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娘子万福》第九十九章

    又过了大半月。
    于兰收到了武松的书信,说他们一切安好,让她勿念。
    还提到了宋江有心联合梁山的军马攻打方腊,童贯却并不是很想收服。
    宋江不久可能会开京师,一切就由燕青作为接待。
    贾氏也收到了卢俊义的家书,不知道里头写的什么。
    不过她倒是一直都是在家里头闭门不出的,就是偶尔会过来找于兰聊天,顺便打听一下况。
    贾氏不是那种能豁得出去做生意的人,所以,她虽然有些佩服于兰,但这让她出去抛头露面,她又做不到。
    于兰也不勉强,反正卢俊义的家底能够养活的一大家子,也犯不着让贾氏去做生意。
    不过闲来无事的时候,贾氏总是透着一股忧心忡忡的。
    “听说相国寺香火旺盛,我想着过些子去拜一拜!”
    贾氏这么一说,于兰倒是没明白过来:“拜什么?”
    “相国寺的菩萨最是灵验的,自是求子嗣去的!”
    她又看了看于兰,随后说她和卢俊义也几年恩夫妻了,就是没有孩子。
    虽然卢俊义不说什么,她心里头就是觉得哪里不好。
    贾氏对她道:“弟妹也一起去吧!”
    于兰和武松也不算是新婚夫妇了。
    说起来一年的光景了。可是一样没动静。
    贾氏以为于兰和她一样的想法。
    于兰这个时候倒是有些想起来,孙二娘和张青好像也没有孩子。
    她自己是没想着这么快生,一来体还没到最佳生育年龄。
    二来现在生了,两个人都是打拼事业的阶段,也很难照顾的了孩子。
    不过贾氏想去相国寺就去呗,就当是讨个吉利,但她还是不大放心贾氏一个人去。
    毕竟相国寺名声大,去逛的人很多,可能一个不小心会被冲撞了。
    所以她就约定好了时间,说等找到了燕青,再让他带他们一块去。
    贾氏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十分的高兴回去了。
    还没等到燕青的归来,于兰却听的宋晟从洛阳回来了,当天在风楼,宋晟倒是和蔡攸他们喝的兴起。
    于兰本来近很少在风楼做事,是听的有人说张青孙二娘从洛阳带了东西过来,就放在了风楼,她才去拿。
    不巧倒是见到了宋晟。
    于兰其实问过来店里头的伙计,都说没有人从洛阳带东西过来。
    她正觉得奇怪的时候,宋晟却道:“他们带了一些洛阳的特产。都在我那儿。”
    于兰反而有一些不敢相信,张青和孙二娘并不像是会结交宋晟的人,而且宋晟此人心里深沉又有些孤傲,也不像是喜欢和他们混迹在一起的人。
    不过于兰倒是见到了特产。
    以及孙二娘寄来的信件。
    于兰倒是没有了疑惑,只是十分感谢了宋晟。
    “多谢宋大人。”
    宋晟摆了摆手:“不必客气!”
    过去,他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
    他甚至可以因为一些怀疑,轻而易举的把她给抓起来。
    但现如今也不得不对她客客气气,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童贯童大人新收了一名义女,对她十分的宠。
    屋及乌就连她说他丈夫也受到了提拔。
    这件事外边都传了一个遍,宋晟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当初对于兰本来就有诸多的怀疑,不过这丫头,在那种况下,也敢说得头头是道。
    让他没有直接追究,他就知道,她应该是一个人物,只可惜是一个女儿。
    结果,让她来到了京城,果然大有一番作为。
    “说来,当初要是没有我的举荐,你应该也不会来到京城。”
    宋晟说了一句,于兰脸上带着笑。
    “宋大人说的是。”
    她心想,以当时那样的况,就算赌一把,赢了就定居在京城,输了就上梁山。
    若说宋晟当时并没有什么知遇之恩。
    毕竟那个功劳,始终不是她占据的。
    是蔡攸的功劳,而现如今,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县城,种植的土豆、红薯,已经开始收货了。
    像登州之地原本一毛不拔,如今种植了这些,老百姓就有了收成了。
    红薯可以当成主食,这样就避免了很多老百姓饿死。
    这对于当地的官员而言,是很大的政绩。
    如今,他们已经开始上书此事,皇帝闻言,更是容颜大悦,对宋晟又大加赏识了一番。
    施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多少有一些替于兰鸣不平。
    可难道现在这个时候于兰能跑去告诉徽宗,这些本来都是他的功劳吗?
    且不说在皇上心目中蔡攸什么地位她什么地位,要真的追究起来,她的这些作物怎么来的,蔡京就能搞死他。
    就跟上一回太子赵桓想除掉王黼,其实就是借用了蔡京这把刀。
    他们蔡家的权势,还是一样气焰滔天,她不会这个时候主动和他们作对。
    宋晟闻言却也暗暗点了点头。
    其实这一波也是蔡攸示意他试探一下于兰。
    虽然现在她是童贯的干女儿,但是义女终究不是亲的。
    如果于兰分不清自己的形势,非要来抢功的话,蔡攸可是不介意对一个女人下手。
    他在某些方面十分偏执。
    就连父亲在皇上多受一些宠,都让他感觉到十分的不舒服,何况一个外人。
    宋晟试探出来的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宋晟也就没有继续和他交谈下去。
    于兰拿着洛阳的土特产刚回家的时候,却见赵桓再巷子里头等着了。
    他的脸色有些不忿。
    “走吧!”
    他走在了前头,似乎有一些生气。
    于兰并不大清楚他究竟在气些什么。
    不过这个地方不是说话的地方。便也跟着他走了。
    回家之后,他先就把门给关上了。
    于兰皱了皱眉头,却也没有说什么。
    “宋晟跟你说了什么,是不是耀武扬威了?”
    他气的是蔡攸如今因为种植的那些新品种导致很多地方今年的粮食收成很好。
    因为那些偏远地区,又是贫困地区。
    老百姓没有的选择,只能去种植一些新的品种。
    结果种植出来,竟然大获成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些地方的隐患没了,普通老百姓,最大的愿望不就是想要过好自己的子吗?
    现在解决了温饱这一个问题,以后还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
    反正迈出了这一步,朝廷上很多文官,倒是纷纷夸耀蔡攸是有功之臣,建立了不世功勋。
    蔡攸又谦虚了一番,皇上赏赐了不少东西,又提拔了他的官职。
    要是蔡京现在退位,下一任的宰执非他莫属了。
    这便也没有什么,因为赵桓早晚都会收拾他们。
    可偏偏宋晟回来了,蔡攸举荐宋晟建造延福宫。
    因为宋晟有建造过洛阳宫的,因而有了经验。
    老实说虽然赵桓表现出来了他的一番心意。但是徽宗多少还是有一些不满意。
    原因就在于,赵桓建宫太慢了。
    这么拖拖拉拉的,什么时候才能够见到延福宫。
    只是徽宗金口玉言,赵桓又是太子,如果直接撤回了他的职位,这会让他太子的面子很难看。
    现在,蔡攸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徽宗很快就应了。
    最起码洛阳建造出来宫图纸他很模样,扩张的规模和宇,和他想象之中的差不多。
    又听的底下去过洛阳宫的恢复,修饰的犹如汉唐时期,徽宗就更高兴了。
    对宋晟能力相较之下是十分认可的。
    只是宋晟提了副职名义虽在太子之下,却有职权,再加上他的份特殊,延福宫的事儿,算是横插了一角。
    最重要的是,赵桓不知道这是不是蔡京和蔡攸的安排,把宋晟放到了他边来监视他。
    这让他尤为的不满。
    前世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回事,本来这个事儿是由朱做的,可朱被他弄死了,又跑出来了宋晟。
    宋晟比起朱可要难缠的多。
    这件事说起来就是他们两个人的蝴蝶效应,而共同引起的结果。
    赵桓也不知道应该是怪罪于兰多一些,还是应该怪罪自己多一些。
    于兰只把宋晟的话说了:“他也没有耀武扬威的。”
    “那这些又是什么?”赵桓问她提回来的东西。
    其实看上去沉的,他原本想要接手。
    结果发现有些沉重。
    于兰提着倒是很轻松,他这才记起来于兰一直都是怪力女。
    当初他受伤,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就被她扛起来走了。
    想到这里脸色还有一些红。
    于兰说:“这是我洛阳的哥哥嫂嫂带过来的特产。”
    “打开来瞧瞧!”赵桓不放心。
    于兰觉得这人真的太谨慎了。
    拗不过他,就把东西打开了。
    结果从这一袋袋里面,自动调出了许多黄金。
    于兰:“……”
    她先是有些懵,随后连忙说道:“这不关我的事。我也不知道这里面是这些。”
    她其实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不大可能是张青孙二娘送的。
    因为他们两个没有这么多的金子。
    之前大力种植红薯土豆,借的还是她和施恩的钱。
    现在东西还没有收成,不太可能就有这么多的金子。
    赵桓想了一下:“蔡攸的那份功劳是你的,那些作物是你呈上去给蔡京的,蔡京又把功劳推给了儿子,他们当时也就想着图一个吉祥,让我父皇开心开心,谁知道这些东西收成会这么好。而且很好种植。父皇一高兴,已经命令全国推广开来。蔡攸因为此事而深受倚重!”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蔡攸有了这份功劳,只要做的事儿没到砍头的地步,以他父皇的子都会包容。
    “他们俩应该是收买你的,希望你以后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
    赵桓很快就想明白了事的来龙去脉。
    于兰当时只想着保命,功劳不功劳的,如果没有命在,天大的功劳也没用。
    其实她已经答应了蔡京,就不会再说出去了。
    不过他们还是不大放心,尤其是现如今于兰的份,她真想要闹出点动静,还真有可能。
    于兰现在才明白赵桓为什么一上来如此的生气。
    “那如今太子想怎么做?”于兰反问赵桓。
    赵桓能怎么做,把于兰推出去是不可能,把那些作物撤回来更不可能。
    还别说这些东西的种植,的确有利于如同百姓的收成。
    “你把这些东西收下就行了。只有收下了这些,他们才会心安。对了,本宫现如今收到了消息,童大人手底下的将领当中有登州通判韩世忠,玉兰,你义父,只想着你夫君建功立业,这韩世忠,他应该不会重要?”
    他盯着于兰。
    于兰心脏砰砰砰的跳动。
    韩世忠其实也是在这一次剿灭方腊的时候崭露头角。
    太子却想要收服韩世忠。
    这是他的一个试探。
    以往他试探什么,于兰都装作不知道。
    但这一次,于兰踌躇了一会儿却道:“这韩世忠,许是真有本事的,义父定不会叫明珠蒙尘!”
    “错,只有明珠蒙尘,才有雪中送炭的时候,玉兰你能本宫说什么吗?”赵桓勾了勾唇,到了现在他才听到她其实应该是跟自己一样。
    或许还另有一番际遇。
    否则那些东西根本说不清楚。
    不过他不在乎。
    重生了一次,什么东西都闷在心上就太累了。
    于兰明白了,这一次韩世忠不能建立战功。
    因为太子看上了这个人,不想他这个时候崭露头角,只想他暗中为他所用。
    她却决定帮他一次。
    不为什么,只为了阻止靖康之乱。
    “太子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彼此之间都心照不宣。
    赵桓有些高兴。
    “你选择和本宫合作是正确的,本宫才没有他们那么小气。以后你想要什么,本宫都会给你!”
    他说的话,于兰一个字都没信。
    这叫空头支票。
    他见她低头露出了半截天鹅似的脖颈。
    心中有些微微悸动,最后却叹了一口气道:“本宫今本来想蹭酒喝,不过,本宫离开好一会儿,也该回去了。”
    她这么说,于兰给他抱了一坛酒。
    “给,上好的清酒!”
    赵桓出来的时候,感觉自己抱着一坛酒出来太蠢了。
    还好旁边有护卫,直接丢给了他。
    他现在要忙的事,喝酒不是首要的。
    等他们走了不久,燕青才出来,想了一会儿就去叩了叩于兰的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