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之秦王》第四十四章 进洛阳

    一听有钱,朱樉心情好了一点。
    话也好听了一些。
    “本王要支取一些银两。”
    洛阳县令自无不可,洛阳的税赋原本是要上缴国库。
    但是朱樉要取,他不会反对。
    他身在朱樉封地为官,而且还是洛阳这样的上等县。
    除了个人才华,还有处事能力。
    对朱樉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他都会先照办。然后在上报给自己的上司,陕西布政使司。
    像朱樉在府库取钱之事,布政使司会给他一个回复。
    “王爷请入城。”
    县令对朱樉做出邀请。
    朱樉原本不想进去,可又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洛阳!
    这座在城外看起来依然雄壮的城池,从它那高大厚重,无数坑洼的城墙上,便能看出,它至少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
    它,也见证了中原无数王朝的兴衰成败,新老交替。
    它,是中原的中心。大明的中心。中国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
    朱樉叹息。
    对于县令的邀请,他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
    “好吧!进城。”
    好在洛阳与西安一样,都是大城的格局。
    城门除了东南西北四座大门。每个大门旁边,还有四个小门。
    说小门也不小,朱樉看去,至少可以并排两辆马车通过。
    而大门,也就是正门。是专供军队进出使用。
    朱樉骑着汗血宝马,带领着一千骑兵慢步走进洛阳。
    一进洛阳,出现在朱樉眼里的这座千年古城,它的容貌与西安有的一比。
    “王爷,这边请。”
    县令从朱樉身后快跑到朱樉马下。
    好在朱樉停下马步,要不然县令累死也追不上。
    就这样几百步的距离,已经让他上气不接下气。
    朱樉见他脸红脖子粗,知道他是纯粹文官,很少这样剧烈运动,便等他恢复。
    “王爷,这边有专门为大军准备的营地。”
    朱樉没有动,而是疑惑的指着前方。
    “洛阳这么多人?”
    县令看去,前方再有五百步便是西市。
    西市人多是肯定的。
    见朱樉问起,于是县令就解释起来。
    “王爷,前面就是西市。”
    “原来如此。”
    一听自己说起西市,朱樉就明白。县令也不在多说。
    因为朱樉所居住的西安,就曾有过世界上最繁华的东西两市。
    西市与东市不同,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人流客源也比东市复杂,除了天南地北的来往商客。还有旁门左道,三六九等之人混迹于此。
    “本王没来陕西之前,西市人流量也和现在一样吗?”
    县令摇头,他在洛阳已经两年。
    朱樉没来前,洛阳不论人口和经济,还不如江南一个下等县。
    除了大明朝廷在江南的缘故,还有洛阳及附近曾遭遇无数次战争。
    加上大明的户籍制度。除了行商之人,几乎没有其他行业的人。
    朱樉在陕西,在西北的一系列做法,在洛阳县令这里被证实。他肯定,朱樉做的是非常正确的抉择。
    “有王爷,是大明之福。”
    县令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转化为一句,对朱樉最高的褒奖。
    “谢谢。”
    朱樉很高兴,他的所作所为,终于有人认可。还是被这个时代的施政官员所认可。
    得到赞扬的朱樉,对县令的态度也大为改变。因为他是第一个说出认可他的人。
    “走,我们去军营。”
    中原王朝中,几乎每个县城都有驻军存在。而驻军营地往往都是靠近城墙。因为这样会使军队以最快速度上到城墙防守。
    有驻军自然就有营房。
    洛阳这样的大城,现在大明的驻军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他以前保留下来的营房不少,也不小。
    朱樉让县令前面带路。
    来到洛阳驻军营地,朱樉见到数千军人,已经在营房外列好队形。
    一个比朱樉身高矮一头,大约三十岁的军人,他走到和县令一起的朱樉旁边,半跪行礼。
    “末将洛阳指挥使刘鹏,参见王爷。”
    “免礼。”
    朱樉一直还在疑惑,怎么没见洛阳驻军将领迎接自己。
    原来他是呆在军营里面。
    看这个样子,似乎在整训部队。等待自己检阅!
    县令这时在一旁开口,为洛阳指挥刘鹏解释起来。
    “王爷,刘指挥听到王爷来到洛阳,便亲自带领将士前来打扫营地。以供王爷亲兵在此驻扎。”
    朱樉不说话,大步流星向着营地中走去。
    “王爷千岁。”
    分立两旁的士兵,对着朱樉高喊。从他们的声音中,能听出。他们很激动。
    这些士兵的确激动。
    他们虽然不像西安的五万亲兵一样。每天必须对贴在营房中,朱樉的画像宣誓。
    但是,他们的营房中也有朱樉的画像。
    不止他们,能被渗透的西北军队。都被李信以朱樉画像名义渗透。
    另一方面看,朱樉就像是他们的偶像,如今见到真人岂不激动。
    “将士们辛苦了。”
    “王爷千岁。”
    没有经过排练,整齐的嘶喊回答声让朱樉动容。
    看来本王爷深得军心。
    朱樉自我陶醉一番,看来付出总是有收获的。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入眼,是一大片干净宽阔的平地。这是校场。
    用心了。
    朱樉嘟哝一句。
    干净整洁的环境,能使人身心愉悦这话一点不假。至少朱樉就是这样。
    他被被刘鹏安排进营房休息。
    朱樉一路还真有些疲惫。
    县令前来告退,并询问朱樉需要多少银子。
    一直到现在,朱樉还根本不知道大明朝钱的价值。
    问他他那里知道。
    “你去问巴雅尔,他清楚。”
    朱樉怕县令不认识,又补充了一句,说道:“同本王一起来的那个蒙古将军。”
    士兵打来水,朱樉洗漱完后。便走出营房。
    他的营房外有着一个百户,为了他的安全,带领百人为他站岗放哨。
    朱樉叫来百户,说道:
    “一路走来,士兵也辛苦。本王这里要不了这么多人,留下十人足够。你和其他士兵也下去休息。”
    百户内心感动,但他却摇头。
    “多谢王爷体谅,但是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您的安全。您早点歇息。”
    朱樉见他执着,不理会他。而是向着外面继续走。
    营地里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朱樉摇头,立马对身边的亲兵说道。
    “让刘鹏来我这里一趟。”
    很快,刘鹏便出现在朱樉面前。
    他本就在营地内,又时刻关注着朱樉。见朱樉叫他,他是跑步前来。
    “将这些士兵都撤了。”
    朱樉指着四周站立的士兵,对刘鹏命令到。
    “现在非战时,士兵也是人,他们也会累。我希望你不要因为我的到来,增加他们的疲累。”
    对朱樉说的话,无论他觉得对错。他只能点头。
    朱樉继续:
    “你应该也是从士兵到将军吧!”
    刘鹏点头。大明现在的军官,无论大小都是战功拼出来的。
    “很好,既然你曾经当过士兵,如今作为上司,更应该站在士兵的立场上想问题。”
    见刘鹏面露惭愧之色。朱樉提高声音,大声说道:“平时需要多少人,现在就多少人。马上执行命令。”
    刘鹏行礼,也大声道:“遵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