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女傲雪倾冬夏傅容瑄夏冬儿》第173章 棺材买来了

    那时大家只顾着挤兑老三媳妇,就是想着她一个外姓女人,还有三个没劳动力的孩子,由家族来养太亏了,所以才想着法子的将她们分了出去,而后大家频频找其麻烦,自然是想不到老太太会吧玉镯交给了她。
    这个老七不明白,见大家猛抽的一口又一口的冷气,也就意识到了,这东西不是寻常的。
    “老七,这玉镯你收下,就代表着是夏家当家的了,三嫂没什么遗憾,唯一就是想求你,求你照顾好我这一家,春生现在懂事了,冬儿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枣儿自然会带好明远,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彤彤,虽说有长姐有兄嫂,可终归是一个姑娘家,早晚要找人家的,到时候就要劳烦七弟了……”
    老太婆一番长话说的夏彤和枣儿都哭了起来,“娘!”
    老七自然是要应下的,这时一屋子的兄嫂可就不乐意了,嚷嚷着非要说自己愿意管夏彤,“三弟妹,老七才刚回来,自己家里很多事都还没张罗好呢,让他管夏彤不合适,还是我管吧!”
    屋里一阵吵杂,就听几个伯娘嚷嚷着,都争着要管夏彤的事,老太婆费劲的喘着气,她现在也真的是病的太严重了,气都喘不上了,加上刚才又说了那么多的话,现在更是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夏彤吓的呜呜哭,俯在老太婆身边说着,“娘,我谁都不要她管我,我就要你管我!”
    “傻丫头,你娘快不行了,她咋管你啊?将来没了你娘,你哥你嫂子只顾着自己,哪里还有人能管你啊?”二伯娘在夏彤耳边低声说道,她故意压低了声音,生怕让其她人听了去。
    夏彤抽噎着,回头将屋里的人都看了一遍,她哪里用的着他们管?就算自己的娘亲不能管自己,她相信自己的哥嫂和大姐都不会不管她的!
    “我不用你们管!我娘会管我的,我哥嫂也不会不管我,还有我姐,他们都会管我的!”毕竟是孩子,她不停的抽噎,其实也是怕没人管自己的。
    夏彤哭喊过后,就听叔伯和婶娘开始不停的在那里嚷嚷着,“这有娘的孩子和没娘的孩子咋能一样?将来还要不要找个好婆家了?”
    不过才十岁,要嫁人还早,弄到自己家也能帮着干不少活儿,还能顺其自然的接管老三一家,且不说夏冬儿那边,那丫头太贼,家当不容易弄到手,可就光春生这边也是不少了的。
    那豆腐作坊,生意那么好,每天进账肯定也是不少的,还有前阵子夏冬儿送来的那一大车的粮食和银钱,若是弄回到自己家,估计后半辈子吃喝也都不用愁了吧?
    屋里叔伯劝说着,婶娘嚷嚷着,这让原本就不舒服的老太婆更是难受了,就连枣儿怀里抱着的明远都被吓哭了,枣儿连忙抱着明远趁机往院子里走,这情势,估计要闹起来了,还是赶紧找村长来比较靠谱些。
    一旁的春生也是忍无可忍,跻身到了老太婆跟前,冲着这一屋子的人怒道:“要吵回你们自己家去吵,我娘不舒服,听不得半点吵闹,这若是严重了,少不得就的被你们气的!”
    春生大小就无赖,现在虽然改好了,可怒时说话还是带着一股子的狠戾,戾气压的众人一怔一怔的。
    “春生,你这孩子也真是的,都说你改好了,我瞧着你还是那一副暴脾气,这样可不好啊,都是你的长辈,说话怎么能这样呢?”大伯娘谄笑着说道。
    “我说话怎么样了?你说你是长辈,可是你有一点长辈的样子吗?长辈会在大过年的因为嫌礼少就把自己的亲侄儿侄女的打出家门?”
    春生一句话噎的大伯娘不知道该如何接话,讪讪的嘀咕了一句:这春生,还蛮记仇的!
    春生说的是前年过年时的事,那年正是村里遭土匪的一年,家家户户都是缺衣少粮的,能拿出那么点东西来也是不错的,只是当时她太过小心眼,几句话说的不顺听,这才打了起来的。
    如今再想想,当初都怨她了,否则也不会跟老三家闹的这么僵,现在想把关系维护好也着实的难了。
    这一句被春生噎住了,往下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能解开当年的仇,只得退到了一旁,听着人家说。
    老二家也算是能说会道的,见老大吃了瘪,连忙上前一步安慰春生,“春生啊,二娘知道,这么多年你们受了不少的委屈,可过去的终归是过去了,以后咱还要好好过不是吗?彤彤终归是女孩,你想留也是留不住的,而且枣儿要带孩子,你又要忙作坊的事,想想也是可怜的,不如先在二娘家寄样些时间,一来可以让家里清静清静,二来也然这丫头好好歇歇,瞧她这段时间熬的。”
    这一段话,说的倒换算是有点人味儿,相比起来,要比大伯娘说的话顺听多了,也正是这话,春生的火气也消了不少。
    家里这边乱糟糟的,后来枣儿又找来了村长,村长一番瞪眼睛,又一番调和,大家就看着老太婆虽然难受,但好像一时半刻还断不了气的样子,也就各自回去了。
    到了傍晚,天要擦黑,八爷才赶着牛车回来了,牛车上放着一口大棺材,后面还绑着两大包,旁边还坐着夏冬儿。
    待牛车到了村口,夏冬儿喊八爷,“干爹,停一下,我回家一趟!”
    出来一天了,怕木白莲在家担心,特意先去跟木白莲说了一声,然后又下了地窖,搬了两筐粮食出来,“行了,走吧,要真是赶到了这几天,我的提前准备好。”
    粮食搬上牛车,车上便一点空地儿也没了,于是两人牵着牛车慢慢往村东走去,才刚到门口,就见夏彤哭着跑了出来,夏冬儿心里猛然咯噔一下,“彤彤,咋了?咱娘她……”
    “姐,你可算是回来了!”夏彤抱着夏冬儿就是一阵痛哭,“今天你走没多大会儿,咱那些叔伯婶娘的就来了,乌压压的挤了一大屋子,又是吵又是嚷的,他们还非要带走我,姐,能不能别让他们带我走?”
    夏冬儿呼的舒出一口气来,吓死她了,看她哭成这样,还以为是老太婆去世了呢!
    “好了,别哭了,姐管你,不会让人把你领走的。”
    有了夏冬儿这话,夏彤也就放了心了,抬头间就见牛车上放着的棺材,心里一酸,就又哭了起来。
    唉,夏冬儿叹息,可怜这孩子才十岁就要没了爹娘。
    屋里的春生听到了门口的动静,也连忙跑了出来,“棺材买来了?”
    “恩!”八爷让他将牛车牵进了院子,只是家里人少,棺材太重,就又去邻居姜大婶家喊了姜成和姜木,姜家这俩兄弟人也挺好,见夏家有事,二话不说就来帮忙了,几人忙忙活活的才把棺材给抬了下来。
    “等下,寿材下放两张凳子去!”八爷吩咐道。
    一旁枣儿正抱着孩子,夏彤听了就跑出屋里搬了两条凳子出来,古时村里凳子大多为那种长条凳,一条凳子上能做两三人的那种。
    凳子就支在了院子正当中,棺材就放在了长凳上。
    棺材买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把寿衣和孝衣提前也准备出来。
    人还未死,就要先把棺材和寿衣先准备齐全?
    其实这个规矩夏冬儿倒是懂的,在古时,特别是农村,人到五十后都是会提前准备出来的,也就是老太婆这边,原本不到四十,病来的又急,所以也就没往这上面想过。
    晚饭随便吃了几口,大家就开始忙开了。牛车上的两大筐粮食卸下来放入厨房,还有那两大包的布匹,也都搬进了西屋。
    针线活是女人的事,八爷领着春生守在东屋,夏冬儿便领着夏彤和枣儿去了西屋,寿衣一般都是女儿做,孝衣则是儿媳妇做,也亏了老太婆是女儿双全的。
    夏彤看着孩子,时不时的就帮忙扯两条孝布来。
    孝衣容易做,几匹白布简单裁剪,缝制成长袍的样子便可,孝衣不用多做,三个儿女加上明远,还有枣儿自己的,一共也就五套,剪裁很简单,缝制也不费什么功夫,不用在意针脚大小,随便缝上便可。
    枣儿本身手脚也快,熬上大半宿也就能赶制出来了。
    孝布也简单,就是将白布扯成三寸宽三尺长的布条,村里有人来悼念时便送上一条,也不用太多,只有同辈分或者小辈分的人才用。
    最难的要说是寿衣了,衾、衣、帽、鞋袜、枕、被,这些是要做全套的,而且讲究很多,衾要用绸缎,这个是穿在最外层的,上面要绣上花卉鱼虫,因为这个难做,所以之前是在镇上买了现成的。
    寿枕又分头枕和脚枕,头枕为云彩模样,上面也要绣上云彩,脚枕为两朵莲花,这就是传说中的脚踩莲花上西天。
    鞋袜就是一般的鞋袜,棉布做的,枣儿之前给老太婆做过一套,还是新的,这就省了夏冬儿的事,不用另外在单做了。
    其实寿帽很简单,蚌壳式绒布帽,俗称老夫人帽,缝制也挺容易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