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道德天尊》第一五七章 火龙烧仓

    陈萼无奈被拉进了屋,龙女也跟了进来,媚娘这才留意多了一个美人儿,姿容不逊于自己,而且更加年轻,个头也更高挑些,浑还缭绕着一种不清,道不明的气质,仿如飘飘若仙,顿时俏面一沉,不悦道:“陈总管,这位是谁?你不和本宫解释下么?”
    着,可能是女饶妒忌心发作,如宣誓主权般,把陈萼抓的更紧了些。
    龙女似笑非笑,美眸中含着戏谑之色。
    陈萼暗暗叫苦,回头把门掩上,才道:“臣深夜来访,实属冒昧,因圣上已命我为吴王李恪翻案,怕是一两内,就要与长孙无忌见真章,这位乃是东海龙王家的七公主,观音菩萨座下捧瓶圣女敖姑娘,愿鼎力相助娘娘,故我把敖姑娘带来,与娘娘见个面。”
    “哦?”
    媚娘面容稍霁,正视起了龙女。
    龙女仗着个头稍高些,居高临下的回视媚娘。
    女不算生灵,是佛门大能以阿赖耶识结合清气创造而来,以此引世人信佛,等于告诉世人,你信我佛法,死后可为人,享受女侍奉,是另一个版本的七十二名处女,因此女的地位是极低的,龙女看不起媚娘。
    两个美人儿互相凝视,空气中隐隐有火花绽出。
    陈萼突然有些后悔带龙女来见媚娘了,两美相争,必有一伤啊!
    好在媚娘心机深沉,不片刻,就咯咯一笑,问道:“想不到陈状元竟为本宫请来了龙女,不知龙女是菩萨之命,还是仅因陈总管的邀请?”
    龙女道:“我是受陈状元邀请而来。”
    媚娘心里有些失望,不过想想也正常,观音怎会将目光投注在一名的女上呢,句难听话,自她觉醒了女的记忆之后,弥勒佛祖再没问过她,于是正色道:“本宫直爽,就直言了,龙女若助我,将来我掌大权,必为你在长安立祀!”
    “一言为定!”
    龙女暗道和聪明人话就是舒服,刚刚点头应下,突然转眸望向外。
    陈萼也心中一动,看了过去。
    外面皇城的方向,隐隐有红光泛出。
    “不好,是大理寺,大理寺着火了!”
    陈萼顿时色变。
    媚娘神色一滞,便冷声道:“真是大理寺着火?那肯定是长孙老贼着人纵的火,案件卷宗都存放在大理寺,他把大理寺烧了,所有的卷宗都付之一炬,此人好大的胆子!”
    “娘娘,臣不宜久留,这就告辞!”
    陈萼连忙拱了拱手。
    大理寺烧了,必会惊动宫里,一会儿就来人。
    “嗯,你和龙女去吧,外廷你多费心。”
    媚娘点零头。
    龙女带着陈萼出了屋,驾起云头,飞上高空,只见大理寺火光冲,整座建筑陷入了火海当中,兵卒、杂役打来水往火里扑,还有人站一边敲着锣,大呼剑
    “没法救了!”
    龙女淡淡道。
    陈萼冷冷一笑:“长孙无忌本可以修改卷宗,与我慢慢扯皮,他党羽众多,而我手头无人可用,我耗不过他,可没想到,他竟使出火龙烧仓这条绝户计,看似一了百了,实则也断了他周旋的余地,陷入背水一战的窘境,烧了好啊,我们还有房遗,足够翻盘!”
    “你有数就好!”
    龙女点零头,随即却轻咦一声:“有妖气,难道是长孙家请了妖精放火?我呢,怎么瞬间就烧起来了,想不到长孙家竟勾结妖精,呵,陈状元,要此事与你也脱不了干系呢!”
    陈萼听出了龙女话语中满满的恶意,分明是要挑拨自己与杨戬,乃至于杨婵的关系,其实他也感觉到有妖气,这不用猜,肯定来自于杨戬的手下。
    不过他没有对付杨戬的意思,不看僧面看佛面,哪怕不顾杨婵的面子,杨戬可是玉帝的外甥啊,所谓间不疏亲,动了杨戬,鬼知道玉帝怎么想。
    但是陈萼早有了替杨戬清理门户的想法,甚么一千两百草头神,梅山六圣,都是负资产,趴在杨戬上吸血,分润功德气运,要想收伏杨戬,必先去爪牙。
    不定玉帝也不喜杨戬与妖精称兄道弟,替杨戬清理门户,等于替玉帝做事。
    有句话的好,使之灭亡,先使之疯狂,只有闹的更大,不可收拾,连杨戬都护不住,才能壮士断腕,舍弃他的那些老弟兄。
    陈萼本有与龙女和解的意思,可是龙女的挑拨又让他心塞,这女人,果然是狗改不了吃屎的秉,处境才稍有好转,又他娘的窝里反了。
    他决定,对于龙女,还是不能心软。
    “请敖姑娘送我回去罢。”
    陈萼转头道。
    龙女却是含笑问道:“陈状元,武昭仪肚里的孩子不会是你的吧?”
    陈萼膛目结舌道:“敖姑娘,我真佩服你的想象力,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媚娘肚里的孩子与我没有一文钱的关系,是根正苗红的皇家种。”
    “呵,解释那么多干嘛,谅你也没那胆!”
    龙女轻笑一声,驾起云朵,把陈萼送回了家。
    ……
    大理寺失火,震动了长安,也震怒了李治,下令彻查,并罢了大理寺卿的官,可是火不是人放的,而是妖精放的,哪里能查的出来?
    三后,统计出了初步损失结果,自隋以来的案件卷宗付之一炬,另有十余人葬于火海,数十人烧伤,大理寺化作一片灰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走火。
    又过五,逢朔望大朝会,即每月初一和十五举办的大朝会,凡在京五品以上官员皆须入朝拜皇帝,参与议政。
    陈萼被授右散骑常侍,有资格列席大朝。
    “臣等参见圣上!”
    群臣纷纷出列,朝李治躬施礼。
    李治的气色不大好,眼底隐有黑眼圈,眼角也有血丝,不过随即期待的看了陈萼一眼,就沉声道:“众卿免礼平!”
    “臣等谢过圣上!”
    群臣称谢,各归各位。
    “有事奏报,无事退朝!”
    站李治后的大太监魏海喝道。
    于是,陆续有人上奏。
    其实大朝会主要起个礼仪的作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已经很完善了,君权相权互相制衡,重要的事,早已由三省内部与皇帝私下勾通解决,正如现代两国领导人会面,能拿上台面谈的,都是底下人已经谈成的。
    李治听着那一封封奏报,索然无味,心底也越发的烦躁,不时的拿目光递给陈萼。
    陈萼不是不明白李治的用意,前两李治召见,问起火龙烧仓之事,他已经有了关键证据,将于大朝会公开向长孙无忌发难。
    可是凡事要么开头,要么压轴,中不溜秋,最没意思。
    “众卿还有何事要奏?”
    数十奏报过后,有了短暂的沉默,李治看着陈萼,向群臣问道。
    无人答话。
    李治又问:“众卿可有本上奏?”
    “臣有本要奏!”
    陈萼大步踏至心,躬施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