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深藏不露

    一提增加税赋,大殿里的群臣身子同是一震,纷纷偷瞄刘秀。
    以前也有大臣主张过增加税赋,不过每次提到这件事,总是惹得天子大怒。
    这次刘秀倒是没有动怒,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韩浩,久久都是一言未发。
    韩浩被刘秀盯得浑身发毛,下意识地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颤声说道:“陛下,以目前之税赋,既难以维持对敌之征战,更难以维持全国随时可能发生之灾情,还望陛下三思 !”
    太中大夫阎杨出列,向刘秀拱手说道:“陛下,韩大夫言之有理,微臣以为,以当前之时局,加增税赋,势在必行!”
    阎杨原本只是个县令,是受到侯霸的举荐才升迁上来,不过刘秀对阎杨的印象并不好。
    在很多政见上,阎杨都与他相左。
    还没等刘秀回话,同任太中大夫的郑兴,抬了抬笏板,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目光一转,看向郑兴,抬了抬手,说道:“郑大夫有话请讲!”
    郑兴是隗嚣的旧臣,后来才投靠到刘秀这边,虽然任太中大夫之职,但平时于朝堂上不太发表意见,这次难得郑兴要说话,刘秀还是很重视的。
    他深吸口气,正色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增加税赋,如饮鸩止渴,此举不可为!”
    韩浩和阎杨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头,阎杨说道:“郑大夫此言差矣,以当前之税赋,朝廷要钱无钱,要粮无粮,而对敌征战,又最耗钱粮,若不增加税赋,朝廷的钱粮又从哪里来?”
    刘秀登基以来,一直推崇西汉制度,在建武六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三十年,刘秀施行三十税一政策。
    也就是说,农民一年的收成,其中的三十分之一用来交税,这样的税率,即便是在盛世,都属最低程度,何况现在还是乱世。
    说刘秀是个好皇帝,不是谁头脑一热,拍拍脑门,就随便下的定义。
    刘秀创建东汉的时候,全国人口,十有二存,原本十个人里,才仅仅活下来两个人。
    天下之混乱,社会之动荡,当真是到了民不聊生,尸殍遍野的地步。
    可是到了刘秀执政的晚期,全国人口竟然增加了两千多万,比刘秀刚刚建立东汉的时候,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还要多。
    得是什么样的皇帝能把国家治理成这样?
    什么样的人能在接手这么一个大烂摊子后,在数十年间,让国家发生了质变?
    汉室能在刘秀手中再次兴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刘秀长时间的施行低税赋,让百姓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郑兴说道:“陛下施行三十税一,朝廷是穷,但百姓们都富裕了!”
    说到这里,郑兴激动起来,眼圈湿红,声音哽咽着说道:“自莽贼篡汉以来,百姓的日子过得太苦了,朝廷暴政,义军做乱,各州百姓,哪里还有活路?
    “陛下光复汉室,登道:“微臣做过前将军!”
    “我知道,我还没老糊涂呢!”
    刘秀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李通继续说道:“微臣在做前将军时,曾于南阳屯田数载。”
    刘秀扬起眉毛,诧异地看着李通。
    李通去南阳屯田,他当然知道,这本来就是他下达的命令。
    自家的伯姬小妹,还跟着李通在南阳受了好几年的苦呢!李通继续说道:“陛下让微臣在南阳屯田,是为了满足南征军的粮草所需,但陛下或许不知,南征大将军既善用兵,也善执政,这些年来,南征军所需之粮草,皆在南郡自己解决,从未用过微臣在南阳的屯粮。
    这些年,微臣在南阳屯田所收获之粮食,皆囤积了下来,就安置在南阳境内,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万石!”
    听闻这话,大殿里传出一阵吸气声,刘秀呆愣好半晌才回过神 来,快步走到李通近前,急声问道:“次元,你……你此话当真?”
    李通向前躬身施礼,说道:“君前无戏言,微臣不敢欺君!”
    得到李通肯定的答复,刘秀兴奋得差点一蹦多高,他狠狠一拍巴掌,禁不住仰天长叹道:“高祖庇护,兴我大汉!高祖庇护,兴我汉室啊!”
    刘秀连续感叹了两遍,看向李通,抬手指了指他,说道:“次元,这次你是立功了,立下了大功!”
    这突如其来的二十万石粮食,当真是一场及时雨,此时刘秀的心情,可用‘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来形容。
    他激动地在大殿里来回走动,走了好几个来回,他停下脚步,指着李通,说道:“次元,你亲自去趟南阳,把囤积的二十万石粮食运回洛阳……不不不,不要运回洛阳,直接运到弘农,救济受灾的百姓,我不要看到有一名受灾之百姓被饿死!”
    李通躬身施礼,朗声说道:“微臣遵命!”
    刘秀又道:“冯司农!”
    “微臣在!”
    司农冯勤跨步出列,拱手施礼。
    刘秀说道:“你将十万石的应急粮,先运送到弘农,以解灾民的燃眉之急!”
    “微臣遵命!”
    冯勤躬身应道。
    刘秀长吁口气,转头看眼李通,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现在次元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了,竟然偷偷藏起二十万石粮食,口风还这么紧,事先连半点风声都没透露给自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