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割韭菜》第224章接着杀

    到底如何鞭尸?
    难道真的要将那些无头尸体抬过来用鞭子抽?
    当然不是。
    这里的鞭尸,是指杀完人,让大家一起来总结这些人的罪行。
    一句话:作总结。
    任何事情,都分三步:计划、执行和总结。
    缺少总结,就无法从中真正吸取教训,从而无法避免以后重复发生。
    所以,在崇祯五年的新年来临之前,崇祯出了一道题。
    什么题?
    兵部贪污抚恤金案为什么会发生?
    它坏的影响有哪些?
    以后该如何避免?
    三个题目,印刷出来。
    顺天府的官员全部要做题。
    大明朝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但没想到有朝一日,还得做题。
    而且要做如此古怪的题目。
    但这是皇帝亲自出的题目,由吏部下发到所有官员,进入到吏部对官员的考评中的。
    所以,有许多人做的非常认真。
    有些人就做的比较痛苦了。
    时间推移得非常快,转眼已经到了过年。
    今年的北京城格外的冷,北京城的官员寒蝉若惊。
    但边关将士却有了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加俸禄!
    所有边军,在原有的基础上,加0.5两。
    不要小看这0.5两。
    边军俸禄非常低,一般在1两左右,0.5两对他们来说提升已经非常大。
    而对崇祯来说,就是增加几十万两的负担。
    这个决定让户部直跳脚,毕自严高呼:陛下,没钱了没钱了!
    没钱了?
    不存在!
    刚抄了那么多人的家。
    且不说那批抚恤金,就说这么多大臣、乡绅、地主,原有的家产加起来,也有个一百多万两了吧。
    这事户部、东厂都已经在统计了,银子也在路上。
    总之,再穷不能穷边防。
    今年又打了胜仗,又清查了贪腐军银,再来个加俸禄,大家自然是高兴得很。
    正月初一,朝臣们入宫给皇帝和皇后祝贺。
    崇祯摆下宴席,宴请了大臣。
    气氛也慢慢轻松下来。
    只是最近吏部就要加班加点了。
    牵扯到那么多官员去职,肯定要补人。
    廷议上又是一阵口水之战了。
    再加上兵部开始往枢密院转移,难免引发诸多不满。
    于是,这廷议就变得相当热闹起来了。
    兵部尚书王洽袖口掉下来一根棒子,他非常客气地说:大家不要紧张,我最近腰背不太好,这是随时捶捶背的。
    兵部侍郎范景文的袖口掉下来一把铁锤,他也很礼貌地解释道:和王部堂说的一样,我最近腿脚不好,捶一捶,捶一捶。
    于是,气氛热闹且“融洽”,大家能动手就不要动口。
    据说椅子坏了好几把,司礼监的人吓得狼狈逃出去。
    方正化还专程跑到皇帝那里去告了一状。
    崇祯听完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让太医院的人去问问,看谁要不要送点药过去。”
    “皇爷……”
    崇祯挥了挥手,继续写他的东西。
    “对了,从明日起,廷议外面安排一些大夫,提前准备好药。”
    方正化:“……”
    皇帝不是很想让官员们守规矩的么?
    怎么现在官员们在廷议上互殴都不管了?
    这不废话么!
    刚砍了那么多脑袋,人心惶惶的,总得让他们发泄一下吧。
    大家都是血肉之躯,谁还没点情绪?
    也不能完全不拿人当人。
    不过打完后,必须给结果。
    该补的人得补上,该扩大的编制也得扩大。
    该写的题目也得写。
    时间过得飞快,总体来说,朝堂上的气氛慢慢在缓解。
    但没有人知道,崇祯四年年底的兵部案,其实才是刚刚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
    一口气杀了那么多人,又抓了地方上那么多乡绅、地主。
    这事的影响力,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只不过现在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再加上边关稳定了,崇祯现在完全有精力腾出手来。
    朝廷新政与旧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在崇祯四年,被掩盖了。
    原因有两点:
    一、边关战事成为朝堂主要注意点。
    二、新政的具体落地仅仅只是在顺天府、陕西,山西部分地区,并没有被强力推行出去。
    但是,现在的局面已经不同了。
    正月十六日,内阁提交上来了各地官员的政绩汇报。
    皇帝就坐在乾清宫里,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看完后已经面色铁青了。
    “周延儒!”
    “臣在!”
    “国立北京大学还要扩招,必须立刻扩招,另外,天津大学、太原大学、济南大学,都立刻给朕开起来,朕要这些地方的大学在今年六月的时候开始招生,内阁要提报名额。”
    “陛下,这恐怕……”
    崇祯强行打断了周延儒的话:“这件事不必跟朕讨价还价,朕这里没有退让的余地!”
    “朕也不会妥协!”
    “将今年政绩不达标的官员全部撤了,换人!”
    “可是,陛下,这里面有一些特殊……”
    “换人!”
    “是!”
    里面有一些特殊原因没有完成目标的,崇祯知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
    他前世就是从基层做起的。
    但问题就在于,现在不是去细究的时候。
    如果现在他听没有完成的原因,再酌情考虑,那对不起,每一个人都能扯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而且听起来都十分有道理。
    这样的话,基本上就不了了之了。
    一旦不了了之,朝廷的威信何在?
    所以,这不是会不会错杀好人的问题,这是朝廷权威的问题。
    从大的层面来说,对内整顿行政,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树立威信。
    速度非常快,正月十七日,关于免去所有政绩不达标官员的命令就出来了。
    一时间,再次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其实大明朝官员的政绩目标并不苛刻,而且这份上报上来的汇报里面有太多水份。
    所以真的要罢免,也罢免不了多少。
    大家震撼的是,这一次真的直接罢免了。
    还没完。
    等到二月底的时候,冰雪已经开始融化,户部的人突然接到命令,要出去查田了!
    新的农税已经颁布了一年多,去年交上来的税少得可怜。
    你要说没有问题,鬼都不相信。
    而且这一次户部是人是突然出去的,出去的非常快。
    不仅如此,在三月初的时候,崇祯自己也带着人,一路往西,到保定府、真定府一带。
    三月初的时候,已经春耕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