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多少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夕照蓝田

    杜英到底是桓温重点培养的人,因此这点儿还不算过分的要求,并不是不能理解。
    更何况话说回来,此战之后,杜英也会带着关中盟军队前来和大军汇合,自然也可以享受王师的一切待遇,包括兵刃冶炼之类的。
    所以这些技术或早或晚,总归是瞒不过杜英的。
    也没有瞒的必要。
    能够把关中盟的这些工匠的水平提升到军中工匠差不多的地步,那对于大军来说是,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少现在不是坏事。
    但是杜英的这个请求,显然也给桓温提了一个醒。
    杜英终归不是无根飘萍,最需要寻找到一个可以依附的地方。
    他的手中有关中盟,背后有凉州,只要他在自己这里混不下去,自然就可以另立门户,甚至大不了拍拍屁股回凉州嘛。
    以他的能力,保不齐又是一个凉州的谢艾。
    到时候会为王师进入凉州添加很多困扰。
    因此杜英现在获取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他尽快提升军队的实力。
    而提升之后,杜英是不是就会有别样的心思?
    自己到底应该是顺着他,给他更多的好处,从而将他彻底和自己捆绑在一起,还是大家就此划清界限,只是单纯的上下属关系,这样想要割裂的时候,问题也不大······
    桓温皱眉,他突然间发现,对付当面的蓝田氐人,还不如对付一个杜英来的麻烦。
    氐人再怎么强大,打过去就是了。
    但是杜英终归不一样。
    拉拢还是对立、信任还是排斥?
    再加上桓温本身对杜英的欣赏,这些情绪夹杂在一起,让桓温甚至忍不住感慨,为什么杜英就不是一介白丁呢?
    那样这就是一张白纸,还不是自己随意涂画?
    桓温心中叹息感慨之际,前方传来一声声欢呼。
    高武的旗帜已经飘扬在峣山营寨上,面对晋军的投石机以及弓弩手的联手打击,刚刚战斗中损失也不小的苻生,显然支撑不住了。
    同时,另外一边,桓冲的将旗也已经逼近苻苌的营寨,苻苌或许也是看到苻生撤退,知道自己的侧翼已经暴露出来,所以索性也选择后退。
    氐人骑兵在苻雄的率领下往来游荡,掩护后退的氐人步骑。
    并未主动反击。
    而高武和桓冲等人也不知道苻雄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此时自然以固守营寨为主。
    而戴施的进攻也同样迅猛,当然也是因为蓝田氐人守军担心转眼自己落入包围之中,所以选择从北侧撤退和苻雄他们汇合。
    自此蓝田各处营寨和蓝田城,都落入晋军掌控之中。
    蓝田之战胜矣。
    桓温当即丢开心中的杂乱心思微笑着说道:“贤侄,且随叔父一起前往营寨?”
    杜英拱手:“恭敬不如从命!”
    ——————
    不知不觉这场战斗也已经从清晨进行到了傍晚。
    营寨和城池的攻破,也总算是让桓冲他们不用按照军令状“掉脑袋”了。
    这一战双方最大的损失实际上出现于营寨外一开始的战斗中再之后晋军进攻营寨,氐人也就没有了多少抵抗斗志。
    此时,晋军将士已经开始收敛袍泽尸骨。
    杜英和桓温策马穿过曾经的战场,看着遍地狼藉。
    杜英指着不远处晋军将士尸体非常密集的地方叹息说道:“如果小侄没有记错的话当时苻生就是在这里突入王师军阵的,多少王师将士前赴后继,总算没有让苻生逞凶。”
    “到底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物。”桓温淡淡说道,“可是就跟当年的楚霸王一样,个人的勇猛又如何比得上万众用命?难道真的以为天下有‘万夫莫挡之勇’?那恐怕是因为他面对的并不是一万个真正的将士。”
    杜英点头,当时苻生冲阵的声势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要是换做平民老百姓对上他,恐怕就算是有一千人甚至真的有一万人,也一哄而散了。
    从众心理罢了。
    只可惜对付他的也都是一个个敢于牺牲的真正战士。
    而杜英更加感兴趣的是桓温的态度。
    一个人终究不能抵挡万人。
    一群人的力量,才是更值得重视的。
    能有这种想法并且面对强敌仍然不动摇的将领,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帅才。
    这也是需要杜英学习的地方。
    夕阳洒落在战场上,桓温和杜英放弃骑马,沿着并不陡峭的山坡缓缓而上。
    乱石嶙峋,尘土飞扬。
    站在山坡上向上看,营寨之中犹然黑烟滚滚,是火焰还没有熄灭。
    而从山坡上回首,乌鸦横飞,残阳如血。
    战争的残酷,已经彻彻底底的展露在杜英的面前。
    但是他也清楚,这残酷,终归是自己无从逃避的。
    甚至自己还要一头扎入这血色残阳之中,闯出来一条道路。
    ——————————--
    蓝田为晋军所有,自然是入武关之中的大捷。
    王师上下,一片沸腾。
    同时因为王师缴获了不少氐人和羌人偏爱的牛羊,再加上从南阳那边过来的新一批的粮食送到,所以桓温也索性大方的不再管控粮食,犒赏三军。
    除了不能饮酒之外,敞开了吃喝。
    血色夕阳褪去之后,阴暗的天色又旋即被通明的篝火点亮,渲染上了不同于血色的淡红色火光。
    桓温既然答应了给关中盟俘虏和兵刃,自然也不会食言。
    朱序作为桓温安排得“陪同人员”,直接拿到了桓温的手令,带着王猛和任群等人去办理这件事。
    战斗结束之后,谢奕的任务自然也就完成,因此也不再于蓝田以北逗留,不然就要变成他独自面对撤退的氐人大军了。
    返回营寨之后,谢奕就听闻了这个消息,自然也为杜贤侄能够立功并且获得桓温的赞赏而高兴。
    考虑到关中盟在大营之中的人手尚且不足,他还专门叮嘱任渠带着人去帮忙。
    有桓温手令开路,又有谢奕的人在旁边撑场子,就算朱序只是一个校尉,却也没有人敢于从中作梗。
    反倒是杜英,一下子没有事了。
    他自然先去寻找谢奕,自然要表示感谢。
    还不等杜英抵达谢奕的营帐,就看到站在营帐前的两个人。
    杜英不由得奇怪,周围的谢奕亲卫都远远退开,这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小秘密,亲卫也得回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