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青翎夏烨》第1033章 夏国发兵了

    皇后的要求,秦皇拒绝了。
    ……
    第二日早朝,秦国每一个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官员,都得到了一块国丈爷的骨头。
    包括太子。
    太子得到的是一片头骨。
    秦曜阳得到的也是一片头骨。
    当然,还有27人得到的是头骨,毕竟,人的头骨一共有29块。
    白森森的骨头,也不知刑部用什么办法洗的,洗得极其干净,上面没一点肉,同样看不到一点血丝。
    很多人疑心,难不成这骨头被刑部的人煮了一次。
    秦皇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以此为戒,秦国的官员,当以百姓为重,朕不想看见以后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否则,国丈的昨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众人领旨谢恩,心头却飘着淡淡的愁。
    这东西既是警示之用,自然不能丢进仓库,或者怎么样用了,最好的处理方式便供起来,和圣旨放一个地方。
    哎,想想家里放一块骨头就觉渗人。
    ……
    回到太子府后,太子忍住恶臭,小心将那一块头骨放入装脑髓和大小肠的箱子,再飞快关上箱子盖子。
    亏得是冬天,否则还不知道要臭成什么样。
    “墓挖好了吗?”太子问。
    “挖好了,就等着送国丈爷入土为安了。”管家答。
    太子笑了下,笑容里全是讽刺,就这几样东西埋进去,也能叫入土为安?
    宁家人,死后入的是宁家的坟墓,每个人出生时候,就已经分到一块坟墓。
    照理说,国丈爷也有,可,自从国丈府尸骨案曝出来后,宁家家主发话,宁家再无宁永昌,自此,国丈爷的墓要重新挖。
    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坟墓不可能使劲修,太子下达的命令便是简洁为主,陪葬品也极少。
    像国丈爷这种仇人不知几何的人,若坟墓修太好,不知多少人要怒而挖他的墓地,若陪葬品多,那不是招盗墓贼吗?
    没有出殡等环节,太子派人捧着箱子,一路坐轿子到了新挖的坟墓前。
    将箱子放入棺材,将陪葬品放入箱子两侧,再把棺材放入土坑,用泥土把棺材盖住,最后是小土包。
    小土包的前面,汉白玉的砖在坟墓周边围了1/4,上面再竖了一块碑。
    宁永昌之墓。
    落款是皇后和太子的名讳。
    坟墓的不远处,搭了一件小木屋,供守墓人居住。
    按照这墓地的规格,陪葬品的价值与数量,太子想低调处理此事的原则,这里实在不适合有守墓人,但为了坟墓不被人挖,墓碑不被人吐口水,太子派了个人,要求至少守十年。
    ……
    自从贵妃一跃升级为秦皇最爱的女人后,秦曜阳的身价便一直在水涨船高。
    而皇后一脉,皇后不被秦皇所喜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在很多人眼里,在对待儿子一事上,秦皇是个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谁是他最爱的儿子,谁登上大宝的可能性最高。
    而且,秦皇多年来扶持其他皇子与太子争的事,做得并不隐秘。
    朝堂这些人,谁不属狐狸?
    支持太子的,不外乎看重两点,一是宁家的背景,二是太子的能力。
    不支持太子的,也是赌,皇上的喜好能占多大权重,皇子的母家能给多少帮助,皇子本身有多少实力。
    在从前很长一段时间,通过一件又一件的大案要案,秦曜阳从籍籍无名到光芒万丈。
    特别是国丈爷一案后,受国丈爷影响,太子皇后一脉的名望跌到谷底,而秦曜阳,无论是选择埋葬那些孩子,还是处死国丈爷的方式,都极好的安抚了民心。
    此消彼长下,秦曜阳一时风头无两。
    朝廷许多一直在观望的人,如今,终于偷偷站队。
    另外还有一事,从刑部内部传出的风声:
    那日,国丈爷刚押解回来时,秦曜阳私下审问过国丈爷,问国丈爷,当年将那些孩子折磨至死的,除了他,还有谁。
    听说,国丈爷招了。
    却不知为何,秦曜阳没有公开那个名单,也没有审讯任何人。
    有人猜,当年和国丈爷玩得好的,基本是和国丈爷同年龄的人,如今那批人,许多都已死了,余下的,也都是些迟暮老人,像国丈爷那样一大把年纪了,还能保持充沛精力的毕竟是少数;
    也有人猜,秦曜阳应该是证据不足,就他的办案风格,他不会只听一人的一面之词;
    还有人猜……
    ……
    裕王府内,九少们除了七少致力于发展凤青翎的小金库,顺便打理魔教经济外,其他六个都在研究秦国京城的攻防。
    他们在沙盘上一次次演练着,凤青翎时不时要参与进来。
    秦曜阳偶尔也会玩几把。
    看起来像游戏,每个人却玩得无比认真。
    在这种看似闲逸的生活中,秦国迎来了年关。
    秦国上上下下,无不沉浸在喜庆中。
    这一年,秦国虽发生了无数件大事,但,到了年关时,秦皇的赏赐依然如断了线的珠子,日日往宫外送。
    秦曜阳得到的赏赐最多,他的母妃是圣眷正浓的贵妃,他是秦皇最得意的儿子。
    ……
    除夕夜。
    宫中举办了盛大的除夕宴。
    这是全年最大的一次宴会,规模最大,人最多。
    不光有秦皇和后妃,还有从封地赶回来的三代公主,以及朝堂上的王爷、皇子,以及朝中大臣和家眷。
    一个大殿不够,足足用了三个大殿。
    这一日,凤青翎的感觉特别明显,讨好亲曜阳和她的人,比讨好太子和太子妃的人还多。
    在秦皇坐的上位,皇后居左,贵妃居右。
    两个女人除了服饰的色泽和款式有差异外,那尊贵的气度,贵妃一点不输于皇后。
    秦苑廷,这个曾经的荣王是彻底失势了,他独自一人坐在自己的案前,除了一些礼仪上绕不开的敬酒,很少有人跑去和他套近乎。
    十三皇子在替十二皇子报仇时,已和秦曜阳很熟,如今,他虽然也跑去和秦苑廷说话,但他和秦曜阳的熟稔,也是一目了然。
    十六皇子年龄尚笑,原本和惠妃坐在一起。
    后来,十六皇子专门跑到秦曜阳这里,向哥哥嫂嫂撒娇,要和他们坐一起,凤青翎虽不是很喜欢这个孩子,觉得他精明过头,但面对一个孩子的请求,又是大过年的,她也没有拒绝。
    惠妃见十六皇子在那边坐定了,脸上笑容愈发愉快。
    人在宫中,有的时候需要顺势而为。
    她痛恨皇后和太子,同样痛恨贵妃和秦曜阳。
    她的大儿子是秦国的大皇子,很多年前被皇后弄死了;她的二儿子是秦国的七皇子,当年去夏国后,在回国的路上也死了,就当时秦国内部争斗而言,应该是太子下的手,她怀疑里面也有秦曜阳的手笔……
    按照她的想法,最好是秦皇健健康康多活几年,等到她的小儿子,也就是十六皇子长大,可,如今看来,怕是等不到了。
    秦皇衰老得太厉害,太医院内,她的心腹御医告诉她的,皇上的身体已掏空,如今是透支状态,估计也就是这两三年了。
    若没天大的事,若不倒下还好,一旦倒下,怕就药石无医了。
    她选了许久,选了秦曜阳。
    她知道宫里许多其他妃嫔,选的也是秦曜阳。新皇登基,最惨的是他们这些老人,最近众人跑去锦绣宫献殷勤献得特别谄媚。
    她怕她的小儿子在新皇登基后被杀,叫他赶紧和秦曜阳夫妇联络感情呢!
    皇后将一切看在眼里,谁胜谁败,不会拖太久了!
    ……
    这一日夜,除夕宴结束后,天上炸开了无数焰火,除了秦皇和嫔妃,其他所有人各回各家。
    他们还要守岁,第二日,大年初一,朝堂还有许多事情。
    全是大典,比如祭天地,比如祭祖……
    这一刻,任谁也没想到,次年的开年,第一天传来的第一个消息,便是动荡!
    在秦国与夏国的接壤处,夏国发兵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