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修真小说
军事历史
校园小说
玄幻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轻小说
都市小说
《贞观俗人》第895章 封臣的封臣
秦琅回了封地,虽然也仅是路过,只能短暂逗留,可是武安州秦家的一众家老封臣们却是早就提前赶到,都要来拜见主公。
码头没能接到秦琅,还有些纳闷。
好在都督府阿侬很快让人通知大家,明早卫公正式会见诸会,于是大家便又都赶回家,各自准备了。
四更天的邦子刚响过,太平城中各处豪宅大户便都灯火通明起来,武安州封地建立数年,秦琅却长年不在,如今终于来了,大家当然都赶着来拜见。
当初秦琅规划太平城的时候,是采用了内外城加东西厢城的设计,再加上没有包在城墙内的码头区,和在城北的卫公堡,整个城其实是内外三层共六城的设计。
最内城,是牙城,也称衙城,武安州都督府衙、武安州衙两个衙门一块牌子合署办公,另外还有太平县衙、太平港市舶司等诸多衙门机构,全都设在衙城里,衙城里还有一支专门的牙军驻防。
外城也称为罗城,实际上是居民区和商业圈。外东城里有太平东市,仿长安东市设置,为大型市场,另有专门划给武安州的官吏、封臣骑士们等的宅基地,供他们建宅第,虽然不少骑士封臣都各有自己的采邑领地,但考虑到他们也经常要来太平城办事等,所以特预留了宅地。
除了东市和贵人们的住宅外,外东城还有数所学校。
而外西城,则有西市,西市则又称为蕃坊蕃市,这里是规划给胡商们的住宅区和胡商市场,统一集中在一个片区,易于管理,也方便蕃货的交易等。
码头区也称港口区,这里也是仓库区,货栈区,同时还是工坊集中区,大量的手工商业作坊集中在这一片区,虽然不在城墙保护之内,但也有坊墙、坊门等,并有专门的巡罗队等,其实也是十分安全的。
相比起来,倒是北城其实最小,北城被称为卫公堡,其实就是秦琅的府邸。牙城里虽也有都督府,但那相当于官邸,而城北的卫公堡,就完全是秦琅的私宅。
虽然不大,可其实却是一座十分雄伟坚固的城堡,有独立的防御体系,十分坚固,小也只是相对于太平城来说,其实这座卫公堡占地三百亩,实际建筑面积也有一百多亩,拥有大小三百多个房间,十几座院落,比长安平康坊里占了一坊四分之一的二百亩卫公府还大了许多。
尤其是因为地处岭南,秦琅身为这里的领主,所以城堡修的很高,不是长安城里受种种限制,没有什么高楼的那种。
站在主堡的顶楼,甚至能够将整个太平城和港口一览无余,连十余里外的海岸也看的一清二楚。
整个太平城是一体规划,一直在修建之中,不断的扩充,因为提前规划好留好了空地,并预设好了渠道等,使的整个城池虽然一直是个大工地,但却并没有那种乱糟糟的感觉。
秦琅的卫公堡因为主人不在,所以更是进展缓慢,到眼下也只是完成了主体城堡建筑,还有不少地方都没完工。
不过倒也不妨碍秦琅居住。
外东城中,一众家臣们早早起来,此时天还未亮,夜风微凉,倒是很舒适。这片城区里豪宅遍地,当初预留的宅基地都很大,最小一块也是五亩,多数是十亩。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不得不说秦琅当初的考虑还是比较周到的,这也算是给家臣们的一个福利待遇,可相对来说也是惠而不费的事,毕竟规划的时候,整个太平都还只是一座渔村,一片荒地又不值钱。
这些年,家臣们或在州中任职,或在领地镇守,对于太平城中秦琅分的宅地都很用心,各家都花费了不少精力和钱财建筑宅第,到如今,上东城的住宅区,成了整个太平最富庶的贵族区。
一栋栋宅子,或长安京师之风,或东都洛阳之貌,又或广陵扬州式样,都是建的十分漂亮。
为太平城也是增添一景。
夏夜里,各家的仆人们举着灯笼,上面写有各自阿郎的封号、职事,里面点的是武安州特产鲸油蜡烛。
武安尚武,虽说岭南少马,但这些多数来自中原的封臣骑士、武士们,却多是骑着高头大马,全是来自河套、青海甚至是契丹,以及西域大宛康居的宝马。
没有人坐车,更不会有人骑牛骑骡,而轿子这东西是不可能有的,这玩意在长安,也只有那些德高望得的老臣,才能得皇帝特旨赐坐,否则谁敢让人抬着走?
一栋栋豪宅门打开,一个个封臣骑上马,带着家丁前呼后拥汇聚上街,遇到左邻右舍的还相互打起招呼来。
这场面,倒有几分长安城中官员们朝参时的景象。
武安州这几年发展不错,世封制度也基本上稳定下来,多数是来自于中原贵族勋戚家庶出子弟的这些武安州骑士等,如今在这边都攒下了一份家业,谁也不愿意轻易再舍弃这些。
先前大家在北边打蛮子打的正猛,结果皇帝一道诏令,硬生生的收走了武安州东西北三面好些个地方,不少骑士们一度想不开,花那么大力气开拓地盘,硬生生从蛮子手里夺来的,如今朝廷说收走就收走了,谁都不好受。
可秦琅发话下来,这事必须遵旨,没得商量。
卫公发话,又给出了一些补偿措施,最后总算让大家勉强接受下来了。
这次秦琅路过封地,大家全都赶来拜见,其实也还是想当面跟秦琅抱怨几句,再仔细问一问这事情还会不会再有反复。大家辛辛苦苦,谁都不想到时长安一道诏令,就让大家的辛苦付之东流。
尤其是如今句町蛮被打跑了,左右溪蛮彻底归附改土归流,朝廷又是改设正州,又是分封宗室功臣过来世封永镇,这让一些家臣们觉得,朝廷有摘果子的嫌疑。
特别担心会得寸进尺。
朝廷以卫公平蛮功大,特推恩分封其四子,在武安州各分封一县,这是不好的苗头,大家还是更相信卫公,很担心这样的分封,到时会使的武安州的未来不可预测。
打起蛮子来大家都很勇悍,都舍得拼命,建起采邑领地来,也舍得下血本投钱财,如今各个的这份家业来之不易,都想从秦琅这里拿个承诺。
说来,其实大家都是大唐的子民,但是自从中原南下起,这些大族豪门的庶子们,其实就已经与中原与家族甚至是与大唐割裂了,他们来到蛮荒,白手起家,辛苦创业,这一切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相距长安五千里之遥,曾经的家,还有那个朝廷,对他们来说已经很遥远了,现在武安州才是大家切身的利益相连,秦琅这个领主,才是他们的主心骨。
连普通百姓都懂一句老话,端谁的碗服谁的管,他们是大唐子民,可更是卫公秦琅的家臣,他们的采邑领地,都是卫公推恩再分封给他们的,他们所享受的那份税赋收入,实际上也是卫公从自己的那三分之一两税中,再拿出三分之一来给他们的。
还有划给他们的采邑村子,田地矿山树林水泽等,这些都是秦琅给他们的,而不是朝廷直接授给他们的,所以他们当然只会记在秦琅身上。
在武安州,秦琅的话,也理所当然的比朝廷的管用。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
虽然秦琅只是大唐的一个封臣,武安州这块世封地,也不是分封出去的独立王国,秦家也只是享有世袭武安州都督之位,但其它的官职,实际上是由朝廷派授,只是现在惯例是秦琅举荐,朝廷也不会驳回罢了。
可大家依然还是认为,武安州就是秦家的了,他们既是唐臣,更是秦家之臣。
秦琅其实也很清楚这里面的细节,他本来也不想把有些事情弄的太高调,就比如他在太平港前,得知码头上站满了来迎接他的封臣骑士、武士等,他于是就故意换了身青衫悄悄下船上岸了。
家臣们还是要见的,可秦琅不想搞的太高调热闹,更不愿搞出个武安州早朝一样的事来,但武安州上下却想要一个这样的场面,甚至说是仪式也不为过,他们想加深武安秦氏这一概念,特别是加深主臣之名份。
连秦用、秦勇、黄彪、张超这些心腹,昨夜都是半夜过来劝说,说秦琅几年不来一次,如今来了,还不愿意见见大家,这样以后大家会离心离德的,武安州如今这种团结的气氛会消散。
大家会越发的胡乱猜疑,更会不安。
而这次除了随秦琅南下的那些中原来的封臣们要拜见秦琅,其实当初南下后征服招附的武安各地的俚僚酋长、早年移民此处的汉人豪强们,这些原本的地头蛇,如今也基本上算是渐渐在融入武安州中,可他们其实更是心中没底,一直都很彷徨迷茫,秦琅来了,他们肯定是要来拜见,并想要颗定心丸的,如果秦琅不肯见他们,他们会更不安,这也是极不利于武安州发展的。
毕竟这些地头蛇虽被压制,但本身实力也都还不弱,尤其是许多山里的俚僚蛮,在山区里他们才是老大。
去年的那场句町蛮乱,让整个岭南其实都有了巨大变革,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武安州上上下下,都想在秦琅这里要个准信,想求个定心丸,这时秦琅能说为了顾忌一些东西,而不见大家?
“咱们有功,有大功,咱们堂堂正正的,既不偷又抢,三不谋乱四不造反,凭什么还要躲躲藏藏畏畏缩缩的?”
“武安州这块地赐给三郎世封,转眼也这么多年了,咱们现在这么多兄弟人马都是跟着三郎的,三郎好不容易终于露面了,岂能不跟大家好好聊聊?”老马头如今在武安州,也是留守三巨头之一,不再是长安的那个猥琐老马头,说起话很霸气。
“咱们都还等着三郎给大家好好再谈一谈未来规划打算呢,咱们武安州越来越兴盛,当然得上下通气一条心!”秦用也是一样态度。
在他们的连夜劝说下,秦琅最终还是只能答应了这场不管他答不答应,看来武安州的一众封臣们都会一起来参拜的事。
将近五更。
秦琅站在卫公堡主堡的堡顶,看着那条火龙向卫公堡蜿蜒而来,有些无奈的对着旁边的秦用、黄彪、秦勇、阿侬、杨季元等人道,“其实句町蛮乱平定后,岭南这边已经是尘埃落定,可以说十年之内,政策方面是不会再有大的变动的了,大家其实是多虑了。”
谅山的杨季元长长的白胡子被夏风吹的乱晃,“我觉得三郎此话非虚,听说如今朝廷正要在北方又兴大战,还是要一次硬打漠北薛延陀和辽东高句丽两虏,这两胡可也都是很强的,确实暂时不会有精力再盯着南边了。”
“不过咱们上次损失可是不小啊,为朝廷拓地数千里,结果咱们还丢了高平、新安、求江等地,那可都是好地方啊,尤其是高平,这是三郎向西北扩张的要点啊,三郎心痛吧?”杨季元哪壶不开提哪壶。
秦琅吹着凉风,可心情并没有被杨季元这个便宜老丈人影响半分,要说当初刚接到皇帝旨意时,他心中是起过波澜的,刚出手试探就被皇帝毫不容情的拒绝了,甚至是在平蛮这样的关键时刻。
但现在时过境迁,秦琅也早就想开了,高平、新安、求江三地没了,不也新增了北江、七溪吗,当初的开拓本来就有些打擦边球的,没被朝廷全收了,那也是皇帝留情了。
见好就收,不要过份贪婪很重要。
贪小失大。
“杨公可对陛下给我一子推恩再封谅山有意见乎?”秦琅问。
当初秦琅收服谅山坞杨家,承诺以后谅山仍归杨家,并向朝廷保奏推恩他为伯爵,谅山县令,可没几年,如今皇帝一道诏令,分封秦琅一子为谅山县令赐封县侯,前县令杨季元,被授为武安州司马,伯爵位不变。
这事可以说让杨季元十分恼火,却又有些无可奈何,毕竟长安天子诏令。
可心中总是憋着股火,所以有意无意的跟秦琅挑拨,谁知道秦琅却一言直指要害,这让杨季元接不上话了。
“杨公啊,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只要齐心协力才能在大海中乘风破浪而行啊!”
第894章 争风吃醋
第896章 算计
小说推荐
贞观有新人
一个“新人,悄然来到了大唐贞观四年的长安!张季,本打算在大唐做个悠闲的咸鱼,从此过上那种混吃等死的日子。可是…实力它不允许啊!好吧,那就只能展示真正的技术了.这个新人的到到来,给大唐带来了数不尽的“意外!这个新人的到来,让大唐不知不觉走向了另一个不同的盛世
园外狼
连载
最新章:
第445章 李二也想花钱啊!
贞观大闲人
大唐贞观,天下靖平,山河壮丽,独钟李氏。李靖北击突厥,太宗东征高丽,兵锋之盛,威服四海。待从头,重整旧山河。功臣画像前,李渊拨弹琵琶独怅然,凌烟楼阁上,李世民大醉翩翩舞春风。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磅礴,最意气风发的年代里,长安古都外,一位粗衣陋衫的少年郎看着落日余晖里的皇城,露出了笑容
贼眉鼠眼
连载
最新章:
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间唯白发(大结局)
贞观卖纸人
问:穿越古代做什么生意最好。答:卖纸比较不错。苏曦睁开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贞观初年,并且穿越长安成为乞儿。本书就是开局乞丐,全靠卖纸起家。这书有个群,你们觉得好就加一下,953827071
只为了吃
连载
最新章:
四百一十章可以不要
贞观从拯救老爹开始
李二“据说你家老四救了你,还抓了颉利”唐俭:逆子!怎能打乱大军计划!李二“据报四郎捣鼓出了叫火药的东西,可以杀伤数百人”唐俭:逆子,如此造杀孽!长孙无垢“听弘文馆说,你家老四学究天人,教无可教”唐俭“逆子,不尊师重道”李二夫妇走后,唐俭笑逐颜开“真乃吾唐家麒麟儿”本书又名《大唐:我真不想当逆子》书友
一二三石头人
连载
最新章:
434、检阅开始!
贞观五行劫
炀帝穷兵隋鼎倾,群雄逐鹿终归李。玄武门变世民继,十六年后风云起 成王败寇漫相呼,何人执笔书败寇。休叹孤灯岁月短,万古正气尽可歌 写一部戏说的野史,述五段难解的情缘《贞观五行劫》共分五卷,前四卷独立成章,最后一卷群英齐聚〖第一卷水之卷《山花渐欲迷人眼:一无武技二无内力,一介山野小女子仅凭十分的天真行走
伊真
连载
最新章:
〖第四卷·木之卷〗《云山新雨盟》 第五章 数言片语化纷争
贞观首富
一个靠着嘴皮子活了二十多年的青年。一个为了钱,甘心实验品的男人,实验的意外让他穿过了时空,出现在贞观元年。落于秦岭,住在长安。他认为钱是万能的,没有什么事情是用钱无法做到的。他需要钱,他不想让前世悲剧再次发生。前有战国富商吕不韦,后又明朝首富沈万三,如今大唐贞观有一少年。姓魏,名玖,字无良
日兔十二
连载
最新章:
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赴战场
调教贞观
我只想在这个时代悠闲的活着!然而一不小心穿越到了贞观初年的王宁安,却是忙的不行,建书院,搞活经济,败外敌,还新建了大唐都城然后,和李二陛下一起打造出了一个盛世大唐
盛世天下
连载
最新章:
第二百六十七章 读书
贞观之志
一觉醒来图书管理员陈宇居然穿越到了初唐没有系统没有老爸却有着与上一世不同的抱负和理想。血战突厥科技大唐且看陈宇如何镇压一个时代开创一个崭新的大唐帝国
天下寒门
连载
最新章:
第一百零二章 抵达剑南 (求订阅 求月票)
贞观国祚
三省六部想去哪任职?本侯要新建一个衙门!什么衙门?大唐计划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因卿不定
连载
最新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感谢支持加更)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