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啤》第217章 等着受处分吧

    “购买国库券支援国家重点建设”
    大幅的宣传车就贴在银行门口,银行里面就走出几个人来,黄波,高虎,杜小树,孟光松……几个人呼哧呼哧抬着麻袋,就扔上了银行门口的大卡车上。
    车上,王新军,聂新鸣等人也没闲着,高占东带着二厂保卫科的人,都带着家伙什前来“保驾护航”……
    “新军,看看,麻袋口扎紧了吗?”高占东站在车头前,警惕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
    此时的的国库券还是用麻袋装,不只是二厂从银行运回厂里用的是麻袋,就是从北京通过飞机运到全国各地交付,交易方式很落后,用的也是麻袋。
    看着两辆卡车上装满麻袋,看着红光满面的王主任,总行的行长一脸欣慰,这个老王啊,昨晚就自己从医院里偷跑了出来……
    “黄主席,你们厂长真有眼光,买国库券,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王主任也没有闲着,跟几个银行职工一起,把一麻袋一麻袋的国库券装车。
    九十年代,个人认购的国库券要利率要高于单位认购。
    国库券每期发行兑付的期限与利率也都不一样,1984年以前发行的国库券兑付期为10年,自发行第6年后分5年还清,个人购买年利率为8。
    此后发行的国库券多为5年期与3年期两种,个人购买年利率在10左右。
    “到期抓紧兑换啊。”看着几辆卡车发动起来,王主任又走上前大声嘱咐着。
    根据发行时的规定,国库券只计算兑付期内利息,兑付期限过后利息不再复计,即使存放更为长久,到期兑付本利总额不变。
    “主任,这是您给秦厂长的……”一个银行女职工从里面冲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牛皮袋。
    “我差点忘了,”王主任马上把牛皮袋扔进车里,“给秦厂长的,我们总行的一点心意,以后你们二厂贷款,我们无条件支持……”
    这还象句话。
    黄波挥挥手,卡车开动起来,他捏了捏手里的牛皮纸袋,纸袋里面很薄,似乎就是几张薄薄的纸。
    ……
    “回来了,回来了。”
    无数二厂的职工就站在院里,看着几辆卡车靠近大门,保卫科的两个干事早哗啦啦推开了大门。
    卡车缓慢开进了厂里,早有职工跟在车子后面,小步跑了起来。
    “黄主席,你们怎么用麻袋装啊?”
    “一百五十万的国库券,你说用什么装?”黄波眯着小眼睛,“从北京拉回来,也是用麻袋。”
    卡车慢慢地在二厂“爱厂如家”雕塑前停下,二厂的工人就围了上来,有人摸一下麻袋,有人拉开车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喜悦。
    “排队,大家都排队。”财务科邹玉臣带着人在院里就支起了板凳和桌子,高占东带着保卫科的人就护住了这几车国库券。
    “钱书记,钱书记来了没有?”邹玉臣高喊道,“钱书记一千。”
    “来了,在这呢。”钱益民笑着就挤了过去,接过皱玉臣递过来的几张国库券,又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看着手里的国库券,马上就眉开眼笑了。
    这是国库券,其实就是存入银行的现金啊,这都是有利息的。
    “刘洪兵,刘厂长。”财务科的人又大声喊着。
    “在新厂呢,”有人就喊道,“我给刘厂长代领。”
    ……
    “刘桂花一千……”
    “宋爱美一千……”
    ……
    整个二厂厂区里一片热闹,看着手中花花绿绿的票子,有人对着太阳就瞅开了。
    “真的,假不了,刚从银行取回来的,麻袋口都没打开,还能是假的?”
    “一千的国库券,一年,光利息就一百块钱……值,真值……”
    “国库券啊,比现在的任何一种债券或存款都合算。”
    厂区里,处处人头攒动。
    “高虎,通知总厂和一厂,过来领国库券。”
    一声炸雷似的喊声,秦东就出现在楼上,钱益民看看楼上年轻的厂长,厂里的厂长办公会他也参加了,陈厂长和周书记明确反对,可是秦厂长还是干了。
    “去,”看着高虎犹豫的样子,秦东大吼,“有事,我顶着……”
    ……
    呼啦啦
    眼看着总厂、一厂的的职工班也不上了,都往二厂跑,武庚不知所措了。
    不用多问,当他得知原委,当场开骂,“他奶奶的,秦东,这个彪子……”
    总厂大院里,汽车发动起来,周凤和武庚坐进车里,直奔二厂。
    二厂厂区里,看着心满意足的职工,听着大家的感谢,秦东与大家开着玩笑,“都保存好了,别忘了兑换,……比存银行里合适……实在舍不得兑换,将来也可以当古董卖……”
    “老古董来了。”杜小树正蹲在花坛边缘数着自己的国库券,打眼就看到了一脸阴沉的周凤和。
    “周书记,这是你的。”秦东象是什么事也没有,直接把一个信封递给了周凤和,“总厂领导每人一千五……”
    周原则气哼哼瞪他一眼,“秦东!”他气喘得厉害,只感觉胸口堵得难受,“你……你……你,一百五十万……你等着受处分吧。”
    气呼呼的周凤和回到家,老婆却是喜笑颜开。
    “一千五百块钱的国库券,一年一百五的利息,三年就是四百五十块……老周,你怎么不高兴?”
    看到周凤和的样子,女儿周谊就知道,他的原则病又犯了。
    “老周,你怎么想不开呢,”周凤和老婆叹口气,“都知道国库券好,可是都拿不出钱来买,人家小秦是为你们办好事,……你别忘了,八一年,你们刚转产的时候,我的工资36块,我21块,我们当初摊派的国库券都是一元的面值……”
    1981年国家重新发行债券。但当时采取的是强行摊派的体制,就是从每个老百姓的工资里按百分比扣去不等的钱。
    听着老婆站在秦东一边,周凤和沉着脸出了家门,也不管老婆在后面喊他,女儿周谊赶上来,“爸,你看看,全厂都高兴地跟过年似的,就你不高兴,你不是得罪大家吗?再说,这是支援国家建设……跟你的原则也不违背啊!”
    :。:m.x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