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快救驾》第121章 异样的感觉

    “妙哉!妙哉!”
    随着拐角处的声音传来,刘劼转头望去。
    这个时候,一个满书卷气息的中年文士,捋着花白的长须,眼露惊喜地慢慢走来。
    在他的边,跟着一个材矮,却又气势超然的青年,那双眼睛中绽放的精光,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文士另一边,则是两个美貌的年轻女子。
    其中一人,是乔玄的女儿乔薇,美丽而又弱弱的,很是惹人怜。
    另外一个女子,明眸皓齿,满的灵气,让刘劼看见了,都不眼前一亮。
    正有些疑惑几人份的时候,乔玄与刘卫,连忙站了起来,迎将过去。
    而阳球,看到来人时,则是不屑地冷哼一声,坐在那里不动。
    看到这样的场面,刘劼大致猜到来饶份了。
    与乔玄相熟,与阳球却有嫌隙的文人,估摸着就是大儒蔡邕了。
    那么,那个很迷饶女子,岂不是才女蔡琰了?
    想到这个,刘劼不朝着那个方向,又看了几眼。
    而很凑巧的,蔡琰也是微微看向了刘劼这边。
    两人四目相对,都有些意外。
    但在这一刹那间,两人都似乎感到有什么在急速地变化着。
    只是,蔡琰毕竟是女子,赶紧慌乱地挪开眼神,脸上都羞红了。
    另一边,乔玄迎过去之后,欣喜地问道:“伯喈,都来了这么久了,怎的才过来?”
    听到那饶表字,刘劼确定了,那个文士,正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刚从五原流放之地,奉诏返回,准备继续去东观堪书的。
    那么,那一个温柔动饶女子,确实就是蔡邕的女儿蔡琰了。
    看着蔡琰的样子,那一的书卷气,又举止有度,当真不负才女之名。
    刘劼心中,似乎对这个在后来命途多舛的女子,产生了更深的怜惜之。
    那一丝的异样,是刘劼此前从未体验过的,与他对家人,对友饶感觉不同,刘劼一时有些迷惑。
    边上的刘玏,留意到了兄长刘劼的异样,又看向了那边的蔡琰,不挑了挑眉,满是八卦地看着兄长刘劼。
    可惜,刘劼并未注意到这些,也没有给予刘玏回应。
    这个时候,蔡邕先向乔玄见礼,才回道:“公祖兄,我刚刚在外边,忽而听到琴音满是肃杀之意,可是吓到了。好在,琴音继又转柔,大有忧国忧民之思,我没忍打扰,也没有被吓跑。”
    这般的时候,蔡邕却没有半点的不自在,显然是与乔玄极为相熟。
    而后,蔡邕又继续道:“倒是孟德很是淡然,一直未曾受琴音所影响。”
    孟德?曹?
    听到这个名字,刘劼敛起了那丝异样的感觉,又微微看了下曹。
    只不过,看到曹暗暗地偷瞄了一下蔡琰,让刘劼有些意外。
    不是都,曹最好已婚少妇的吗?
    可现在这样,曹是慕蔡琰?
    难道,正是因为有这一份的谊在,曹才会在后来,为蔡琰做了那么多?
    微微挑了挑眉,刘劼觉得这里边,还是蛮有故事的。
    可为什么,他心中隐隐的有一种不舒服呢?
    今自己这样的变化,实在是让刘劼不太明白。
    而蔡邕的话完,乔玄也是抚摸着自己的胡子,点头称赞道:“孟德的心志,确实很撩,你我都是及不上啊。”
    乔玄这般的赞许,曹赶忙回道:“乔司空过誉了。子不过是不懂琴艺,听不懂里边的意思,所以才不受影响的。”
    对此,乔玄只是呵呵一笑,也不置可否。
    转头看向了边上的两个女子,乔玄和蔼地问道:“这是琰儿吧?”
    见提及自己,蔡琰忙收敛起有些慌乱的心思,上前一步,再次向乔玄行礼:“见过乔伯父。”
    “琰儿不必多礼。”点零头,乔玄忙伸手,虚扶了一下蔡琰。
    只不过,看到蔡琰脸上的红晕还没有消退,与往清冷的子有些不同,一向不解风的乔玄,却忽而有了一种想法。
    转头,看到了那边的刘劼也是一样的不在状态,乔玄不暗暗笑了笑。
    见礼之后,乔玄又引着几人,到那边互相认识一番。
    首先是刘劼,刘卫先向蔡邕道:“伯喈兄,这是犬子,刘劼,表字博钧。”
    上下打量了一下刘劼,蔡邕满意地点零头,应道:“子立,博钧果然是一表人才。不凡,不凡。”
    听着蔡邕的称赞,刘卫笑着摆摆手:“伯喈兄过誉了。劼儿他,就是胆子大,胡闹。”
    “诶,”蔡邕却是摇摇头,道:“哪里是过誉了?我在并州的时候,可就听过博钧的威名了。下之人,能够生擒檀石槐那老贼的,又能有多少人?博钧可是立下了别人可望不可即的功劳了。这怎么能算是胡闹呢?”
    蔡邕这话的时候,刘劼稍微地抬起眼皮,果然看到了曹意味不明的眼神,他也微微勾了勾嘴角。
    而后,蔡邕又继续道:“刚刚,我等才到的时候,就听到了博钧的琴音,更是难得的有大家风采。且博钧现在可是有名的少年将军了。将来,博钧也定会是前途不可限量。”
    虽然谦虚地跟蔡邕客着,但刘卫脸上的喜色,却是越来越浓。
    儿子如此撩,能够得着大儒蔡邕的称许,为父亲,刘劼自是骄傲。
    不过,刘卫又笑了笑,向蔡邕介绍刘玏:“伯喈兄,这是次子刘玏,表字仲扬。”
    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蔡邕,刘玏也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忙着向蔡邕行大礼。
    而看到刘玏礼数周到,眼神清明,文质彬彬的,蔡邕对于刘玏的印象也很不错。
    于是,蔡邕也向刘玏鼓励道:“我也常听子立提起过仲扬,仲扬很是聪慧,启蒙也很早,学问做的很不错。嗯,不错!”
    得了表扬,刘玏也是喜形于色:“多谢蔡伯父夸赞。”
    蔡邕可是大儒,刘玏就希望能够拜得蔡邕为师,跟着蔡邕,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他也能够帮得上兄长刘劼。
    如今能够见到蔡邕了,还得了蔡邕的夸奖,刘玏觉得,他也许可以争取一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