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从芯开始》第302章 天生垄断

    苏远山这句话一出口,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
    很早之前,西方经济学界就提出了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概念。
    攫欝攫。按照国际惯例,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而一个企业的RD水平,也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统计,去年国内的RD支出大概在220亿人民币左右——这算上了远芯和德仪签署的技术引进协议,和GDP的占比大概在0.64%左右。而这其中,远芯所提供的支出就高达20亿……
    意思就是,远芯一个单位,就承担了整个国内所有科研领域,所有科研单位投入加起来的10%!
    疯狂的扩张外加疯狂的投入科研,使得远芯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巨头。
    然而,同期的灯塔国,RD占比却已经达到了2.5%,支出更是达到了接近1800亿美元。
    200亿人民币VS1800亿美元——这便是差距。
    当意识到了这一点后,国内在今年也开始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特别是某些“有绝活”的高等院校。
    国家在挤出经费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各个科研单位和学校向远芯学习,坚定不移地把产学研之路走下去,并且走好。
    而要落实产学研……就再没有比远芯更适合的单位了。
    ……
    笑过之后,李克清便知道,这家伙果然如赵凯东所言的那样,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于是他便和T大的肖扬教授对视了一眼,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光盘和一叠文件。
    “这是目前我们的已有进度,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来设计机械原理。”
    苏远山虽然不是搞机电的,但他知道,机械原理搞定了,就表示机器可以“做出来了”。不过作为一个集成电路工程师,他更知道这种微米级的精密仪器可不是设计出原理就够了的,还要牵扯到大量的物理特性,别的不说,光一个散热就能要了老命。
    于是他马上问道:“机械特性都解决了?”
    李克清听苏远山一下就问道关键处,他收敛起笑,沉默了几秒后摇头:“我只能说,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材料特性,是可以过仿真的。”
    “意思是还没过仿真?”苏远山便望向曲慧——曲慧一直在负责机械CAD。
    曲慧摇头:“有些特殊钢材的特性还没有拿到数据,你得知道,那些都是进口的特种钢……”
    苏远山怔了怔,便轻轻叹了口气。
    这不怪李克清,也怪不着曲慧。
    作为一个落后国家搞出来的先进工具,要想取得那些在技术,特别是在材料和机械领域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国家和企业的信任,就必须做出牺牲和退让。
    这样说吧,志远的机械CAD为了出口,签署的协议可以说苛刻至极,差一点就成了开源软件了。
    所有的数据,机械CAD都无法收集和共享,且还开放了接口,让用户可以自己调整数据。
    而即便都这样了,机械CAD的国际化之路也依旧步履维艰。
    要知道,理论上,它可是可以用来设计上至飞机大炮轮船,下至机床汽车的工具!
    “没事,特种钢可以找霓国偷偷搞一点。”苏远山顿了顿道:“这样吧,我们先说一下,你们的打算是什么。”
    “嗯,我们的打算是三方合作成立个精密仪器厂。”
    “我知道。”苏远山点了点头,心说这不是废话么:“我的意思是,成立精密仪器厂之后,客户是面向谁?”
    “客户?”李主任微微一怔,马上道:“难道主要不是面向远芯,面向国内?要知道,国内还没有专业的精密仪器成产企业,更没有专业的光刻机工件台厂。一旦我们的双工件台成功,那就意味着我们将拥有领先世界的技术……”
    厺厽 笔趣阁 goafoto.com 厺厽。“这就对了。”苏远山舔了舔嘴唇,回头瞅见了曲慧的玻璃杯——她和周小慧一样,也是喝花茶,而且看样子刚泡着还没来得及喝。
    苏远山顺手抓过曲慧的茶杯,拧开盖子,往盖里倒了半盖水,抿了一口后道:“现在国内的光刻机,说白了至少还有五六年,甚至更远的路要走。”
    郑振川便咳了一声。
    苏远山呵呵一笑:“郑叔,你别咳,我说的是事实啊。”
    郑振川无奈道:“事实也不要这么直白嘛。”
    “嗯,那就委婉点——如果双工件台真的成功了,我希望它第一时间用在尼康或者佳能的光刻机上。”
    这一下,所有人都怔住了。
    曲慧马上反问道:“为什么?”
    “因为最先进的技术要和最先进的光刻机搭配才能更好的发展。”苏远山说着渐渐严肃起来:“我希望,相关单位要摈弃敝帚自珍的想法,多一点国际化的思路。”
    这时,一直在默默倾听的肖扬教授突然道:“你的意思是,这个精密仪器厂要引进外资?”
    “对,非但要引进外资,还要引进光刻机厂的外资。”
    “而且这个引进,并不是为了看着别人口袋里的钱,而是看着别人的资源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打败对手,并完成垄断。”
    曲慧听得眼睛一亮,猛地拍手道:“我明白了,你是要学EDA那样!”
    苏远山微微一笑。
    可不是么?
    ……
    接下来他便认真地看了双工件台的设计部分——然后他便很丢脸的发现,自己看不太懂,于是只好让曲慧和那位刘博士给自己讲解。
    而且因为工件台又是必须和光刻机的生产工序搭配,所以到最后郑振川也加入到了讲解中……
    即便如此,苏远山也只是勉强能听懂。
    巘戅笔趣阁戅。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在目前,根本就没人往双工件台那方面想!而且现在就难度而言,微米级的精度下,远没有后世纳米级的精度下困难。
    否则asml也不会垄断这玩意十几年——好吧,事实上是ASML已经垄断了光刻机领域,也变相地直接垄断了双工件台。
    如果现在双工件台能够成功出世,并与尼康,佳能,以及尚在襁褓中ASML等光刻机建立起“联姻”一般的关系,那么,它天生便会完成垄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