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四百零五章 皇子各不相同

    看着李治的小脑袋,当然人射箭的时候你不可能精准地知道抬高几度才能射中目标。
    老练的弓箭手也都是凭借经验与感觉来得。
    倒是一些攻城器械比如投石机,设计云梯的长度,还要根据城墙的高度。
    这些都要用到几何学。
    其实老祖宗早就知道了这些。
    李正说道:“你可以从最简单的三角算起。”
    “三角?八角”
    “和八角那种药材不是一类东西,我说的三角形。”
    “嗷。”
    李治点头一边往嘴里扒着饭食。
    李泰赶着夜色而来,“饿死我了,还有饭吗?”
    大虎从厨房里端来一碗饭递给李泰。
    李泰捧着饭碗狼吞虎咽地吃着。
    李治吃了饭便又去村子里找大牛,十二岁的李正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刨根问底的劲。
    都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恪几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
    给自己倒上一杯热茶,李正坐在躺椅上打算用看星星来打发这漫漫长夜。
    大虎吃完饭坐在一旁洗碗,李泰用竹签剃着牙齿说道:“括地志的事情我都安排好了,打发了一些人,留下来了一些人,现在编撰括地志的除了岑文本都是本王的人。”
    “嗯。”
    李正有气无力地应着。
    李泰又说道:“现在这个括地志没个三五年怕是编撰不好了。”
    说完李泰还有一些得意。
    李世民会看不出其中的问题吗?
    一个括地志编撰了这么多年。
    说来皇子也是人,也是李世民的儿子。
    作为皇帝当然也不想自己的儿子离开身边,尤其是嫡子。
    为了皇位永固,为了江山安稳。
    也是作为皇帝,亲情远没有江山社稷来得重要。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魏王殿下,你要不干脆不要做皇子了。”
    李泰苦笑道:“你要我和父皇都断绝父子关系?”
    李正惆怅说道:“这么下去也不是一回事。”
    李泰低声说道:“除非谋嫡?”
    李正冷笑说道:“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把太子殿下折腾下去,魏王殿下就可以继承大统,这样一来去封地的就是太子而不是魏王殿下,这样一来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李泰非常赞同的点头,“你看,你我之间还是很有默契的。”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在下脑子笨,怕是在这种事情上帮不了魏王殿下。”
    李泰连忙说道:“李正!听本王给你细细说来。”
    李正:“我没兴趣听。”
    李泰还是说道:“你能挣钱,本王有权力,你出钱我出力,岂不是一拍即合?”
    李正不屑一笑,“死胖子,你想找死不要捎上我。”
    李泰:“黄泉路上有你作伴,也不枉此生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李泰这个家伙对太子之位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
    真要亲兄弟之间倒戈相向也未必见得两兄弟下得去手。
    皇家的孩子不好教。
    深宫之内长大的孩子又没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难免性格极端。
    再看李泰的神情,这家伙哈欠连连吃了饭就想睡的模样。
    其实李泰也不见得和李承乾有多么地水火不容。
    顶多就是两兄弟之间的较劲而已。
    只是这种较劲在李世民的养蛊方法之下,很容易养出问题。
    注意到李正的目光,李泰问道:“你为何这么看着我。”
    李正叹息道:“难道魏王殿下没有感觉到,我的目光是在关爱智障人士吗?”
    回味着李正的话了,李泰思量再三说道:“李正,你刚刚那句话在数落本王对不对?”
    李正稍稍拱手,“在下岂敢。”
    “你明明就在数落我,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是不是觉得本王是个傻子。”
    “魏王太抬举这个称呼了,傻子怎么能和魏王殿下相比。”
    “……”
    李泰扭头离开,走到李正的房间打算再找一本书看。
    王鼎回到宫里,把手里的腊肉交给了内务府的后厨。
    太监们的用食,宫里都有规定,又是陛下身边走得最近的太监。
    内务府的人不敢怠慢。
    等到蒸好的腊肉和一碗黍米饭放在面前,王鼎自语道:“这长安令也真是的,老奴明明说了不喜欢吃猪肉。”
    王鼎夹起一片腊肉放入口中品尝,神情有些讶异。
    又带着米饭吃下一片,神情舒坦地开始大快朵颐。
    作为皇帝身边的太监,平日里收得好处不少。
    有人想要打探陛下的心意都会送点银子。
    这种事情王鼎已经麻木了。
    每一个送过银钱的人都会记下来呈给陛下。
    倒是李正送的这条腊肉味道出人意料的不错。
    相比银钱,这样一条腊肉吃着心里舒服。
    至少能够切实感受到李正的好意。
    这条腊肉的事情就不用告诉陛下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王鼎趁着陛下还没醒就来到了立政殿外。
    殿内的宫女正在给李世民穿着衣服。
    站在门口,王鼎说道:“陛下,昨日长安令说可以派出一部分护卫前往突厥查探军情。”
    殿内传来了李世民说话声,“朕还以为按照李正这小子的脾性,会讨价还价一番,没想到答应得这么爽快。”
    王鼎躬身说道:“其实长安令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立政殿内安静了好一会儿,才传来了李世民的说话声,“什么要求?”
    王鼎朗声说道:“长安令说了,派出去查探军情的泾阳护卫队,不能由边军将领指挥,只听命长安令,并且回来之后也只向长安令禀报。”
    李世民穿好了衣衫走出殿外,黑着老脸说道:“李正好大的口气。”
    王鼎躬身说道:“这是长安令的原话。”
    “那日尉迟恭和朕说起,也是为了泾阳安全着想,泾阳有活字印刷术,朕自然不想泾阳出什么差错。”
    王鼎点头,“陛下想得周到。”
    “好心让这小子的护卫拉出去练练手,有多少卫府将士想要建功立业不得,这小子还在和朕提条件。”
    王鼎赔笑着说道:“长安令,年少气盛,想必以后会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李世民在立政殿外打着太极,这是陛下每日一早必须做的事情。
    每日早起半个时辰就是为了打太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