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麟》第三卷 戏尘 ● 第六十二章 洹之殇

    晨曦薄雾,挡不住春光无限,遮不了春花浪漫,仿若昨夜方行过寒冬,醉老西窗,今日初醒,便已春临......
    八皇子季崇高近日于造物一途仿若已达痴迷之境。
    二十余名工匠被他编为三组,从方案制定、改进,到制造加工,再到测试改进,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那班工匠也颇为敬业,瞧着那书于纸上的想法,在点滴积累下,变为实物,也如打了鸡血一般,亢奋无比。
    终于,震天投枪在反复测试改造了十余回后,达到了最佳状态。
    一众匠人在八皇子的带领下,邀鸿睿至演武场。
    此刻的演武场早已清场,一众官兵在围在场边,好奇的瞧着场中一个用白灰所划的圆圈。
    此圈直径三丈,圈中满布数十个稻草人。
    鸿睿在场边掂了掂那杆震天投枪,笑道:“嗯,这等分量倒是最为合适,太重恐影响射程。”
    八皇子笑道:“老师所言极是,学生一直在想,可还有其他办法可提升射程的?”
    鸿睿寻思片刻,掏出一把短刃,蹲在地上道:“崇高,你来看,若在投枪尾部增加三片薄铁尾翼,可提高射程。”
    说着,轻轻画出尾翼形状。
    又道:“置于尾翼大小,你可另行尝试。”
    八皇子端详许久道:“哦?有点类似箭矢的羽翼。”
    “嗯,原理类似。”
    鸿睿说罢,唤来一名黑家军兵士,将震天投枪交于那名兵士道:“你来试试,射入那圈内即可。”
    那名兵士接过投枪,也不迟疑,一手执枪,一番助跑助跑后,使劲投出。
    只见一道枪影划破长空,到达至高点后,划过一道弧线,一头向那圈中落去。
    枪尖狠狠扎入地面,等了约三秒,猛然听得一声暴响,只听“轰”一声,顿时远处乍现一片火光和浓烟。
    待浓烟散去,众人行至近前,顿时不由倒吸冷气。
    只见圈中所立之稻草人已然被炸的东倒西歪,而每个稻草人身上都有无数焦灼的痕迹。
    鸿睿点头赞许道:“不错!这震天投枪还有优化空间。”
    八皇子忙躬身道:“请老师示下。”
    鸿睿笑道:“枪身之内若填充入铁钉,便可破甲杀敌;若全部填入天火油,便可燃烧杀敌。”
    鸿睿顿了顿,又道:“若将八臂弩放大,以此投枪为矢,城头架上一百架,城下之敌会是何种感受?”
    八皇子闻言顿时眼冒星星,兴奋道:“太好了,恩师一语,顿时又另学生耳目一新!”
    言罢,挥手一招道:“走,随本殿下回工坊!”
    众官兵私下窃窃私语道:“传闻八殿下顽劣成性,却不知有如此本事,看来传闻终有不实啊。”
    日子,就在每天的变化中匆匆而过,渡天府的各项招募、培训也在紧张有序的展开中。
    尤其鸿睿所撰之《秘册》,开创了密码学之先河。
    鸿睿首创之明码编译与暗码编译,让一众官兵叹为天人。只要掌握了此两种密码,所传递之情报即使为地方所获,亦无从知悉情报之内容。
    ......
    话说洹国将那扎哈尔王送走后,总算可以安心喘上一口气了。
    朝廷下旨,暂停各地矿产开采,让一众财阀直呼肉疼。可相较于蛮夷入侵,将那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一朝间化为乌有而言,还是暂停为宜。
    不用朝廷出面,那留下的六名蛮夷,已被洹国门阀当祖宗般高高供着。
    不消数日,在各方不遗余力的供奉下,那六名蛮夷终究是招架不住,从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未见。
    于是乎,在那春光大好之日,洹国以矿强国之伟大事业,便又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令洹国朝廷上下颇为感动的,便是周国所散发的善意。
    无数的米粮,从周国源源不断运往洹国,而且,米粮价格与往昔无异。
    令得一众洹人颇感愧疚,想想短短数月,熟铁价格已然翻了数番,这吃相自觉颇为难堪。
    洹皇常感叹:“投桃报李,方可长远。”
    于是,在洹皇的有心推动下,熟铁价格下落了三成。
    一切,便在此番看似蒸蒸日上,你侬我侬的美好中,朝着彼此预期的方向发展着。
    ......
    大周国,近来的日子并不好过。
    朝廷上下颇感压力,原因无他,银根已然吃紧。
    户部尚书在朝堂之上,已然数次声泪俱下哭诉国库已然见底,其余各部莫再整天逼迫户部放银了。
    其余大臣皆深感担忧,一个国家,若是银钱断流,要不了多久必有大乱。
    好在,齐国的米粮从未断过。
    有米裹腹,起码,民心尚不至于乱。
    在此番窘境之下,周太子变卖田产,捐银十万两。
    而周皇亦下令,整个皇宫由周皇开始,缩减日常开销。
    众臣见状,无须多言,纷纷捐银。短短五日,筹得银钱一百二十万两。
    若有人此刻到访大周,便会发现,日常最为热闹的酒肆、烟花之地,近日来,却是冷落异常,几无人光顾。
    眼下的周国,便是呈现一股怪异之状。
    便若一穷困潦倒之人,口袋空空,却偏偏三餐无忧。
    周洹二国,便在此种疯狂、怪异之中,不断的出各自的经济骨血。
    终于,捱过了春耕,周国的米粮价格终于日渐走高,而洹国举国上下皆陷入亢奋之中,终于发现手中所捧的那碗米饭居然价值一两纹银之时,洹国坐不住了。
    史书有记:洹崇武历二十九年,洹派使臣出访大周。于大周朝堂之上,使臣疾呼双方贸易之互惠关乎两国福祉民生,却遭周国文官嘲笑。
    周臣言:洹之熟铁,去年初时,千斤一贯,今千斤六贯。贵国满口的福祉民生,仅限贵国乎?今贵国缺粮,周不计前嫌,供之,已是出于大义,贵使当知,贪婪无度,终伤自身。
    洹使无言,待其返回,周之米粮复涨。
    此刻,洹方略有醒悟,只是为时已晚,吞进去的,终究是要吐出来的,虽颇为不忍,却亦是无奈。
    洹之对策便唯有忍。
    忍过今年,待来年春耕,莫再将土地荒废了。
    而此种忍耐,终究如大坝泄水一般,待到水竭之日,便是大难之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