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之秦王》第七十一章 出宫

    第二日
    朱元璋没有上朝,而是来到后宫中。找到朱樉父子聊天。
    “西安的事知道了吗?”
    “知道了!”
    朱樉老实回道。
    那“你怎么看待,文武大臣支持你回西安一事?”
    “儿臣不知道。”
    朱元璋点点头:“古人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这点很好,凡是不要先以自己的观点看问题。”
    “父皇告诉你,胡惟庸为首的文官集团,一直想走宋时路。”
    朱樉听后,大声失叫。
    “士大夫共治天下!”
    “不错!”
    朱樉连连摇头,出声道:“这怎么能行?父皇万万不可。”
    崖山一跳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
    宋朝为什么灭亡?
    当然不是没有修缮长城。
    而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陈桥兵变之后的赵匡胤,弄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戏码。便开始实施重文轻武的国策。
    这一国策,彻底架空了武将的势力。直接转而宣扬文臣治国忠君。
    看看整个宋朝,从始至终的治国之道也就是排除异己。与中华求同存异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驰。
    他的灭亡,从一开始便注定。没什么好遗憾的。
    如今听到胡惟庸尽然想重走老路,朱樉很气愤。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胡惟庸该杀。
    朱元璋说道:“可是天下文人都很支持胡惟庸,而你徐伯父他们的态度你听见了。你认为父皇该如何办?”
    如何办?当然是杀了。
    看来历史上朱元璋大杀功臣的背后,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应该说,不止朱元璋。所有帝王都有苦衷,情非得已吧!
    可朱樉不能这样说,这样说了岂不是自己是血流成河的罪魁祸首。
    “发配边疆。”
    朱樉想到一个最好的办法。
    “父皇可以将他们发配到西北,让他们见识一下蒙古人的厉害。”
    朱樉这样说,其实是完全片面理解了胡惟庸的治国理念。
    或许又是朱元璋,忘记将胡惟庸的理念说全的原因。
    “父皇知道了,你现在出宫去吧!”
    朱元璋笑着对朱樉说道。
    “记得尽快回去后,将大队人马撤去,别让外人笑话。”
    朱樉向朱元璋磕头。
    “父皇保重。”
    “去吧!”
    朱樉又去了马皇后那里告别,然后带着邓娇,踏出他们呆了三个月之久的皇城大院。
    刚回秦王府,胡惟庸和徐达便接连而至。
    “大王此去或许无缘再见,请大王保重。”
    胡惟庸什么都没有说,似乎只是来送朱樉一样。
    朱樉其实很好奇,胡惟庸到底想怎么样。可是顾忌着徐达在场,有些话朱樉又不好问。
    “秦王此去路上,有我徐氏家族子弟等候。还望秦王能善待他们。”
    徐达也紧接着开口。徐达很直接,他来朱樉这里就是为徐家多找条路。
    没人知道徐达之所以要力挺朱樉,并逼迫朱元璋放人。都是出自他的兄弟徐庶的建议。
    朱樉点头,徐家和他们朱家是邻居。远近不如近邻居嘛!
    当然,朱樉并不是这样想的。他现在很缺人,他的理想,他的报复。都离不开大量人才。
    他没有朝廷的开科取士,没有大义名分。如今徐达主动投怀送抱,他求之不得。
    有本事的人,朱樉是举双手双脚欢迎。
    没本事的人,朱樉也有对应之策。不会让他们白吃闲饭。
    “魏国公放心,算起来我与徐家兄弟还是兄弟。”
    朱樉这话让魏国公很是感激。
    听听!朱樉这是真将自己徐家当亲人。出口就是兄弟。
    “大王。”
    胡惟庸这时插口。
    “我胡家子弟,也想去西安,去关中感受一番古汉唐风采。”
    朱樉也是一口答应,并保证待他们也如兄弟。
    文人和武人的区别就是不一样。
    人家徐达非常直接,不像胡惟庸这种文人。明明也是想让自己照顾他的子侄,却要说成去西安采风。
    答应下来的朱樉,也提出自己的要求来。
    “本王想请两位长辈帮一个小忙,不知可否?”
    “大王请讲。”
    胡惟庸不怕朱樉提条件,甚至他还在等着朱樉提条件。
    在他看来,朱樉是个利益至上主义者。与他的父亲朱元璋刚好相反。
    胡惟庸这样定义朱樉也不是没有原因。
    毕竟朱樉在西北大搞贸易,重视商业的举措。不能不说明问题。
    徐达则是没有表态,或许与他长年带兵有关系。做保证,很慎重。
    朱樉道:“就是想要一些匠户。如果是会,能懂火器,火炮最好。”
    “当然,会其他的匠人也可以。反正越多越好。”
    胡惟庸一口保证:“没问题。”
    徐达也是:“王爷要多少只管开口就是。”
    匠户本就在大明没地位,可以说与奴隶差不了多少。
    朱樉提这个条件,对他们两人来说。真是太简单,太容易。
    至于朱樉要造火器火炮的,也没有问题。
    虽然现在大明已经研发出了大炮。但是因为重量太大,威力太小,又不易搬动。并不被重视。
    而火铳也是一样,射程短,威力小,打一枪甚至需要一柱香时间。
    朱樉大喜,朝着两人鞠躬道。
    “那本王先感谢两位长辈。”
    谈好交易,两人便提出告辞。
    等朱樉将两人送出王府,朱樉便立刻下令。马上回西安。
    巴雅尔与张强,在朱樉回来时就已经做好回去的准备。
    等到朱樉话一出口,一千王府卫队便向城门开去。
    城门口,朱樉见到了大哥朱标,三弟朱棡,还有小妹朱枚。
    远处还有一人,只是朱樉看不见他。这人便是朱棣。
    “二弟,大明风波将起。你在西安切不可在任意妄为。”
    朱标嘱咐朱樉一句,朱樉点点头。做出保证。
    “大哥放心,回去以后我不会再给父皇添乱了。”
    是啊!朱樉已经决定。他回去什么也不做,只研究枪支大炮。等待蒙古帝国倒塌后,接手福利。
    “二哥,父皇告诉我,让我准备好,很快就要去山西了。到时候二哥一定要来太原看我。”
    朱樉笑道:“一定,二哥还会将你要的战马给你送来。”
    朱枚也说道:“二哥,我和你一起去西安玩一段时间。”
    朱樉正要摇头,朱枚又道:“父皇母后都同意了。本公主是奉旨出行。”
    四兄妹互诉离别。而远处的朱棣,看着四人嘻嘻哈哈,没有一点离别痛苦。带着羡慕和不满的狠狠说道:“我一定会让你们知道,忽视我,你们会后悔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