,打上印泥,喂饱鸽子后,将它们放飞。
    眼看鸽子很快消失在祟山峻岭之巅,心中越发有底的汉王殿下,长手一挥。
    “走,咱们回代州!”
    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久留。
    士兵们欢天喜地。
    不用再干偷袭冒险的事了,保命的机会就大了许多。
    这位林姑娘来得太好了,不仅带来钱财,还终于让殿下消停了。
    可是闵柏,却忽地注意到,美娘的裙子后面,沾染了几点血迹。
    他顿时紧张起来,“师姐,你是不是受伤了?裙子上怎会有血?”
    美娘也莫名其妙。
    突然,她想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可能。
    在带着丫鬟奔进林间无人处,解下裙子一看,小萤惊呼。
    “姑娘,你来月事了!”
    这这这,真不该乌鸦嘴!
    装什么不好,非要装着来月事,这可是美娘第一次来月事!
    偏偏是在这深山老林里,偏偏还跟一群军汉一起!
    偏偏还有个不解风情的小师弟!
    闵柏很着急,“到底师姐是怎么了?她怎么就是不肯说?”
    方夫子看小丫鬟们又是拿干净软布,又是弄热水的,倒是猜出几许,主要是今天被山贼提醒过,于是隐晦的告诉汉王殿下。
    “女子么,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不舒服……”
    于是等到美娘再出来见人时,就见师弟冷着脸,一副债主面孔,把自己唯一一件干净的厚袍子脱给她了。
    “穿着,山里冷。”
    美娘不想要,可师弟那一副皱眉遣责的目光,象极了私塾里的老夫子。
    好似她敢说半个不字,就要念几部经书一般,于是只得什么都不说的披上了。
    可,可为什么一下拖到地上。
    多出那么长,那么多!
    就象小孩偷穿了大人衣裳似的,这强烈的对比,让美娘既惊讶又略不平。
    明明从前一般高的,他是吃什么了,长这么大个?
    林师姐心中执着于二人的身高差,假装师弟不知道自己来了月事,并脱了衣裳给她。
    否则,否则她真的很想挖个坑把自己活埋了,等过几天再出来吧。
    啊啊啊,实在是太丢脸了!
    远处,山岭之上。
    看着美娘一行,跟着闵柏他们汇成一路,士兵们还热热闹闹,你推我搡的走到一处,俞秀秀彻底死心了。
    石胜恨声道,“我就说了,这商队来的蹊跷……小姐,小姐你是干什么?”
    俞秀秀用从自己肩膀上拔下的箭头,在自己的脸上,深深划下长长一道,破相了。
    “我错了。我会让自己,永远记住这个教训!”
    然后,她捏着那枚美娘赠她的玉佩,怨毒发誓。
    “林美娘,总有一天,我会来找你!”
    京城。
    董勇已经被秘密押解回京师了,对这样残暴又没有气节的将领,下场只有一个——
    凌迟。
    但因要凌迟董勇,也不得不将他犯下的罪行,公之于众。
    虽然一方面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但另一方面,张氏全族被灭之事也被公开了。
    因此事太过残暴,令百姓心生恐惧,谣言四起。
    说那通天大王身高八丈,腰围三丈,就爱吃人心。一巴掌就能拍死一头牛,吼一声就能吓破虎熊胆。林林总总,传得神乎其神。整的就跟个大魔王似的,甚至能令小儿止啼。
    而甘州战事胶着,迟迟没有进步,也让群臣十分担忧。
    尤其老家在甘州附近的,怕被战乱波及,家族也遭到灭顶之灾。许多大臣也顾不得嫌隙了,纷纷附合徐太师,请求议和。
    燕成帝虽然执掌了朝中部分权限,到底年轻,还不能形成绝对权威。尤其在打仗的大事面前,面对一帮贪生怕死的臣子们,颇有种一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挫败感,愤怒又无奈。
    而拖后腿的,还有皇亲宗室。
    他们生怕大皇子继续立功,更不愿意看到主战的皇上打赢后树立威信。也不知从哪儿打听到闵柏,很有可能在战场上失踪的消息,也站在徐太师这边,给皇上施压。
    今日在朝堂上,又是如此!
    甚至都有臣子主动表示愿意前去议和。
    当然,官方好听的说法,叫招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