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黄天际》第二百章?日月新天,往时曾见

    廊子垭西南远处一带山岭,那蜿蜒一线的边沿山脊上,八匹怒马往南奋蹄疾驰。
    八个马上少年,其中五人,挎木剑,在那金色夕照中,英姿飒爽。从那仁珍圃一路到此,他们已经奔行了四五十里,一路上只见各处都有些零星山头,在开山凿道,大兴土木。到处都是一片尘土飞扬的闹景象;那些外乡苦力,驱赶牛马搬砖运石,肩挑背扛运送石料,更有许多工匠,在悉心垒砌山头上那一座座的墙垣建筑。
    都不知道是那些势力强横的山上仙家,从哪里迁徙而来的刑徒遗民。到了这样的边远工地,这些刑徒苦力,连听天由命的心愿,都算是种奢求了。一座山头建成又能不累死病死的,多半会被移交给北荒城兵家。这些人哪怕目不识丁,手平常,起码那份体魄就足够强横出众。
    在各处工地里都算是凤毛麟角的工师,十分好认,哪怕是远远走马观花的一眼看去,也能认出那衣着普通,却气度非凡的家伙。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挥汗如雨,哪怕是手挥长鞭,鞭笞役伕的监工都不例外,唯独那些工师,好整以暇,只是指指点点,让那些出力气动手的人,打造各种器物,布置各处机关,协助营建各座山头的护山大阵。
    此种场景,对于当地豪阀和山上仙家而言,是那将来百年千年,财源滚滚的兴旺景象;但对于当地牧民,还有那些刑徒役伕而言,却是时间悲惨事,莫过于此。
    此处早已不是廊子垭赫连氏族的地界,当地许多失了牧场的居民,不愿远徙异乡的,多半也成了这些山头工地的役伕。只不过他们的待遇,比之那些做牛做马的刑徒徙民,终究是要好得太多太多。后者在此,连卖命的不算,只是在那动辄让人皮开绽的皮鞭之下,迟早送命。
    而那些当地牧民演变而成的役伕,则只需献了牧地,然后在此卖力即可。除了有管饱的一三餐,每按功论赏,多半还能挣到七八十枚铜钱,可以拿回去勉强养家糊口。
    那八匹怒马,偶尔在山边停下,眺望对面工地。赫连树会不时跟陈苦成他们说些内幕。这些工地,都是将来的灵禽异兽园圃。那些失了牧场的当地人,即使是工地竣工之后,只要自己愿意,也是可以留下来做些杂役苦工的。但如此一来,必须主动放弃民籍,卖给那些园圃的主家,男的为奴,女的为婢。此后子子孙孙,世代籍。
    陈苦成面色沉,“那岂不就是个永世不得翻的下场?”
    赫连树道:“我们牧民的祖先,在那只论强弱,不论尊卑的西碛州,是没见过此种规矩。但据说在道家天下,这也算是伦常。只是咱们向来偏居一隅,不受此规矩限制罢了。但既然山上仙家已经相中了咱们这一带山岭,此后恐怕再没有咱们牧民的自由天下。”
    陈天石打趣道:“成了奴婢的,万一是个美貌女子,又正好被家主相中,岂不是就此翻了。那上人家主,总不能娶个籍的老婆罢。”
    赫连树冷冷道:“虽说家丑不外扬,但咱们以后,也都不算外人了。我们廊子垭有好几个女子,有赫连氏的,也有其他姓氏的,就曾被仁珍圃那边的值守道人相中。后来那些道人纷纷找到那些女子的家长,要将女子收为婢女。大家当时还高兴,以为自家女子,就此搭上了山上仙家这条线了呢。”
    陈天石满脸疑惑道:“难道不是?”
    赫连树摇摇头,“那些家长一签契约,女子一入高墙,就被改为婢籍,成了那些道人的暖丫鬟,或者所谓的双修炉鼎。说白了就是个玩物而已。据说有些经不住苦的,不到三年就开始面容失色,形走样,此后在那仁珍圃中,就只是个杂役苦工了。据说也有些无法学练那双修秘术,配合道人御女采的,被后者一怒之下,剥光衣物丢进兽栏,成了那些猛兽的口中美食。”
    一行少年尽皆心沉重,无言上马,继续南驰而去。按照赫连树所说的行程,既然要看个全貌,那起码得有个百里来回。反正都是原野上的牧民,今晚回不到村中,就地支起营帐就能过夜。
    那处开凿跨洲驿道的工地,人头攒动,火朝天,那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忙碌不停的人流,往东西两端蔓延开去,不见头尾。
    界山脚下,原先也就仁珍圃一处圈养灵兽的园圃。据说铜镬岭建造此处园圃,是得到了东边西乔山一带豪阀资助的。而后立西乔山宗主新老更替之事,早已疯传两州。即便此事不传扬开来,两州的山上人,其实也都是知晓。那条跨洲驿道的开建,便是最明显的信号。
    若是老宗主在位,无论两州多少山上宗门和俗世豪阀出面,请求开建两州驿道,都是不可能通过落马城的。
    不过落马城,难道还能折而往北,绕过鸿蒙山坐镇的甘兰州去?路途遥远数倍不说,在鸿蒙山脚下做那奇珍活物的生意,谁敢想?
    要不就干脆南下,从那南边的不归山下,打出一条数百里的山底隧道?那还不如继续爬山涉水算了。
    赫连树道:“听说这条驿道一旦打通,界山脚下的这绵延百里的山区牧场,都要成为铜镬岭圈养灵禽异兽的所谓灵圃。连你们那离着雪山最近的古陈村,也不能例外。靠近驿道边上的山头,现在已经开始明码标价。中原那边的富商或者山上宗门,只要出得起价钱,都可以在此地买几座山头,开建自家的园圃。”
    “只不过,他们不会跟牧民买,只有铜镬岭圈下的山头,才可以通过累石城城主府出售。咱们这些西碛徙民,本来就没有本州户籍,所以,唯一的活路,只有继续远徙他乡。当然,前提是他乡能有地方给我们落脚。”
    七个少年,只是默默地听着。他乡有什么,大家其实都懒得去想,如今每个人都满怀期盼的,就是任老师的那十把宝剑,什么时候铸就。
    ~~~~
    落马城,白竹垌。这个虽然离着城区不远,却十分静谧的山村,来了一名背着乌黑剑匣,头戴斗笠的青衫少年。按说这地方既不靠近驿道,也无丰富物产,所以往时也极少外人到访,就算有,那也多是探亲访友的熟面孔。一旦有陌生人出现,都会引起村民注意,甚至奔走相告,暗中提防。
    又没什么亲友可探,跑到这种偏僻地方来,不是流民就是贼子。
    但今时不同往了,任平生进入村中,并没有事先通知坐落此间的方凉道院,更没有让方懋事先帮忙,与村民打过招呼,就一人一剑,直接进村了。
    奇怪的是,村中来来往往的人物,除了那看起来憨厚淳朴的当地人之外,更多的,却是衣着光鲜的外地客商,仙风道骨的异乡修士,也有作本地口音的落马城富户。
    这些人对出现此间的陌生面孔,习以为常。而且总有些看着精明能干,举止稳重的男子,和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个个能言善辩,眼光很毒,一见任平生现此间,就已经知道又是一位新客。这些人跟你搭讪闲聊起来,熟稔得让你怀疑这是异乡偶遇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亲姐妹。
    在那迎来送往的言谈笑语中,这些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就已经知悉你是那家雄厚的一方地主,来这里打算买田置地的;还是那富甲一方的俗世财阀,到这里来打算起几栋宅子商铺。
    当然也会有哪些外地的山上仙家,是直接来这里相相会有那几座风水不错的山头,值得自家宗门出手。但山上仙家的生意,却不是这些地方商贩可以涉足的了。一看见穿道袍法袍的仙子仙姑,这些一向生熟通吃八面玲珑的家伙,会自觉远远躲开,别说打招呼,就算真的不小心照了面,都要假装没看见对方。
    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人物,你伺候他舒服了,打赏一个谢谢,一张笑脸,就算是你十八代祖宗攒下的德,给你一下子给占全了。万一对方稍稍皱个眉头,或者干脆把尔等凡夫俗子当作居心叵测之徒,那别说你这辈子,恐怕此后的子子孙孙,都要有没完没了的罪受。那些神仙人物的弹指一挥间的即兴施为,就是你子孙无数代的坎坷人生。
    所以万一真碰上了,不得不给这些神仙老爷跑个腿,帮个忙,谁敢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至于最后有没有个辛苦钱车马费的打赏,都无所谓,只求这一趟辛苦,没让对方感到有丝毫的不爽就好。
    除了那偶尔出现的神仙老爷,相任平生这样衣着朴素的外乡少年,也是没法在这种地方,有幸遇上那失散多年的亲戚的。看那行头年纪,就不是置得起一份产业的人嘛。
    本来方懋也曾提起过,方凉书院所在的白竹垌,不过是落马城外一处穷乡僻壤,那曾想到不过是短短两三月的光之后,突然间就变成了地皮金贵,各路商客趋之若鹜的一方土。
    从许多路人的片言只字累积之下,任平生也很快明白了事的缘由。原来自从城西百灵山庄开建,跨洲驿道开凿以来,整座幽原各地的豪阀富商,乃至很多来自北方辽原和南方越岭的外乡人,纷至沓来,汇集于这小小的落马城中,各显神通,置业布局。城中的商铺地皮,早已炒成了天价。
    而城西城东两头,新驿道贯穿之地,也早已被那手握钱的产业贩子,转手了好几回,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依然是有价无市。外地客商空有财力,却缺少一份当地人脉门路的,这一带的产业,想都不用想。
    所以这些人既然踌躇满志而来,又不肯空手而归的,就退而求其次,纷纷到那相对冷门的城北城南郊外去购置产业。蜂拥而来的客商一轮清扫,不过也就十天半月的时间,整个白竹垌那些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住民们,家中那一亩三分薄田愿意出手的,如今都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土财主,举家搬到相隔不过几十里路的灵山城或烟歌城中去了。
    这样一番兴盛繁荣的景象,让任平生有些恍惚。如此种种,在他十六年的稚嫩人生中,太过陌生,却又好似十分眼熟,像是曾在哪里见过一般。
    至于在白竹垌购置山头一事,怕是不但要多花钱财,更有耗费许多心思了。
    实在不行,让贵为一地仙主的汪太中出面?至于花钱的事,我任平生当下,又不是花不起,大不了就跟瘦马山兑现一颗岁余钱而已。
    ~~~~
    何去何从第三卷?
    发稿至今半年,整整两百章,将近七十万字,磕磕碰碰,今天终于将第二卷写完了。第三卷的卷名,原本拟了一个,如今却想改了。至于改为什么,截至目前还没想好……
    这本书落笔之前,虽然曾仔细谋划,大纲也写得比较完善,但终究还是受限于经验不足,布局手段和节奏把握的稚嫩,所以一直写到第二卷结尾,本书真正切入正题的部分,才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
    按照大纲,这将是一个布局十分宏大,走向出人意表,构思别具一格的奇幻仙家世界。
    用一句话概括,当你坚信自己是回到了过去,一觉醒来,就发现已经置于无尽繁华的未来世界;当你正乐于享受那物横流,多姿多彩的繁华人生,却发现这才是真正可怕的蛮荒上古。
    那么,无论如何都必然水深火中的世人,又该何去何从?任平生何去何从?
    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将他巨细无遗地呈现于各位书友眼前,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将这本书,写到完结,将一个完整的故事讲完。
    为了让第三卷的布局更加合理,节奏把握更好,此后一两周内,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整理这一卷的大纲,可能做不到每天及时更新。毕竟当下码字写书,还没法养家糊口,每天依然要早出晚归,努力搬砖。每天两三个小时的码字时间,都是从家人孩子上挤出来的。
    我也只有这点时间可以支配了,请各位书友谅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