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路漫漫》第七十章 赢得青楼薄幸名

    一个屡试不第的书生写了一首小词,竟然能够左右汝阳城第一花魁之争。
    画舫上的书生和花魁都很服气,书生中混吃混喝的老祖宗,混嫖古今第一人,柳耆卿的词说个一字千金也不为过,甚至是有价无市。
    柳易摸着下巴,想起了那句“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柳易在玄空山和杨直吹牛的时候杨直说过想结交柳耆卿这样的人物,最好是拜师磕头,而不是称兄道弟。
    柳易想着杨直的话,一脸笑意。
    接下来几个花魁的节目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不是说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而是珠玉在前,硬要比较的话,大家都没了体面。
    大沁靖宁二十四年,汝阳城的第一花魁在宫霓衣的画舫中选出来了。
    有人喜,亦有人悲,但今天的欢乐比过年还要喜庆,因为柳耆卿出新词了。
    屡试不第的柳耆卿离京时写下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之后,在没有新的诗词问世过,这回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不但将回汝阳城后一直炒冷饭的柳耆卿送上了巅峰,更是左右了花魁大争。
    今年的第一花魁选出来之后,画舫内依然热闹非凡,画舫外的人则已经三三两两地离去了,只余下柳易等三五个人,更有两个此时觉得风大,也下船离开了。
    画舫内也有两三人告饶离开,柳易三人得以进屋子坐一会儿。
    最大的热闹完了,余下的小热闹还在。
    十名花魁中有几个的相好都在这艘画舫之上,少不得陪着饮酒作乐。
    柳耆卿一手送上巅峰的隋珠也已经坐在了柳耆卿的身边。
    下九流的生意,要的不但会说话做事,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力见,柳易等几人也各有一个女子陪着。
    几个书生穿着上穷富不一,但他们身旁的姑娘姿色基本相当,算是一个面子性的应酬。
    刚才花魁大比的台子之上响起了琴筝之声,慵懒悠扬。
    吃喝了一晚上的柳耆卿已经大醉,却挣脱隋珠拉着的手要起身向各位敬酒。
    隋珠拗不过他,只得起身倒酒。
    柳耆卿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起身,柳易啧啧地轻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少爷。”
    柳易旁边的几人没有听到他说什么,那些刚才清醒的花魁这时候也已经大醉,只有一直伺候着柳耆卿的隋珠听到了,隋珠朝着柳易妩媚一笑。
    柳易并不领情,仰头喝尽杯中酒,捡了颗油炸花生丢入嘴中。
    柳耆卿一路敬酒,一路和各人通了姓名,至于他明天能记住几个,有可能一个也记不住,但他的礼节从不曾少了。
    几个刚才和柳易一同在屋外的书生在汝阳城多时也不曾扬名,一直在外面忍受着寒冷的心思,除了对柳耆卿的崇拜以外,更多的还是对柳耆卿身后的人脉网络比较感兴趣。
    柳耆卿与他们喝酒的时候,几个书生的酒杯压得很低,脸又离着柳耆卿很近,恨不得让醉眼朦胧的柳耆卿睡梦中也能梦到他们那张脸庞。
    几人通报名字的声音同样是可谓独树一帜,第一个只报了一遍,第二个就报了三遍,第三个差点是柳耆卿都与他喝完酒了,他还在说“弘农郡龚长春。”
    柳易左边坐着的那个书生与柳易一样,一身白衣,看衣服料子比柳易的还要贵两三倍。
    那个书生有可能是真崇拜柳耆卿这个留恋花丛的浪荡子,柳耆卿与他喝酒的时候他忘了报自己的名字不说,拿着酒杯的手也一直在颤抖。
    柳耆卿与谁喝酒,众人都一直在瞩目着,看到那个书生的表现了,堂中发出了一阵嘲笑,那几个刚才一直在报姓名的书生笑得尤其大声。
    白衣书生被嘲笑后更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由手抖变成了浑身颤抖,心急后不知道怎么说话,动着嘴唇却说不出话来。
    旁人嘲笑更胜。
    白衣书生也是个果断的人,一口将酒喝了之后,不顾礼节地坐下了。
    旁人一阵嬉笑,那个书生不管不顾,柳耆卿则是听不听得见那阵嬉笑都是两说。
    隋珠扶着柳耆卿来到柳易身前,柳易站起身道:“柳易,开阳郡人氏,现在玄空山修道。”
    柳耆卿将酒喝下,笑道:“玄空山啊,有点远哦,年轻时候我也想去玄空山修道,奈何父母以死相逼。”
    柳易笑着准备坐下。
    柳耆卿挣脱隋珠扶着的左手,双手扶着不让柳易坐下,用比没醉时还大的声音“悄悄”地问道:“听说玄空山佛道同居,既是道家道统所在,又是佛家根基,是不是真的啊?”
    柳易点头。
    柳耆卿回望隋珠一眼,隋珠了然,待会儿自有人会背着其他人询问柳易的住处。
    柳耆卿再次说道:“差点忘了你说你是开阳郡人士了,可曾见过李白药和杜鹤离”
    柳易坐下后丢了颗油炸花生在嘴中,轻笑道:“见过了。”
    柳耆卿扶着腰哈哈大笑,“你应该就是他们口中所说的‘那小子’了。”
    柳耆卿笑完之后脸色有些不对劲,赔罪道:“酒有点上头,失陪了。”
    柳易挥挥手,示意自便。
    大年初二,汝阳城中十大花魁的大比已经落幕,但什么十小花魁,十小清倌人的都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不知何故,柳易昨晚竟然喝醉了,今早他是从隋珠姑娘的画舫上起床的。
    柳易起床后只见柳耆卿和隋珠姑娘安静地坐在一旁。
    两人对柳易不管不顾,柳耆卿正在给隋珠姑娘上妆画眉。
    恍惚间柳易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那个老板只会喝醉了趴在桌子上睡觉的清风客栈。
    柳易霎时间回神,他轻轻走向柳耆卿,仔细地望着他的细致功夫。
    大功告成之后柳耆卿笑道:“我和珠儿打赌你会几时起床,没想到我们都没赌对。”
    柳易轻笑,洗脸之后出门在船上开始练剑。
    柳耆卿跟着出门站着望柳易练剑,忘了一会儿后柳耆卿觉得有点不舒服,又说不上来是哪点不舒服,直到隋珠给他搬来凳子之后,柳耆卿才知道原来是站着不舒服啊!
    柳耆卿正襟危坐着望了一会儿,他本就是极为懒散之人,哪里受得了这个,正坐了一会儿就歪靠在椅子上了。
    隋珠又给他将椅子换成了可以躺着的摇椅,躺了一会儿的柳耆卿觉得太阳有些刺眼,他食指相扣盖在双眼上又眯了一会儿瞌睡。
    柳易练完之后用木剑一拍柳耆卿,柳耆卿惊醒后下意识地缩了一下,又引来柳易拍了一下。
    柳易兴师问罪道:“昨晚是不是有意灌老子酒?”
    柳耆卿满脸委屈道:“大哥,是你自己要喝的好不好,我们拉都拉不住。”
    柳耆卿身后的隋珠见柳耆卿这表情之后,呵呵直笑。
    柳耆卿起身回头望道:“真好看。”
    隋珠杏眼一瞪,“柳郎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又好看,又好听。”
    柳易忍不住笑意,好像柳家的男儿都喜欢看女子笑哎,还都喜欢夸咧,他就喜欢望百里姑娘笑,现在又见到柳耆卿喜欢看隋珠笑,果然都姓柳,一笔写不出两个柳字,柳家的男儿自然都是一个模儿模出来的。
    三人均回到画舫屋里,柳耆卿落座后轻笑道:“十年一觉汝阳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柳耆卿说完之后,接下来隋珠递过来的一杯热酒喝下。
    柳耆卿喝酒有三恨,一恨酒会上头,头疼。二恨酒醉回吐,恶心。三恨酒后语出不如人,大舌头。
    柳易独自坐在屋内,闭目养神。
    昨夜的酒本来就没有醒过来,柳耆卿与隋珠几杯小酌之后,雪上加霜,又将昨夜的醉意给引出来了。
    醉后的柳耆卿喜欢吃美人唇上的胭脂,也喜欢说你侬我侬的相思贴己话。
    此时的柳耆卿正对着隋珠的小口一顿狂啃,隋珠姑娘满脸羞红。
    柳耆卿吃完了胭脂之后,趴在隋珠的耳边说道:“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隋珠听了他的话语,笑得腰肢乱颤,很开心。
    柳耆卿轻抿嘴唇,寡淡无味。他又凑近隋珠的唇边舔了舔,同样没有味道了。
    柳耆卿醉着起身拿起画笔又给隋珠上了一个唇妆,今日独吃点绛唇。
    柳耆卿点完唇,扶着隋珠起身左看右看,满意后两人相拥着重新落座,柳耆卿笑道:“清平城曹都的胭脂也不算好,最好吃的胭脂啊,是秀口上的,尤其是珠儿秀口之上的。”
    柳耆卿说完后轻佻地勾起隋珠的下巴,闭眼享受道:“鱼儿舔杆头哟!”
    柳耆卿说话间自然是没忘记将隋珠的两只手拉来握在自己左手中。
    隋珠生气但抽不出双手,可怜巴巴道:“就会欺负人。”
    柳耆卿用脑门靠在隋珠的脑门上,两人的炙热的呼吸气息皆可闻到,他温柔说道:“我怎么忍心让你受疼。”
    柳耆卿说罢放开了隋珠的双手。
    隋珠伸手张牙舞爪地要捶柳耆卿的胸口。
    两人打闹完了之后柳耆卿朝柳易举杯道:“哎,睡着了吗?”
    柳易睁开眼睛摊手道:“自然是装的啊,很辛苦的。”
    柳耆卿不等柳易提杯,直接将酒饮尽,轻声道:“有一天你遇到喜欢的人了,要好好珍惜,若是能在一起最好,若是最后不能在一起了,你知道你们相互喜欢,外人看到你们眉目传情,足矣。”
    柳易将杯中酒水喝尽后感叹道:“大情圣啊!”
    柳耆卿嬉笑,没了刚才的正经。
    柳易说完之后一脸惆怅,他喜欢谁,他自然知道,但他不敢跟她说呀,更不敢让柳耆卿知道。
    柳耆卿语不惊人死不休道:“世间你放不下的女子,要么没睡过,要么没睡够。”
    正在喝酒的柳易一口酒水喷了出来,激烈地咳嗽着。
    隋珠对柳耆卿的惊世骇俗言语早已见怪不怪了,只是有点害羞柳郎竟然说得如此直白露骨。
    隋珠享受着自己在行内如日中天的名声的同时,有时候夜深人静,她望着身旁的柳郎,她也会感叹他是什么样的脑子,又是什么样的心?
    有时候她也觉得人就是贱,他喜欢吃她唇上的胭脂,她就让他吃好了,他喜欢闻她胸脯间的香,她就让他闻好了。
    她享受着照顾柳郎的每时每刻,也享受着柳郎照顾她的每时每刻。
    但如同她叫隋珠一样,人会老,珠会黄。
    终有一天自己会吃不成女子花魁这碗饭,到时候声名每日都会一落千丈下去,直到落在了这琉璃河,落在了这沁水河,再没有半点水花。
    而他呢,每时每刻可以说不重样的情话,没日没夜可以写流传千古的诗文。
    隋珠声名越盛,她就越想将柳郎拴在身边,如同命根子一样,她就喜欢他在她身边,如果他不在自己身边了,自己也就活不成了。
    柳耆卿见柳易和隋珠都在走神,他决定来一剂猛药,吟唱前人诗道:“‘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好,极好,大善,当浮一大白。”
    柳耆卿说罢将手中酒杯喝光了。
    柳耆卿转身抬头问道:“柳易,你可曾见过豆蔻梢头二月初?”
    柳易摇头,“不曾。”
    柳耆卿惋惜道:“遗憾遗憾!”
    屋内的龟公和丫鬟都红了脸。
    半老徐娘的过气花魁几年前改行做了老鸨,她觉得公子说得雅致,不过那回事也就是那么回事,她低啐了一口,柔声责怪道:“越说越远了。”
    柳耆卿望着老鸨说道:“大相径庭。”
    说完之后的柳耆卿灌了口酒,朝着出神地隋珠哈哈大笑,终于拉回了隋珠神游太虚的心神。
    赢得青楼薄幸名,即是如此。
    ……
    ……
    正月初四傍晚十分,柳易回到了他在沁水河西岸租住的小屋。
    柳易在这里除了练剑,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为生计忙活。
    茫茫大城,若不相识,两个面熟的人的话,根本不可能相遇。
    这样的巧事真就被柳易给碰上了,他遇到了那个在年关卖挽联的书生。
    两人以前是面熟,现在是只会写挽联的书生与一个友人竟然住在了柳易租住的小巷,两人大一包小一包地搬着包袱。
    江上清见了柳易后抱拳道:“公子吉祥,在下江上清,这位是在下的朋友胡云彬,与在下一样,皆是原鹿郡人士,在下年前为生计所困,与公子一同摆摊做生意,不知公子可还记得?”
    柳易被这一腔酸文给逗乐了,抱拳道:“怎么可能记不得,话说你今年这几天过得怎么样?”
    江上清慌忙抱拳行礼道:“还行还行。”
    柳易笑道:“还行,谁他娘的闲得慌,大年初四搬屋子?”
    江上清慌忙低头掩饰尴尬。
    柳易帮两人分担了一份,轻笑道:“这读书人要是放不下脸皮,过的也太惨了点了吧?”
    两人点头附和。
    柳易问道:“你们两个有没有功名?”
    两人笑容灿烂,胡云彬开口道:“在下与江兄同年考上举人。”
    柳易点头道:“厉害厉害,我们山上有人还想着考童生呢,不知道下山了没有,如果下山了,不知道考上了没有。”
    胡云彬问道:“公子可有功名?”
    柳易用大拇指指着自己道:“我?就读过几年书,些许认得几个字罢了。”
    江上清心情低落道:“在下是考不上进士了,你我二人中,胡兄倒是还有希望。”
    胡云彬摇头道:“江兄不可妄自菲薄。”
    江上清不再说话,他回想起自己以前读书,躲在他屋内的小偷都背会了那篇文章了,他却没有背诵下来。
    小偷什么也没拿愤愤不平地走了之后,他自个儿熬了一个通宵,终于把那篇文章磕磕绊绊地背诵通了。
    江上清想起胡云彬的事,轻声说道:“江兄千里扶棺,天下皆知了。”
    柳易问道:“你就是那个千里扶棺的胡云彬啊?”
    胡云彬点头,“胡某交友交心,友人临终遗言,不可不应。”
    柳易笑道:“这几天我都听说了,靖宁二十一年,你与授业先生沈一藩结伴进京赶考,你二人都到汝阳城了,授业先生病重自知命绝,他不想客死异乡,你也不参加春闱了,自制了一个木架子背着老师回乡,半路上老师死了,你同样千里扶棺,把老师送回原鹿郡亲手安葬,这份孝心可惜天下人不知。”
    江上清接过话头道:“谁说江兄无人知晓了,江兄三次扶棺已经是四海皆知了。柳兄应该不知道吧,前年科考胡兄进京刚好与上艾郡士子马三愚同住一家客栈,马三愚祖籍亦是在原鹿郡,胡兄开头还感慨马家先祖跑的远,从大沁最西南跑到了大沁最东边。他们两人人皆是学习刻苦的人,每夜挑灯夜读,慢慢相熟成了知己。春闱前一天马三愚病逝了,胡兄当天作诗四首,也不再参加第二天的科考了,再次千里扶棺到上艾郡。”
    江上清说完这事之后继续把第三次也给说了,“去年的话在下与胡兄偶遇上艾郡秋闱同年何如立,三人结伴住在了同一家客栈,大考未至,何兄病逝,胡兄再次千里扶棺,送同年回乡安葬。”
    柳易笑道:“千里扶棺,先生致情致性之人也。”
    胡云彬摇头道:“现在回想起来,要是当天科考的话,我还真不一定会立即将三人送回去。”
    柳易笑道:“你江上清在京三四年了,是不是谁家死人了你都会送一对挽联过去?”
    江上清点头答应。
    柳易问道:“那也混出了一点名堂了啊!”
    柳易不知道,再过几天胡云彬三次千里扶棺的壮举会闹得人尽皆知,这事真的让胡云彬名扬天下了,京中大小官员争相与他相交,互相引为知己。
    再过两个月,胡云彬会第一年旗开得胜,马上就考上了进士,成为天家降谕褒奖的大孝子,更是成为了翰林院编撰。
    爱屋及乌,与胡云彬同住的江上清所写的挽联也有人收了,这一年江上清成了赐同进士,因为会做人做事,五年六升,在那个新年号中,迅速成为了工部侍郎。
    后来新王朝的史书记载上,胡云彬与江上清基本都是双双出现,当时的市井之言也会被记载在史书之上。
    “包写挽联江上清,千里扶棺胡云彬”,两人的事迹名垂千古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