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无道昏君》第三百九十四章 世界第一宰相

    “陛下,其实臣是个贪官啊……”
    正躺在上红着眼睛向朱大昏君坦白的是黄立极,他此时已经蜡黄着脸,眼窝深深凹陷了进去,嘴唇干裂,头上的已经所剩不多的白发凌乱地摊在了枕头上……
    如果仔细再看他的脖子,已经快要瘦到能看见气管了……显然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宰相快要奄奄一息了。
    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呐!
    朱大昏君为了显示对自己一手捧起来的千古第一首相的重视,在崇祯十年九月二十一这天一大早便亲自前来探望了。
    历史上这位到了崇祯十年九月十六便已经死掉了的大佞,这个时空却多活了几,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季了,不过朱大昏君看着有点悬啊。
    “呵呵,朕知道,卿不必多言!”朱大昏君闻言道,他既然决意将这位橡皮宰相捧起来,那就不会在意他贪污的那点银子的,只是黄立极却颤声道:
    “臣贪了足足80多万银元啊!”他说着居然流下了可耻的眼泪,继续哽咽道:
    “陛下,臣有愧于您的隆恩啊……臣已经看过书写臣的史书了,咳咳……陛下啊,臣……”
    “无需多言,朕已经决定授予你文正亲王兼元城公爵,以彰显卿为大明做出的贡献……”
    “陛下,呜呜…….”老黄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刚想再开口却被朱大昏君微笑着摆手打断道:
    “不过前者不能继承,只能让你过过瘾了,你也是我华夏活着的时候就能配享此殊荣的臣子了……至于元城公爵的头衔,将来就由卿的长子文清继承吧,朕再授予卿次子文乐一个文正伯吧,朕知道卿素来疼文乐…”
    “呜呜…老臣何德何能…….”
    你当然没有什么徳,没什么能了,朱大昏君心道:“不管是你的公德还是私德,那都是可以名列华夏史书上前二十的佞相了,你这老家伙运气好,遇上了朕这样的大昏君,也算是昏君配佞啊,朕不但要将你写成史书上千古第一的宰相,世界第一宰相,而且还要粉饰朕的伟大啊……”
    “臣愧对陛下啊,陛下的知遇之恩,臣这辈子怕是报答不完了,来生再给陛下做牛做马,呜呜……”
    “呵呵,卿,你就好好养病,朕还等着卿子骨好了,再特聘你做朕的顾问大臣呢……”
    朱大昏君自然知道黄立极熬不过去了,但是却知道哄这个将死之人开心,因为黄立极的庄园内已经汇聚了上百名文官,不管是过去的亲信手下、政治盟友,还是朝敌政敌,此时都在庄园的草坪上脸色沉重地等待着他的消息。
    这个时候,朱大昏君就要显示出足够的隆恩,去给那些人看,而这些人汇聚于此,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将要死去的过气相,而是为了士大夫的未来,是为了跟商党斗法……
    说起来也奇怪,过去你死我活的政敌,在崇祯四年的时候,陆陆续续为了结成对抗益壮大的商党,都投向了黄立极这位刚刚致仕相门下。
    而这位虽然致仕,但却依旧在整个大明拥有极大的威望,因为过去的四年时间内,他一直都是大权在握的真正宰相,大概也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具权威的宰相了。
    草坪最中央的位置是十几个中央的大人物,他们是温体仁、孙承宗、张君林、杨一鹏、洪承畴、卢象升、钱谦益、侯恂、房可壮等人,他们都已经放下了过去的敌意。
    “不知道老大人怎么样了?”开口说话的居然是杨一鹏大君子,他现在可神气了,从礼部侍郎改任为改革后的“反贪局”之称的督察院,当上了一名酷吏——左都御史。
    而且他的“儿子”杨毅,深受天子所喜,他这个儿子是崇祯三年由他的妻杨李氏所生,也就是他钻狗洞后的十个月后……
    长得一点都不像他,而是像极了天子……
    这就是天子对他这个东林大君子特殊的啊……不仅体恤臣子,而且还“亲赐”一个儿子,这样的明君,为东林大君子的他怎么能不尽忠呢?
    而且他这个宝贝儿子刚一到三岁就被天子授予了临湘男爵,真是老来得子又得爵啊!
    孙承宗等老徳之臣看到杨一鹏的样子,嘴上没什么,心里却惋惜不已,好好一个能臣贤臣,如今不但做了酷吏,而且还被天子带了LMZ……
    “大友勿忧,老大人自有太一保佑,毕竟吉人自有天相嘛……”
    张君林看着众人沉默不语,场面有点尴尬,便出声为昔的政敌解围了,话虽如此,不过他的心里也没有底,只是看着温体仁这个糊涂宰相却在嘴角溢出了那么一点喜色,只是一般人不易察觉罢了。
    因为一旦黄立极死去,这厮就可以接受其的政治遗产,将对抗商党的大旗扛起来,这样他的首相才算是稳如泰山……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经差不多被郑芝龙这个财相给架空了,还整洋洋得意。
    不过孙承宗却道:“咱们还是应该做最坏的打算,一旦中五去了,商们肯定借机兴风作浪,老夫以为不可掉以轻心让他们钻了空子。”
    他说着就把目光投向了温体仁,毕竟他才是文官之首嘛,没有他的配合,怎么对抗商?想到这里的孙承宗笑道:
    “长卿,你说是不是啊?”
    “是,是,孙阁老……”温体仁恍惚间被人惊醒,只是连连应是,并不是孙承宗在说啥,不过得到肯定答案的孙承宗却是长出一口气。
    这个时候他最怕就是又回到崇祯二年之前的“诸党相斗”的局面,现在好了,有商党这块挡箭牌,“新东林党”终于可以众正盈朝了。
    真是不容易啊!
    “阁老!”尖嘴猴腮的洪承畴这个时候却担忧道:
    “眼下还是想办法扩大咱们的商市规模最要紧,那些商掌握着可以大量夺利的商市,就等于是掌握了,整个大明的财权,这是咱们东林长期处于下风的根本原因啊……”
    果然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汉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