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修真小说
军事历史
校园小说
玄幻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轻小说
都市小说
《兴汉室》第三十三章 风物长量
“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尚书周官
未央宫,宣室殿。
司空、录尚书事赵温正低头观察着面前的漆碗,朱漆的茶碗装着淡黄色的茶汤,几片茶叶在茶汤中缓慢的舒展着、转动着。缕缕茶香几乎溢满室内,还未饮下,视觉与嗅觉便先给人造成了直观的享受。
他静静地换完衣服回来,看到他这样,不由得出声问道“赵公也喜欢饮茶?”
“此物在关中风靡已久,豪强士族之家无不以此为风尚。”赵温迅速抬起头看了皇帝一眼,拱手说道“臣以为不用数年,便可传遍天下。”
“太医署称其能解腻清热,对塞外胡族而言,彼等常年食肉,正好可解其腻。茶叶比蔬果更易存储,并州有不少鲜卑、乌桓人都尝到了茶的好处,在民间有不少部族求购茶叶。”皇帝换了一身深色朝服,步履轻松的从远处走过来,抬了抬手止住了赵温欲要行礼的动作。
“我想在过几年后,将茶比同盐、铁收为官营,用茶向塞外换牛马,可为朝廷谋大利。”皇帝在赵温对面坐下,摆弄了一番衣袖。
“可如今已有不少人开辟茶园、种植茶树,数年之后若要专营茶叶,恐怕……会有非议。”赵温微微皱起了眉头,茶树往往需要数年才能成长,从投入经营到最终获利,那也就是几年的功夫。
皇帝对此早有意图,却不教而诛,明摆着是要那些人折本,到时候茶榷的诏书一下,所有已经长成的茶树都将低价转让给官府。彼等豪商辛辛苦苦数年,凭白给朝廷做了嫁衣,届时怎么会不沸反盈天?
“盐铁都收回来了,何况是新建一个茶榷?”皇帝随意的弹了弹衣袖,语气不容置疑的说道“此物对朝廷有大用,能新辟财源、也能羁縻诸胡。朝廷必须将其拿在手里,不得假外人之手。”
“只要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豪商之利,夺也就夺了。”赵温点头应承着,忽然又说“那酒榷……”
“天下稍安,府库粮储不足,岂能再浪费粮食酿酒?”皇帝伸手拿过一碗茶细细喝了起来,用不了多久便要去承明殿与黄琬等人会议,在此之前,他要先与赵温在某些事上达成共识“然而百姓婚丧嫁娶、祭祀祖宗,却时刻离不得酒。所以朝廷将酒专营,只供百姓有事之用,既能节粮,又能开源,醉酒易滋事,如此还能少些好勇斗狠之辈。”
“臣以为,‘专营’一出,多少人都要为此争上一争,言官不应与民争利,反对的人太多。倘若换一个途径,譬如对贩酒课以重税……”赵温建议道。
皇帝立即摇头将这个建议否定了“你加十钱的税,酒价就会涨十钱,酒这个东西,均输、平准如何得以平抑之?”
“臣记得当年三辅旱蝗,关中有不法豪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经陛下严惩之后,劣商绝迹,而又定物价之法,以平准、均输监管之。”赵温仍没有放弃他的建议,轻声说道“譬如定下酒最高售价,倘或有人越过此价,则由官府惩处。酒既加重税,又不许哄抬,商贾不得其利,谁还肯卖酒呢?”
“善哉斯言。”皇帝抚掌称赞道,懂得利用官府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不可不谓是赵温远胜于他人的一大长才“看来在管仲‘轻重’一道上,赵公也有不小的造诣。只是一来,这样的制度尚未推及天下,施行恐有滞难之处;二来,此法只能禁酒,却不能为朝廷开辟财源……赵公,你也知道,如今朝廷府库空虚,各个地方都急需用钱,我也不得不如此啊。”
赵温默然,无声的赞同了皇帝的看法。
皇帝于是笑着将茶碗放在桌案上,说道“盐、铁、粮、茶事关国计民生,故而朝廷专营或是定价,以防奸猾害民。但酒却不然,如今是天下亟待恢复,不得浪费粮谷,故而暂由朝廷专制。待以后民生恢复,依平准、均输等奏议,再行解禁不迟。”
赵温知道这是皇帝的另一套方案,倘若酒榷的阻力太大,便做缓兵之计,提出以后到了时候再解禁。只要酒榷这个盐铁之外的专营得以实施,开了先例,以后推行茶榷也就不至于无例可循了。
“陛下睿鉴。”赵温应诺道,心里却在想自己的老家益州,西部高山之中多是青羌等族的聚居之地,高山高原,不耐农作,羌氐也少素食。故而贩茶在益州周边的获利也是极为可观,蜀郡赵氏早在茶叶兴起的时候,便从皇帝随口之谈中发现了商机,如今一时要他准备割舍,赵温心里便忍不住计量了起来。
“河东的盐,难道都是官府售卖出去的么?”皇帝清楚赵温的底细,知道他在忧虑什么,遂开口提点道“也有部分是卖给商人,使其销往各地。茶以后也是同样,届时会特定制度,以达两全。毕竟商人也是我大汉子民,没有一味贬低剥削的道理。”
赵温‘啊’了一声,面带惭色的说道“臣愚钝,到底不如陛下睿鉴深远,实在惭愧。”
人都有私心,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利益的分配,只要握紧了切蛋糕的刀,皇帝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陛下,快到时候了。”穆顺在旁边提醒道。
皇帝随手让穆顺去准备车驾,自己则站起身与赵温一前一后的往外走着,边走边说道“征辟管宁、王烈等人的公车,最后还是没有消息了?”
“唯。”赵温缓缓皱起了眉头,似乎感到有些棘手“不说朝廷的公车,臣以公府征辟,彼等亦不肯受,可见是寄情于山林了。”
皇帝克平天下,理当众士归心,一扫而尽天下贤才,不使沧海遗珠。于是接连遣派公车征辟名士、贤才,如张昭、张、宋忠、黄承彦等人,各拜大夫、博士不等,使人尽其才、又能削弱地方。
征辟的名士大都流亡已久,眼见朝廷一派中兴气象,都渴望入朝有所作为,于是欣然接纳。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给朝廷面子,有的士人偏偏就不愿接受征辟,例如从辽东回来的管宁、王烈,以及从交州避难而归的许靖,都拒绝了征辟。
皇帝本以为他们的故作清高,可一旦知道本来以及接受公车征辟的管宁,突然改变念头,中途称病拒绝出仕的原因后,立时恼怒了起来。
“什么寄情于山林?”皇帝冷笑着出门,俯视着底下摆好的车驾“无非是借口见不得董承居公位,在那里挟着声势邀买虚名。”
“三公具瞻所归,中兴以来,莫非以名士任之。”赵温措辞道“士风如此,陛下切莫动怒,若是因此而伤士人之心,则悔之晚矣。”
“意思是我所任非人了?”皇帝刚下了一级台阶,立时站定,反问道。
“臣不是这个意思。”赵温站在皇帝侧方,向皇帝微微躬身道。
“那他们就是这个意思!”皇帝忽然气冲冲的说道。
像是管宁,本来在辽东时就受到朝廷征辟,乘坐公车回到中原。他本想趁着朝纲恢复清明,入仕为官,谁知私下有人向他谈起,朝廷三公,竟有董承之辈鱼目混珠,
“三公之官,乃圣王所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管宁当时半途下车,对挽留他的人这么说道“董承何人?敢窃据公位?吾岂能为之下,庙堂无贤士,不如隐于山林。”
其他人如王烈、许靖的反应也大抵如此,皆是着意打听了一番三公者谁。待听到太尉乃董承之后,哂笑连连,拒绝征辟,只是说话没有管宁那么直白、那么得罪人。
在赵温看来,这也不能说是他们刻意针对董承,而是依汉家制度,尤其是光武中兴以后,历代三公,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于海内名士、或是世家大族。古之三公,坐而论道,纳言补阙。从星象来说,三公就对应着天子身旁的辅星,理应由道德水平高的人物作为士人楷模――无论这个人有没有真才实干或者相匹配的权力。
董承既非名士、又非士人,归属于外戚的他应该走大将军的路子,如今官居太尉,无疑是侵夺了士人的传统位置。当年皇帝趁着关中朝廷上士人势力尚弱,借由天灾敲打各方派系之后,强行扶上董承占据太尉一职,从而导致士人在朝堂上少了一个三公这样有分量与影响力的位置。
随着朝廷里的士人越来越多,董承不懂得养名,他这个太尉的位置在传统士人的眼里越发名不正言不顺,更有些影响到朝廷的威信。
“你说他们如此做,是为了什么?”跟温暖的宣室比起来,殿外简直是寒风凌厉,皇帝立在阶上,语气比北风还要冷。
“朝廷在以前对此就有不少议论……”赵温在寒风中缩了缩脖子,沉声道“如今皆言董承难服众望、德不配位,欲借此迫其让贤,另请陛下拜名士为太尉,以成辅星拱辰。”
“好一个退位让贤。”皇帝冷笑一声,接着开始往下走去“那这个新太尉是不是还要录尚书事、入承明殿?”
“这个……”赵温犹豫了一瞬,立即答道“陟罚臧否,皆出陛下裁夺,臣不敢妄议、谁也不能妄议。”
皇帝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或许也是由于他与赵温两人已经走进温暖的车厢内的缘故。穆顺在外呼唤一声,奉车都尉执起马鞭,御驾缓缓开动“倘若真的由管宁、王烈等人引起声势,赵公以为,我又该如何呢?”
“陛下。”赵温抬头看着皇帝,他自然知道皇帝这句‘如何’里代表的意思,于是很诚恳的回答道“论公论私,以臣愚见,保住董承都不是明智之举。一来,此人确无德行能居公位;二来,此人性情狷狂,遇胜则骄,遇挫则怒,陛下不值得为其冒天下之不韪。再者说,保住董承,于陛下、于朝廷并无一利,反倒会让陛下与朝廷声名有损……管宁、王烈在朝野颇有声名,斯人斯言,随意可挑动人心,朝廷新复天下,威德未立,不得轻忽啊!”
见赵温如此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皇帝听了很是慰藉,他说道“赵公说的是‘弊’,那‘利’呢?”
“让董承辞太尉,并非命其黜退,或可以改授骠骑将军。”赵温滔滔不绝的建议道“其任太尉之前便是骠骑,如今正好退回原位。”
“哼。”皇帝像是想起了什么,冷笑了一声“他可是一心想着做大将军的呢。”
“此人心骄才浅,韩遂聚羌为乱时,其在朝堂一直想插手兵事。如今陛下大可提出这等故事,将其从太尉职迁至骠骑,骠骑将军虽然位同三公,但既无兵权、又无具体职事可掌,可做贬谪之用。”赵温愣了一下,语气不变,又接着说道“此其一利。其二,陛下顺应人心,主动改正,足见气魄宏量。”
“这岂不是向他们服软了?”皇帝有些不乐意的说道“徒然让管宁这些人长了声名,以后尝到了甜头,又会肆意批评国策。”
“服软,还是取利避害,皆在于陛下怎么看了。”赵温低声道“黜退董承之后,任谁为太尉,依然决于陛下。陛下若是不愿使其参预机务,不使其录尚书事即可……我朝中兴以来,事权归台阁;陛下亲政以后,又定下承明殿之制。三公但只备位、是有虚誉而无其实,有何虑之?”
其实赵温分析的很清楚,皇帝也看得很明白,在这种对方的预设阵地中,皇帝不能为了面子、为了区区一个董承而死磕下去,这样只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索性大大方方的予以改正,不但安抚了舆论,更能皇帝知过就改、从谏如流的雅量与魄力,无论是对于之后的施政、改革,还是对重塑刘氏天子的形象,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赵温劝皇帝不要陷入虚名与颜面的陷阱,务重实际,这恰恰与皇帝不谋而合。
第三十二章 贵道以专
第三十四章 百年树人
小说推荐
汉室可兴
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今雄踞青州,若能总揽英雄,招纳贤才,内修文事,外齐武备,谋取兖、豫,一统河南,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Q群:263284075(二六三二八四零七五
长歌入汉关
连载
最新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贾文和计降段煨
汉室可兴
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今雄踞青州,若能总揽英雄,招纳贤才,内修文事,外齐武备,谋取兖、豫,一统河南,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Q群:263284075(二六三二八四零七五
长歌行路难
连载
最新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刘玄德弘毅宽厚
汉当兴
“蜀之安乐公?还此间乐不思蜀”刘禅觉得与其被人当做战利品,到还不如趁着现在来得及,赶紧看住老爹刘备,免得他把大汉给带偏了呦
冼青竹
连载
最新章:
第六十章 天下未竟(大结局)
汉兴
徐世杨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 大周建兴年 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朝代 王朝末世,遍地胡腥 我辈该如何选择 小小坞堡堡主徐世杨紧握双拳 我要用我的双手,捍卫华夏衣冠 我要用我的双手,重振大汉之天声
硕鼠就是我
连载
最新章:
第497章春4
兴汉使命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
开先洞人
连载
最新章:
第1582章 轮回之路
明末之兴汉
退伍海军、船厂二代目鲁若麟带着阿拉伯王子定制的风帆战列舰回到明末。从朝鲜外的海岛起步,一点点的赚钱、发展自己的势力,解救苦难的大明百姓,建立一个崭新的以人为本的新王朝。灭后金、定中原、拓展海外领地,东瀛、朝鲜、草原、中南半岛…都将是华夏的领土,打造一个富足强盛、威临全球的新华夏。大航海时代将不再是欧
猪哥老腰
连载
最新章:
511.洪承畴出山(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三国之蜀汉中兴
寒塘鸦影
连载
最新章:
第2214章 乌孙势力
兴汉之最强益州牧
成为新任益州牧刘焉二子刘诞。天下大乱,身为大汉宗室,当揽大厦将倾,清寰宇以安黎庶。吾要入蜀为牧,效高祖北伐中原,荡平群枭
三宝神
连载
最新章:
第05章 妙计
三国之蜀汉复兴
在蜀汉灭亡的前一天,刘寻穿越成了蜀汉的六皇子刘恂!面对大好河山,不愿成亡国奴怎么办?幸好,获诸葛遗计能立足,收遗臣新将复开疆,还有七位美女执掌的七色剑及剑阵护身,当然,剑的主人也是要收的。促进农耕、开科取士、提早四大发明、畅通中外商路…当山河破碎的时候,刘寻表示:狼烟起,江山北望,我愿守土复开疆!外
日出泉城
连载
最新章:
第390章威震四海盛世繁荣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