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第369章 全国招标

    伴随着光电科研的战略调整,一个新的计划很快出炉。这个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在即将来临的led大会上,向世界推销一套完整而且成熟的led生产方案。
    在这个时代,各家采用的实际生产工艺,很多工序,也不比光电科研的那套手动生产线高级多少。这种类似的工艺,哪怕到了2000年也依然大量存在。
    由于人力成本的缘故,led厂家当然希望采用高效率的装备。但所有ed玩家,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市面上并没有所谓的led专用生产设备。
    led技术还在剧烈变化,这就意味着led的生产工艺也在剧烈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导致研发led专用生产设备,根本无利可图。
    因为刚开发出一种设备,也许它很快就会过时。
    另外,led市场的狭小,也就意味着这种定制设备的需求数量并不大。有限的产量,再被不同的设备供应商瓜分。导致这种设备的成本和造价,愈加昂贵。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上游的设备厂商,终究会被这些断断续续的订单所滋养。它们也会伴随着led市场的成长,慢慢的进化为led专用设备制造商巨头。
    但现在,这个成长的机会没有了。
    光电科研正在做的,就是拿出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生产方案出来,截胡led上游设备厂家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
    奉天,第二设备厂
    会议室。
    “今天召集大家来,是因为我们收到了一个项目招标需求,大家一起合计一下吧。”
    厂长看人到齐了,宣布会议开始。
    “招标?是什么样的招标?”
    技术科的人首先提问。
    “这个标是一个比较大的标。甲方要对生产线中使用的三十种设备,同时进行招标。”
    “时间周期呢?”
    “根据要求,设计方案在四月中交付,五月交付样机,产品定型和出货,不迟于7月底交付。”
    “这不可能!三十多种设备,全要全新设计。每种没有个几个月,根本无法完成定型。”
    这个要求,立刻得到了全体反对。虽然市场不景气,但也不能什么样的标都接。
    “听我说完!”
    孙厂长制止了各种议论。
    “这次的标,实际是由三十个子标组成的,每种设备是一个标。我们可以自由选取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进行投标!”
    “一台设备一个标?,一个标只有一台设备?”
    技术科长有了疑问。这个标也太小了吧。
    “设备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简单,有复杂的。但每种设备的订单,并不是只有一台,而是至少10台。”
    “十条生产线?”
    一屋子的人都来了兴趣。
    “至少十套!如果能够中标,后续估计还会有订单,更重要的是,甲方提供大部分研发经费!”
    厂长的最后一句话,彻底引爆了会议室里的气氛。如果研发经费不需要自己出,那么就没有什么风险了。
    企业人员现在没有事情做,闲着也是闲着,这个项目哪怕亏钱做,也是赚!
    “那等什么啊?赶紧申报啊!把他们全拿下来!”
    这个所谓的甲方,就是换了马甲的国家吧。开发设备,还给研发费?这种好日子,多久没有了啊!想当初啊...
    “这个标是只给发给我们了吗?有几家在争这个标?”
    终于有人问出了关键问题。
    “信息是从科仪那边传过来的。基本上市里所有设备厂都收到了。”
    “科仪厂?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做?”
    一屋子人都愣住了。
    “是不是是中科院在发标?”
    “有可能!”
    屋里很快又议论纷纷。
    “看需求吧。小李,把东西发给大家!”
    ————————
    甘肃省平凉县,电子部某研究所
    会议室,一群人在开会。
    “销售处这边,收到一个询价单,是购买光刻机的。”
    “噢?是吗?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没有外汇了吗?为什么不进口?”
    由于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全国掀起了自主进口生产线的高潮。在这个时期,全国陆陆续续的进口了三十多条半导体生产线。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国产设备的全面滞销。
    “传真是从冰城一家公司发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他们不去买进口设备,这就不清楚了。”
    “那技术要求是什么?我们现在的设备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吗??”
    “至于技术要求嘛,倒是挺奇怪的。他们要的光刻机,跟集成电路上用的不太一样,而且精度也不算太高,只是要求10微米和20微米级别。”
    “这么落后的光刻机?怪不得要买国产货。不过,这也不值钱啊。”
    一般来说,光刻机精度越低,价格也就越低。等价格低到一定程度,让研究所来做就不划算了。那种光刻机,就跟科仪厂的实验室级别的光刻机类似。
    “可是他们要的数量多!”
    “数量多这能多到哪里去?一条产线,最多一两台到头了吧!”
    “不是,他们要求的一期方案是4台,二期方案是30台!而且他们还有三期规划,是100台!”
    销售处长看着这个数字也是眼晕。现在全国的光刻机,能有这个数量没有,都是未知数。
    “咦?他们这是要拿光刻机做什么?这恐怕不是生产集成电路了吧。”
    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大单子啊。
    “不过他们也有个条件!”
    “是吗?什么条件?”
    “他们希望我们派人过去,支援他们完成对5纳米光刻机,以及接近式,投影式光刻机的研发工作。”
    “他们为什么不去找742厂?”
    86年启动的531工程,今年其实还可以抓个尾巴。
    “他们那边也在找。但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直接派一组人,到冰城去工作!”
    在这个时代,冰城等东北大城市,还有着一丝余辉。其硬件条件,比起北上广,也逊色不了太多。至少这个条件一提,屋里立刻就有人动心了。
    平凉县这个鬼地方,很多人都呆够了啊!
    ————————
    四川,某光电研究所,所长办公室。
    几个人在开小会。
    “所长,收到了奉天科仪的电话,他们想跟我们合作,进军光刻机领域!”
    “咦?这是在搞什么?”
    在中科院系列里,每个单位,算是各负责一摊。
    “不是他们自己想搞光刻机,是他们的一个合作伙伴,一家叫做光电科研的,想进军光刻机开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