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反派》正文 第60章给张君宝扣个屎盆子

    从记事起,就没有享受过父爱的董铃儿,在董天成父爱般慈祥的眼神下,整个人都被彻底的融化了。
    心中最后的那丝忌惮和不安,也随之烟消云散,不见了踪影。
    或许如此的缘故,所以董铃儿丝毫没有避讳的扑在了董天成的怀里,且用手揪了揪董天成头上的刀统指挥使的官帽,撒娇般的说道:“父亲还没睡,铃儿怎么可以睡?”
    董天成苦笑着整了整自己头上的刀统指挥使的官帽,然后用手指头刮了一下董铃儿的鼻子,故意板着脸,教训道:“铃儿,你看看你,你这像什么样子?你今年十四岁了,是大姑娘了,这样不好,免得让外人看到,将来找不到婆家。铃儿,你警告你,到时候找不到婆家,你可不能朝着爹爹哭鼻子啊。”
    “父亲,铃儿不理你了。”一听要给自己找婆家,董铃儿小嘴一撅,“人家才不要找婆家,人家要一辈子跟父亲大人在一起。”
    “你这傻丫头,尽说傻话,姑娘大了,那有不嫁人的道理。”董天成从怀里掏出一个包着熟肉的小布包,将其递塞到董铃儿的手中,“晓得你这个鬼丫头肚子又饿了,喏,这是爹爹晚上偷偷藏起来,你给吃,吃了赶紧睡觉去吧,熬夜,会老的,成老姑娘的。铃儿成了老姑娘,就更没法找婆家了。”
    董铃儿并没有接董天成手里包着熟肉的包裹,而是看着董天成,满脸都是疑惑的神情。
    董铃儿这般神情,径直看愣了董天成。
    自从董天成认董铃儿为干女儿后,董铃儿还是第一次这样疑惑的看着董天成。
    “你个傻丫头,怎么了?为何这么看着爹爹?莫不是爹爹脸上有花?”
    “父亲,您是刀统指挥使,是这些人的头头,为什么还要偷偷的藏吃的?”董铃儿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铃儿跟奶奶流浪的时候,见过那些当官的,都是大鱼大肉,根本不像爹爹这样,一点熟肉还要偷偷摸摸的。”
    “铃儿,爹爹虽然是刀统指挥使,是他们的头,但爹爹也不能多拿多占,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吃不饱饭的人了,跟他们相比,爹爹这算好的了。”董天成用手摸着董铃儿的头,给自己寻了一个看着特别高大上的理由。
    至于这个理由,董铃儿能不能听懂。
    就不是董天成所要考虑的了。
    董天成心里是不希望董铃儿听懂的。
    因为只有听不懂,才会显得很是深奥。越是深奥,越是能让董天成看着高大上。董天成越是显得高大上,越是能衬托出他忧国忧民的一幕。董天成越是忧国忧民,董铃儿才会越发的认同董天成这个义父。董铃儿越发认同董天成这个义父,才会死心塌地的与董天成站在一线,继而成为董天成手里最为强力的武器。
    殊不知。
    董天成想错了。
    聪慧过人的董铃儿,在董天成话语刚落的瞬间,便明白了董天成话语里面的意思。
    正因为听明白了董天成话语里面的意思,董铃儿才觉得董天成有着与旁人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与旁的人不一样的地方折服了董铃儿。
    “父亲,您能讲讲您的过去吗?”
    “为父小时候为了吃饱饭,就去南少林寺当了和尚,那时为父的梦想,是当南少林寺第一武僧,后来在达摩院武僧入院的考核中,那个与为父争斗的师兄见武功不如为父,便出手耍诈,为父愤怒之下,出手教训了那个师兄,没想到那个师兄的师傅,是达摩院首座。因为这件事,达摩院首座将为父和为父的师弟,一起逐出了南少林寺,被驱逐出南少林寺后,为父跟那位师弟一起流落江湖,也正是因为流落江湖,才尝尽了人间百态,晓得世间艰难,民众之苦难,后来因缘际会之下,为父当了兵,然后立了功,当了刀统指挥使。”董天成没有丝毫隐瞒,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过去说给了董铃儿听。
    依着董铃儿的聪慧,只要稍微打听一下,就能将董天成的过去所往打探的一清二楚,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实话实说的好。
    现在说了,会给董铃儿一种信任的感觉。
    毕竟交人交心,谁也不想自己的亲人对自己藏着掖着。
    “父亲,您的那位师弟那?”董铃儿将话题转移到了张君宝的身上。
    “铃儿,为父的那个师弟,跟我闹翻了。他被一帮江湖豪杰所忽悠,成了跟朝廷作对的叛贼,而为父却成了为朝廷效力,为官家尽忠的将军。”董天成看着头上的星空,惆怅的同时,也给张君宝扣了一个朝廷叛贼的屎盆子。
    “为什么会这样?”
    “道不同,不相为谋。”董天成灵机一动,依着自己的理解,讲说了起来,“为父的那位师弟,听了一伙所谓的、自翔为江湖正义的武林人士的话,认为整个天下,所有的官员全都是贪官,所有的官员,全都要死在他们所谓的行侠仗义的手段之下,甚至就连抢劫官银这样大不敬的事情,也都认为理所当然了起来。铃儿,你说他们一帮江湖人士,一不劳作生产,二不贩卖商品,却整日大手大脚,花钱不计其数,他们的银钱从何而来?”
    董铃儿愣住了。
    这个问题,她从没有想过。
    董天成没有理会董铃儿,继续加着自己的砝码,“这些人,抢劫千数银两,却仅仅拿出其中数十两银子来救济民众,换取一个行侠仗义的名头,继续游荡在江湖之上,做着不法的事情,就如我们昨天遇到的劫道匪徒,明明是为了自己享受,却非要寻个劫富济贫的名头,为父的那位师弟,便在一伙江湖人士的鼓动下,做着祸国殃民的事情。他们也不想想,官银一旦被他们给劫走,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他们劫走银两的这个黑锅,最终还是要落到那些已经贫苦到极点的老百姓的头上的。许多老百姓,本可以避过这个祸事的,但就是由于他们这帮自翔为江湖正义人士的存在,使得这些老百姓个个家破人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为父的那位师弟,却是不该管这些事情的,做事情,全凭自己喜好,为了一个行侠仗义的虚名头,至很多百姓安危与不顾。”
    一番大义凛然的话,令董天成在董铃儿心目中的形象,瞬间变得伟岸了起来,好半响后,董铃儿才回过神,喃喃了一句,“父亲的教诲,铃儿铭记于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