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女傲雪倾冬夏傅容瑄夏冬儿》第177章 天亮就走

    “三嫂……”
    老七被夏冬儿扯住,便明白江帆也是没有办法了的,心里跟着一阵痛不欲生的感觉,眼眶就又红了。
    老太婆望向夏仁顺两口子,神色一变,似哭似笑,“老七……”
    这个眼神里有故事!夏冬儿诧异了一下,但转念一想,夏家这么多人,老太婆也就跟老七亲近些,人到了这时候,难免会舍不得死,加之分别十多年,好不容易又见面,却是生死分别的最后一面。
    老太婆又看向老七媳妇,吸了吸鼻子,费劲的喊了一声:“七娣妹……”
    “三嫂,我在,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吧。”
    这话又是何意?大家都隐忍着哭的伤心,也就只有夏冬儿此时还会来关心这事了,眼前这七婶,同样是一副伤心的样子,眼睛里却是清澈的,她说她明白老太婆的意思,可老太婆是什么意思?老太婆曾经跟他们这两口子达成过什么?
    夏冬儿伤心之余,暗暗抬眸将屋里的人都审视了一遍,似乎枣儿和春生都没觉得这七叔有什么不对劲,屋里就数夏彤哭的最惨。
    老太婆似乎是得到了七婶肯定的答案,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又开始断断续续的呻、吟:“热……难受……喘不上气……”
    夏冬儿收回目光,帮着老太婆顺起气来,“娘,不要急,好好养着,你一定会好的。”
    “我看到你爹了,他等着我呢……”老太婆目光定定的落在窗棂上,渐渐的开始发散。
    “娘,娘!”
    枣儿见情况不好,立刻喊着,“快换衣服,快换衣服啊!”
    古时的人是要在弥留之际就要把寿衣给穿上的,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这个夏冬儿自然不认同,那要是遇到意外当场就死了的人呢?那岂不是什么都来不及了?明知道这是迷信,可村里都是这样的规矩,她也不好去反驳什么。
    之前江帆也跟她说过,这人一旦断气,就要立刻用布遮住家里的铜镜,还要将而压口钱赶紧放入,这都什么规矩?
    压口钱,就是一块像花生米大小的银元宝,当然,有钱人家才会放银元宝,一把农户都是放一枚铜钱代替的,据说,人死后去冥间要路过一条河,这河叫做冥河,河上有船,也有专门摆渡送亡魂渡河的舟子,这就和阳间一样了,渡河要给舟子银钱,否则便不能顺利的过冥河了。
    也还有人说,压口钱的亡魂买孟婆汤用的,若是没有压口钱,孟婆就不给盛汤。
    夏冬儿暗暗咋舌,这里的人好迷信,规矩也好多,她对这些都是不懂的,反正江帆交代她什么她做什么便是了。
    “快换衣服啊!”枣儿一喊,这屋里的人都慌了起来,生怕老太婆死前没换上衣服,就真成了光着身子走了。
    这一声喊,让夏冬儿也慌了,毕竟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她心里也害怕。
    寿衣是早上就拿了来的,大家七手八脚的赶紧给老太婆将衣服换上,穿之前还要让老太婆过目,“娘,这是你的衣裳,你瞧,我姐昨天熬了一夜亲手给你做的,中衣外衣还有鞋袜。”
    “娘,你瞧,这衣服叫金缕玉衣,我姐亲手给你做的,上面有一百零八个玉佩,用九钱金线缝制的,娘,你喜欢吗?我姐说这个是皇亲贵族才能穿到的,姐说这样来生就能投在富贵人家了……”
    枣儿说着就哭了起来,老太婆费劲的看了一眼衣服,很是满意,用这么精美的玉衣给她当殓服,看来她的女儿没少为她费心思。
    老七也是看到这衣服了的,他脸上先是一阵惊讶,随后也就释然,夏冬儿孝顺,自然不会让自己娘亲走的太寒碜的。
    大家一阵慌乱就把老太婆的衣服给换上了,老太婆被折腾了一阵,更是上不来气了,她扯着衣服,“热,好热……喘不上气……”
    虽然是冬天,可里衣、中衣、棉衣、外衣,一层又一层的,上面还盖着棉被,身下是火炕,这两天一直都烧的热,她能不热吗?
    众人都呜呜的哭着,这情况,怕是真的要不行了。
    这屋里一哭,西间的八爷便醒了,一睁眼,大呼不好,翻身就起了,身旁的明远正睡的香,他将被子挡在炕边,防止明远醒了跌下炕,然后就往东屋跑去。
    进屋见老太婆还在费劲的喘息,才稍稍放心,然后便跟老七他们坐在了一起。
    “大半夜的,还把你们折腾来了。”八爷说道。
    “应该的。”老七应了一声,然后问道,“八爷,现在这情况怕是不好,用不用提前去报丧?”
    村里倒是有这规矩的,提前报丧,其实就是让家里人来看最后一面,八爷看向春生,这事是要儿女亲自去说的,只有无儿无女的便找侄儿侄女,反正旁人是不好代劳的,“春生去吧,通知你那几个叔伯一声,让他们来看你娘最后一面。”
    春生不想去,那些人他烦的慌,可事儿到了这一步,烦也是要去的,叔伯本就挑着理呢,若是不去便又要落下了把柄,想着,也就出门挨个去通知了。
    八爷送他到门口,低声说道:“快这点,估计就是卯时的事。”
    春生一怔,疑惑道:“干爹,你咋知道?”
    “换衣服时我看了她的手,她一直掐着时辰呢!”
    这个旁人都不懂,八爷当时一直注意着呢,老太婆的手食指自然弯曲,拇指正掐在卯时之位,而且之前江帆也提起过时辰,正是卯时。
    很多病死的人都会给自己掐时辰,这个春生之前也有听说,心下就更难过了,卯时,时间真的不多了,他一路小跑,只想着娘亲能多熬一会,能让他在身边守着咽下最后一口气。
    没片刻,老太婆就冒了一脑门的汗,她喘息着,“不行,太热,就不能让我舒舒服服的走?”
    老太婆使劲的翻身,用力的扯着衣服,夏冬儿眼看着她难受,抬起泪眸问八爷和七叔,“要不先把衣服换下?看她这么难受我的心就跟刀绞似的。”
    “这……”哪有寿衣换上再脱下的道理?八爷一阵沉默,七叔也无语了。
    “行吗?看她难受的,就是不死也要被憋死了!”夏冬儿嚷嚷着,伸手就去帮老太婆解开了寿衣。
    八爷倒是没有阻止,“也行,你娘看过了这衣服,这就是她的,换就换了吧,她有衣服,就不算是挺尸了。”
    古时,若是人死了,没有来及的准备棺木或是及时换上寿衣,因而不能入殓,村里人便将此称之为“挺尸”。
    有了八爷的话,在场的人也就不再阻止,枣儿也伸手帮着,没片刻就又把衣服给脱了下来。
    少了那一层又一层的累赘,老太婆顿时顺畅不少,似乎呼吸也没那么喘了,这一口气就这么又顺了过了。
    气顺了些,老太婆又开始说话,她转头把屋里的人都看了一遍,目光却还是散着的,八爷说她这时的眼睛已经是看不到了阳间的人物了,她看到的都是阴间的事物。
    “你见到咱爹娘了?”七叔问道。
    “见到了,昨天就把汤匙分给我了。”老太婆回道。
    “那你也见到我三哥了?”七叔又问道。
    老太婆费劲的笑了笑,“见到了,天一亮你三哥就来接我了。”
    天亮,这是她自己算出了自己走的时辰了,七叔心里难过,便不在问了。
    夏冬儿看了看外面的天,估计现在寅时了,山里天亮的早,夏天寅时末就亮,冬天卯时初亮天。
    可是哪里会有人知道自己啥时候死的?不是迷信就是巧合,夏冬儿自然是不信的,她抹着泪说道:“娘,咱不急,天亮了你就又熬过一天了,咱以后还要熬过很多天呢!”
    “难受,喘不上气,老天啊,就让我快点死了吧。”老太婆使劲的呼吸,仿佛她一刻也不再愿忍受了。
    被病魔折磨的人是一刻也不想活,可是活着的人却是不想让她死,大家帮她顺气的,帮她喂水的,还有帮她扇风的,“撑着,撑着,只要过了这一关,咱就一定能活大寿命。”
    “难受……”活着就是难受,不如早死了的好,虽然自己还太年轻。
    此刻的老太婆是真的想死了的,病痛这样的折磨她,生不如死,她真是受不了,这两个多月的每一天都她来说都是煎熬,与其这么痛苦的煎熬,不如尽早的去了好。
    到了这一份上,似乎死也没什么不好的,甚至,活着比死更痛苦。
    老太婆难受的很,却还能抽空咧着嘴笑,“天亮我就能开开心心的走了,他们已经把宴席摆好了,欢欢喜喜的,就等着我去了。”
    她不止一遍说着,她的声音很轻,若是不仔细听,除了那费劲的喘息声,是根本听不清她在说什么的。
    八爷说:“那边自然高兴了,因为那边要添人口了。”
    那边,指的就是阴间。
    夏冬儿也听江帆讲起过,阳间死人,阴间添口,阴间死人,阳间便是新生,阴阳翻转,大概就是这意思吧。
    没多大会,就见春生领着那几个叔伯婶娘的来了,自然,那些堂哥堂姐堂弟堂妹的也是都跟着来了的,顿时屋里又挤满了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