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节度使》第447章 阻断粮道

    半个时辰后,赵匡胤与曹彬会和,瞧见曹彬灰头土脸的样子,赵匡胤浓眉皱起:“你这是怎么了?”
    曹彬看起来虽有些狼狈,脸上表情却神采奕奕:“大帅,我刚才经过麓山时,受到吴军埋伏。”
    赵匡胤心中一沉,立刻回头看了一眼,脸上露出深思表情。
    “战况如何?”王审琦问。
    “交战一个多时辰,开始我军处于劣势,不过后来成功扭转战局,吴军见事不利,便撤退了,两边战损情况差不多。”
    “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吗?”
    “宣州。”
    赵普叹道:“我明白了,他们这支人马是用来堵住我军退路的,若是我们在铜陵战败,逃到此处时被他们堵住,恐怕要全军覆没。”
    王审琦冷笑:“只可惜他们输了。”
    “不,若是没有曹将军帮我们顶了这波伏击,以我军现在状态,恐怕还是要吃大亏。”赵普凝重道。
    王审琦脸色微变,赵普说的不错,与吴军正面那场决战,令士兵们体力消耗极大,对方以逸待劳,也许真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时,赵匡胤忽然开口道:“王将军,你派斥候去我军后方察看一下,斥候尽量放远一些。”
    王审琦脸色再变,点头道:“我知道了。”
    大军停留在原地等待着,赵普脸色十分凝重,吴军的难缠程度超过了他的预想,恐怕吴国将成为他们一统江南的最大阻碍。
    不久,斥候回来了。
    “大帅,后方发现吴军踪迹,不过他们已经在往回后撤了。”斥候说。
    “知道了。”赵匡胤挥了挥手,下令大军继续向池州进发。他决定尽快打下池州作为据点,重新筹划一下江南战略。
    前行没多久,前方一名将领来报,卢维义引宁国军向徽安府方向突围,负责包围池州的李处耘因为兵力不够,被他突围而去。
    赵匡胤摸了摸鼻梁,按照计划,此时王全斌应该正带领两万军队与徽安府方向派来的援军作战。
    若是卢维义这支部队突然从后面加入战场,恐怕王全斌的情况会十分不妙。
    “李处耘将军没有带兵追击吗?”赵匡胤问。
    “李将军占据了池州后,便派末将将情况告诉大帅,请示下一步行动。”
    “这种情况还请示什么?”赵匡胤大怒:“曹彬,你立刻带本部人马,去支援王将军。”
    曹彬领命而去。
    赵匡胤引大军继续前行,来到池州城外时,只见城墙上早已插上了赵字旗。
    “大帅,您回来了。”李处耘带兵出来迎接。
    赵匡胤看都没看他一眼,径直领大军进入城池。
    入夜时分,王全斌和曹彬都回来了。节度府书房,王全斌汇报着战况。
    “我军在石台县与吴军交战,经过一番鏖战,击败吴军,他们向祁门撤退。”
    “吴军十分狡猾,连连用假情报扰乱王将军,还想诈败引诱王将军追击,不过全部被王将军识破。”曹彬笑着说。
    他这次过去时,战争已经结束,得知战况后,他对王全斌十分钦佩。
    “为何不追击?”王审琦冷冷道。
    “彼时,斥候汇报,宁国军从后方而来。所以我没法追击,只能设下埋伏,与宁国军交战。”王全斌回答。
    “也就是说你让卢维义跑了。”王审琦语气不善。
    曹彬皱眉道:“副帅,王将军只有两万人马,而宁国军有近五万人,他在伏击战中,歼灭宁国军一万多人已经很不容易了,您……”
    “你闭嘴!”王审琦怒道。
    嘭!
    赵匡胤用力拍了下桌子,虽然没有说话,警告的意味却十分浓厚,王审琦脸色通红,甩袖离开了书房。
    王全斌皱了皱眉,据他了解,王审琦虽然一向自视甚高,对人刻薄,但也不至于会有刚才那种态度。
    再看赵匡胤和赵普的神色,看起来都不太好看,他询问道:“大帅,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赵匡胤调整了一下情绪,缓缓开口:“吴军加强了长江封锁,我军的粮草已经无法运送过来了。”
    “那打下池州,应该会有粮草吧。”王全斌急问。
    “卢维义那厮,离开池州时,将粮食全烧了。”赵匡胤声音低沉。
    “那池州其他县城...”
    “没有,所有府库中的存粮,都被他转移到池州了。”赵匡胤语气中蕴涵着怒气。
    “那我军粮草还能坚持几日?”
    “半个月。”赵匡胤开口前迟疑了一下。
    王全斌心中一沉,也就是说,若是半个月内,他们无法打下城池获得粮草补给,将要不战自溃了。
    ……
    祁门县,将军府。
    罗泰实在不明白宋宣刚打了败仗,为何还能笑的这么开心。
    大堂内,一张圆桌上摆了一桌接风宴席,这是为宁国军节度使卢维义准备的,
    他率领三万多宁国军投奔吴国,极大的增强了徽安府的防御力量。
    宴席上,卢维义和宋宣相谈甚欢,二人都是一方节度使,如今又都归降了吴国,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早就听闻宋兄大名,一直无缘得见,想不到今日能在此处与宋兄把酒言欢,真是人生一件快事!”卢维义大声道。
    “卢兄客气了,卢兄当年在池州被唐军围攻一个多月,却仍能守住城池不丢,这一战天下闻名,宋某人早就想结交卢兄了。”宋宣夸赞。
    “宋兄过誉了,只可惜池州还是丢了。”
    “卢兄当机立断,撤离池州,实乃明智之举。而且若非卢兄来的及时,让周军无暇追击我军,只怕我军损失还要更加惨重。”宋宣语气诚恳。
    卢维义摆了摆手:“宋兄客气了,你们本就是为救我而来,我若是还龟缩在城中,那像什么话。”
    “卢兄虽然丢了池州,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依我宋某人来看,吴王殿下雄才大略,迟早能统一天下,将来开国功臣之中,必有卢兄一席之地。”宋宣微笑道。
    “说的对!”卢维义大声称赞:“实不相瞒,我卢某人这辈子就佩服吴王一人而已,能在他麾下效力一直是卢某平生的心愿!”
    “来,干!”宋宣举杯。
    “干!”
    罗泰听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觉得十分荒唐。
    明明打了败仗,却在这喜笑颜开的喝酒,嘴上虽然说的好听,可真想为吴王殿下效力,难道不是应该想办法吸取战败教训,下次再设法取胜吗?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说:“两位将军,我有些不胜酒力,先告退了。”
    离开大堂,他径直来到城楼之上,站在此处吹着冷风,他心中的抑郁总算减轻了一些。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转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副将潘跃。
    “将军,您刚才怎么走了?”潘跃不解。
    “有些烦闷。”罗泰随口道。
    潘跃笑道:“将军,您可知刚才宋将军和卢将军说的那些话,主要都是说给您听的?”
    罗泰猛然转头过去,愕然道:“为何要说给我听?”
    潘跃暗暗一笑,他之前就猜测罗泰没意识到这点,果然被他猜中。
    “您可知道,在他们眼里,您是君上的亲信,他们想借您之口,以表忠心。”
    “原来如此,难怪我总觉得他们在偷偷看我。”罗泰抓了抓头。
    “将军,末将以为您应该给君上写一封塘报,相比宋将军的塘报,君上应该更希望看到您的。”潘跃提议。
    罗泰明白了什么,看了潘跃一眼,开口道:“你来找我为的就是这事吧?”
    “这只是其一。”潘跃认真道:“刚刚斥候传来消息,周军尽起八万大军,向饶州而去,池州只留下两万人,由王审琦镇守。另外周军向百姓强征粮食,池州不少百姓向咱们徽安府逃来了。”
    “看来周军缺粮了。”罗泰望着西边方向,忽然想到了萧十郎。
    真不知是他指挥得当,还是本国战船精良的缘故,竟然能逼得周军运不来粮食。
    当夜,他写下一封战报,将作战情况和周军动向汇报给了杭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