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崇祯》第二十七章 朕太难了

    龙眼平视二人,崇祯皇帝斟酌言辞,语气诚恳说道:“两位爱卿一刚一柔,皆是国之栋梁,朕之肱股,无分彼此!”
    开篇明义,崇祯皇帝一顶高帽子直接戴在两人头上。
    接着转向卢象升点评道:“卢卿素来性格刚硬,以文臣任督抚,上马掌军,下马管民,此身许国。
    生平向来快意恩仇,纵使时局艰难,却不愿苟且偷生,讲究轰轰烈烈。
    宁愿刎头系颈,身死疆场;或是冒矢冲锋,骨碎阵前。也不愿残喘于旦夕,留下臭名于千年。
    如此做法,虽无济于国家,但此心可质日月,忠心报国,问心无愧。”
    “陛下睿智,洞若臣心,臣惭愧!”
    崇祯皇帝的话,简直说到卢象升的心底,他就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诚如陛下所言,自己身为国家重臣,不惜己身固然悲壮,可如此意气用事,是否合适?
    自崇祯二年起,自己从大名府知府起兵勤王,继而简在帝心,若无陛下提携,又焉有今日之地位?
    想到陛下日理万机,却对自己如此重视,卢象升心里感动莫名。
    微微颔首,崇祯皇帝转到杨嗣昌身上继续点评:“杨卿性格阴柔,却铁铮铮一副肝肠,任是流离颠沛,矢志不移。
    做人不敢做之事,救人不能救之危,以忠遭疑,以忠得忌,任是饮刃断头,不忘君父,朕着实欣慰。
    然终究是根基不稳,独木难支,以至于功败垂成,殊为可惜!”
    “谢陛下体贴,臣有负圣恩!”
    崇祯皇帝贴心体慰的话,顿时让杨嗣昌泪目不已,想起陛下给予的种种支持,他深感羞愧。
    说到底,自己勇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终究差了一点。
    陛下这么说,那是给自己颜面啊!
    “总而言之,在朕心中,两位爱卿虽性格迥异,做事手法不一,不论主战主和,都是忠心为国,并无对错之分。
    卢卿身为边关督抚,长期和敌正面作战,正要有一往无前的决心,方能杀敌于疆场,立赫赫威名之功。
    杨卿身为朝廷阁臣,执掌兵部,总览全局,依照时局制定战和,只是本分而已。
    其实说来说去,一切皆是朕在战与和之间犹而不决,致使尔等龌龊不断,心生嫌隙,都是朕的错,请两位爱卿多担待。”
    虽说是本尊犯下的错,可崇祯皇帝还是大大方方认了。
    谁叫自己是继任者呢?
    “陛下言重了,是臣等不能体会圣意,辜负圣恩!”
    面对崇祯皇帝的自责,卢象升和杨嗣昌二人既是感动又是羞愧,他们急忙俯身请罪。
    崇祯皇帝搀扶着他们的双臂,一语双关地说道:“两位爱卿乃朕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尔等过往并无私怨,只是政见不合而已。
    朕希望两位相忍为国,摒弃前嫌,今后同舟共济,共同辅佐朕鼎定江山,还社稷之清平,给百姓之安宁。”
    崇祯皇帝这番掏心窝子的话,让卢象升和杨嗣昌二人感激莫名,同时也了解对方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否则,作为帝王之尊,又怎么可能亲自为下属调节矛盾?
    这需要多大的脸面?
    故此,二人当着崇祯皇帝的面,相互做了检讨,真正地放下心结,誓言做到同舟共济,辅佐陛下云云。
    “好!朕拭目以待!”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拍着二人的肩膀,龙心大悦,趁机说道:“二位爱卿刚柔并济,倘若再能上下一心,朕御驾亲征无忧矣!”
    顿时,建极殿内时间似乎诡异地静止,卢象升、高时明、杨嗣昌三人目瞪口呆,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间的惊悚。
    没错,刚刚听到的没错,是御驾亲征四个字。
    “陛下,万万不可呐!”
    “陛下,请勿操切行事!”
    “皇爷,请慎重呐……”
    下一秒,三人泪流满面,全部跪地磕头劝谏。
    同时,每个人回想起崇祯皇帝近日的布置,方才明白陛下早已经开始筹划了。
    朕太难了!
    崇祯皇帝长叹一声,他知道这样的场景,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今后还将会出现很多次。
    但是没办法,对于身边这些忠心的太监、朝臣、将领,必须一一说服过去。
    “诸卿,朕意已决,休做无用之功,有这哭泣时间,倒不如替朕好好筹谋筹谋?”
    崇祯皇帝知道现在不是心软的时刻,因此语气很是严厉。
    真是太冒险,太疯狂了。
    三人一脸无奈地站起来,纷纷垂头沉思忧虑。
    杨嗣昌眯着双眼,仿佛要重新认识崇祯皇帝。
    想不到,关键时刻,陛下魄力大得惊人,而且敢于极度冒险。
    真不知道这是优点,还是缺点。
    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面临巨大危机,有魄力的君王,总比窝囊被动的君王更强。
    “陛下,常言道:善用兵的,杀人如草,用银如水。
    古时赵国李牧守边,一应赋税,都入军府之中,所以他每日椎牛酾酒犒劳军士。军士人人感恩,愿效死力。
    后来匈奴犯边,军士踊跃杀敌,叫匈奴片甲不回。若使李牧平日舍不得钱财,部下如何肯舍性命!
    故为将的,自惜不得银子。若有名无实,又不以时至,军士们嗷嗷待给,可以虚名哄弄么?
    现如今,陛下若要御驾亲征,首要考虑的就是师行则粮食随,有兵就要议饷,臣想知道陛下是否筹措好大军出行的粮饷?”
    卢象升这番话本质还是劝慰,只不过很婉转,从军事后勤的角度着手,兜了一个圈子。
    因为他知道,朝廷粮饷充足,又怎会到如今地步?
    没有粮饷,陛下又拿什么御驾亲征?
    不得不说,用心良苦呐!
    陛下不让劝,那就不劝,咱从军事上为您老人家筹谋筹谋?
    这总可以了吧!
    呵呵……
    崇祯皇帝呵呵一声,认真地对着卢象升点点头,“卢卿,粮饷充足!”
    “……”
    卢象升一脸懵逼,居然很无语。
    朝廷什么时候粮饷充足了?
    PS:诸卿,今天临时有事,跟家人到乡下买土猪过年,来不及双更,明天补上!那就不求票了,突然心很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