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大唐贞观世》第二百二十八章 秦王归,迎军亭

    秦王行军,所过各州城,百姓夹道欢迎,只不过秦王军队,未曾入城,绕路而行。
    州府道守,一个个实在不明其中含义,又不敢贸然去请秦王,只能作罢。
    对于城中百姓希望瞻仰秦王的念想,装作视若无睹。
    连着十六,秦王绕路七州,李世民接到消息的那一刻,就知道大事不妙。
    同样送来的还有李恪的手书,“父皇在上,儿臣恪先行告罪。”
    一看这开头,李世民就忍不住头皮发麻,“看样子李恪他们几个,对于钰儿还真是维护。”
    明明可以拖着,为什么着急说出来,因为李恪希望李方晨去讨一个答案。
    哪怕这个答案最后不尽如人意,他也要让二哥明明白白,不被人蒙在鼓里。
    “儿臣与五弟到王庭已有半月,兄长在此,一言既出千军亦随。儿臣心中惶恐,因兄长兵,故而手下士卒无不敢效死命,犹豫再三,选择如实相告。
    兄长知后,独坐一,千军守在其,几位国公更是因此每每针对各位大儒。
    突厥王庭之功,非兄长莫属。儿臣听营中军士谈,天山上起风寒,九成人病倒,是兄长想尽办法,才使得半数存活。军士道,愿为秦王刃,屠戮异族血。
    七千快马奔袭定王庭,夜中摆酒,无不涕泪感慨。如兄长府中护卫者,二十一存八。
    兄长臂、膀、肩、背,共计四十三处伤疤,虽未致命,确实为我大唐流血所得。
    儿臣拜请父皇,让兄长放纵一回!”
    满书皆请功,李世民忍不住斥责道:“该死的臭小子,这哪里是请求,分明就是宫!”
    不过李方晨放下秦琼和柴绍,只领六千人回唐,已经算是收敛了。
    从信中可以看出,若当时李方晨登高一呼,那唐军中怕有九成愿意为他效死。
    突厥两道瞬间化为一国,李世民可能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他不希望看到那一幕,李方晨同样也不希望。
    这次返京,若是处理好了,秦王依旧是秦王,若是处理不好,父子离心,君臣离德。
    随后几,太子、魏王等人陆续求见,话中含义十分简单,“请父皇准,请二弟放纵一回!”
    李世民略有叹气,他何尝不想,可是不能!
    李渊已经派人询问他,李元昌究竟所犯何错,为何会被关进大理寺之中?
    可李方晨返京的消息一传入宫中,李渊的话锋就变了,“李元昌那个畜生,到底做了什么?”
    徒明显被人激怒,不然又怎会弃大军不顾,领兵返京。
    被无奈,李世民将事原委告知李渊。
    李渊听后险些昏厥,他从没想到,自己徒竟然会收到如此大的委屈。
    更麻烦的问题是,眼下如何才能保住李元昌的命?
    秦王从军归,上杀气还未散尽,若是强压对方士气,只怕会适得其反。
    到那时,真的要刀兵相见的场面,绝不是李渊和李世民可以接受的。
    扩土之功远高于一切,妄杀功臣,怕是他李家的大唐顷刻间就得覆灭。
    “陛下,还有三,秦王下就回到长安城外。”
    “派人,告诉他们,十里迎,百官奉!”
    “这会不会?毕竟下并非同大军返京”
    “王庭是秦王率领手下七千士卒打下来的,难道这功勋还不足以让百官迎奉?告诉他们,秦王此归,是要见血的!”
    “是!”
    长安城中风云动,一个个之前断定秦王已死的官员,脸色煞白。
    陛下言,秦王归,要见血!
    真到了秦王归京那一,城外十里亭早就是人满为患了。
    除了相迎的百官与皇家亲军之外,许多长安城中的百姓也慕名而来。
    李世民并没有安排戒严,变相给李方晨传递好感,如若不然天晓得这个臭小子会干出什么样的荒唐事。
    远观,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正在向这边赶来。
    说实话,跟想象中略有差距,有一种老旧残兵的感觉。
    离近之后,更是引起呼声一片,大多军士上伤口未曾痊愈,都有白布绑着。
    还有一些军士上的盔甲都是七零八落,十分让人心疼。
    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竟然打下了整个突厥王庭,未有人敢生出小窥之心。
    双方距离百米时,首骑止步,全军竖停。
    气氛略显凝重,因为皇家亲军千牛卫发现,这只军队兵不解刃,长枪一直控在手中,完全还处于战斗的状态。
    李世民高声喝道:“吾儿,在外辛苦,卸甲归军,朕与宫中为你设宴!”
    李方晨抬起右手,全军下马,但盔甲不卸。
    走近五十步,李方晨躬行礼,“拜见父皇!”
    李世民笑道:“回来就好,来人上酒!”
    千牛卫军士根本不敢靠近,这群将士的煞气太重,离近了总感觉小命不保。
    “右武卫!右威卫!”李方晨转而喝。
    两卫三千人同时上前,其声喝道:“奉秦王令!”
    非帅,非将,乃是王。
    听得李世民眉头一挑,军威甚重啊!
    近一年的时间,他的小钰儿,如今已然有了这般气势,实在罕见。
    “卸甲!”
    将士同声应喝,“尊秦王令!卸!”
    三千人动作如一,场面极为震撼。
    一个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上布满了伤疤,根本没有穿素衣。
    “饮胜!”
    李世民看了一眼白狼军依旧是戒备状态,不再多言,毕竟名义上白狼军是秦王私军,管不得!
    两卫之兵未曾领会圣人意,反而目光一直注视着最前方那个拔的躯。
    “饮胜,归家!”
    李方晨下了两道令,一为准饮,一为散军!
    军命难为,哪去酒碗一口灌下,随后将甲胄挂在马匹上,缓缓向前行进。入城之后,自有人安排他们回营歇息,他们不属于私军,必须如此。
    三杯贺军胜,在李方晨面前不复存在。
    看到两卫军士安排妥当,李方晨对着李世民再次施礼道:“儿臣多赶路,甚是疲惫,劳烦父皇带人相迎,心中感激。还请父皇与众位大人归京,儿臣还要安排白狼军,请多见谅!待得明早朝,儿臣再为父皇禀报军!”
    大军未归,李方晨这属于提前离场,很多礼节都可以跳过不提。
    只要在第二天给李世民一份战争“报告”,同时告诉长安,他秦王钰回来了!
    说完后,与三千白狼军掉头,不入城,回转三十里,返回原先独属于白狼军的军营之中。
    李世民脸色数次变化,最后都是无可奈何。
    不是大军,不用迎归。
    李方晨这属于公务回归,是有要事禀报,手下六千将士报的是伤兵,任何人都不能拿此作为攻伐他的口谏。在战争已经结束的前提下,大军一天不归,李方晨他就可以重新聚拢起那些归京的两卫士兵,与他一同作战。
    看样子,李方晨已经做好了打算,一切都要看明天朝堂之上,他究竟要做些什么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