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烈火燎原》第74章 杨嗣昌的策略

    杨嗣昌沉吟了一下,被崇祯皇帝敏锐的目光给捕捉到了:“爱卿你有话说?”
    杨嗣昌说道:“原先卢象升曾经主张的因粮一策有失公允。。”
    崇祯纳闷:“有何失公允之处?”
    杨嗣昌答道:“天下百姓皆为陛下子民。有的加征赋税,有的不加征,厚此薄彼,自然有失公允。陛下以为如何?”
    崇祯皇帝就是个白痴,他没有听明白杨嗣昌此话的真正目的。
    早在崇祯六年,卢象升为了改变赋税结构,就建议按照土地多少,如果赋税不足五两银子的农户,不再加征赋税。他的土地就那么多,你就是再摊派,他也交不出来。而对于土地较多的豪绅富户,则可以加征。
    卢象升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地主阶级的普遍反对,杨嗣昌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同样反对这样做。杨嗣昌决定将因粮改为均输,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有田地,都要增加赋税。一视同仁。这种举措最终的结果就是葬送了自己四正六隅十网绝户计。要知道,穷人是杀不完的。如果农民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不造反等什么。只可惜,杨嗣昌没有挨过饿,不懂得这个道理。
    崇祯皇帝立刻下旨,晓谕各州城府县:“如今流寇到处蔓延,平民百姓的生命受到威胁,不征集部队不能够平定流寇,不增赋税不能够提供军饷。希望各地官员努力听从朝廷的建议,告诉所有朕的子民,切实了解朕的心意。大家都再辛苦一年,等消灭了乱贼,就都有好日子过了。”
    崇祯皇帝又命各地官员组织操练壮丁捍卫本乡本土,钱由乡绅富户资助下诏抚按申饬执行。
    杨嗣昌终日与崇祯讨论政治局势和军事方针,有时秉烛达旦,直到天明。他熟悉典章故事,工于笔札,富有辩才,每次皇帝召见时,都能思如泉涌,侃侃而谈,与前任兵部尚书张凤翼的呆滞木讷、讳言搪塞迥然不同。崇祯皇帝越听越欣赏杨嗣昌,他当着群臣的面夸赞杨嗣昌:“朕现在才将你委以重任,实在是太晚了。”
    这一日,杨嗣昌趁着崇祯高兴,向崇祯建议:“陛下,如果要想保我大明万世江山,臣还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崇祯有些不悦道:“正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朕的面前何必遮遮掩掩。”
    杨嗣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先恕臣妄言之罪。”
    崇祯心中明白八九,这杨嗣昌估计是想要说什么禁忌之言。“朕恕你无罪。”
    杨嗣昌看了看身边左右:“还请陛下屏退左右。”
    崇祯脸色变得凝重,他一摆手:“你们都下去吧。”一众太监宫女悄悄退出殿外。
    杨嗣昌见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奓着胆子说道:“陛下,臣以为这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如果听任‘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故而臣斗胆主张先与清贼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专心致志、一鼓作气的剿灭农民军。”说完,杨嗣昌趴伏在地,不敢抬头。
    崇祯闻言,心里“咯噔”一下。他没有想到杨嗣昌居然说出要与清廷议和这样大不敬的话。崇祯脸色阴沉:“杨嗣昌,此事休要再提,退下去吧。”
    杨嗣昌见崇祯动怒,不敢再说,悄悄退出大殿。
    过了几日,崇祯向杨嗣昌询问这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具体实施办法。按原先的计划,延绥、甘肃、宁夏、河西等地由洪承畴来节制,江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等地由王家祯来节制。可是王家祯自上任以来,被张献忠的军队牵着鼻子走,而且败多胜少,义军队伍越来越壮大。故此,崇祯对王家祯十分不满。
    “杨爱卿,王家祯屡负朕望,你可有好的办法。”
    杨嗣昌微然一笑:“臣保举一人,可堪重任。”
    “哦?爱卿推荐何人?”
    “臣推荐两广总督熊文灿。”
    崇祯皇帝在脑海中回想了半天,最后终于想起了熊文灿这个名字。
    熊文灿,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人(永宁卫),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黄州推官,历礼部主事、郎中,山东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崇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福建地处偏远,民智未开,无论是农业、手工业、教育都不发达,贫穷落后,海盗风起。这里有几个贼头比较出名。他们分别是郑芝龙、李魁奇、刘香。
    熊文灿巡抚福建的时候,正是海盗肆虐之时。熊文灿对治下的这帮海盗非常头疼。手下幕宾向他建议:“大人何不以贼制贼,平定海盗?”
    熊文灿有些犹豫说道:“这行吗?”
    幕宾说道:“大人,这些海盗都是些见利忘义之辈。如果找出一人,从内部瓦解,海盗可破。”
    熊文灿觉得有理:“那你说说拉拢谁合适?”
    幕宾答道:“这些海盗数郑芝龙实力最强。郑芝龙虽为海盗,却识文断字,颇有儒雅之风。他经营海运,并不靠打劫为生,故此学生以为郑芝龙是最好的人选。”
    熊文灿听罢频频点头:“你说的极是。”
    这一日,熊文灿听说郑芝龙从厦门引兵攻打铜山。他觉得这是个机会,便带兵够奔铜山阻击郑芝龙。
    到了铜山,郑芝龙与熊文灿还未开战,便收到了熊文灿的一封书信。熊文灿在书信中邀郑芝龙坐在一起喝酒谈心。
    郑芝龙心中狐疑,不知道熊文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手下亲兵建议道:“既然福建巡抚亲自相邀,说明将军您面子实在太大了。这机会可不能不去。”
    郑芝龙摇了摇头:“我只恐这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亲兵笑道:“将军,这有何难,带上我们所有人马,害怕他加害不成?”
    郑芝龙想了再三,最后一拍大腿:“那就去好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