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风约》第一七六章 她接过那个精致的木头手枪

    第一七六章她接过那个精致的木头手枪
    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为给抗日根据地培养区、村干部和小学教师,县委决定在平顺境内的南消沟成立壶关县抗日高级小学校并决定让夏馨雨、宋世洪(女)两人主办教务,为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抗日高小校长由西崇贤村士绅平子衡兼任,鉴于当时形势,新成立的学校还得不断迁徒和转移。
    平子衡,又名平秉钧,西崇贤村人,壶关县著名绅士,经贾荣科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1940年3月被选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
    平子衡接受了抗日高小校长后,由于教材的缺陷,建议组织必须尽快调一部分教材来才能使学员们提高学习进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日籍教师不断向学生灌输奴化教育政策,磨灭他们的反抗意识,培植尽忠于“天皇陛下”的武士道精神,欲使之成为日本殖民主义者可以随意驱使的“忠良”奴才。
    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从事反日行动源于反日教育,而反日教育的直接表现就是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因为国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类教科书对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侵略者对教科书的修订问题极为重视。
    他们修订教科书其根本目的在于“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培养服从于日本侵略、殖民统治的顺民和为其掠夺我国资源服务的劳动力,用效忠于至高无上的日本天皇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军国主义文化取代中华文化,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
    日寇侵略县城后,下令关闭沦陷区所有学校,废止原先使用的一切教科书,大量销毁“有关三民主义、党义及其他与新国家建国精神相反之教科书或教材”,破坏原有的教学秩序,删减教学内容,暂时以《四书》填补课时,“以崇礼教”。
    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开始大规模删减原教科书,关于孙中山先生革命及建国的记述,完全删除。把东北四省划出中国版图以外,在地图上注称“满洲”,删除关于过去中日重要事件“甲午战争”、“九一八”等记载。
    删除其中涉及抗日、爱国方面的内容。所有教科书中含有“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孙中山”“国民党”以及“苏联”“战歌”等字眼的文章被删除殆尽。所有的课本中,鲁迅的、茅盾的,甚至冰心的文章都被删除。
    只剩下汉奸的文章,比如汪精卫的‘优胜劣败’论,大肆宣扬所谓“弱肉强食和法西斯主义“优等民族’统治世界的汉奸论调。
    在审查删减不合格教科书的同时,日本侵略者开始编纂适应其殖民统治路线要求的教科书,尤其是在“新学制”颁布施行之后,侵略者编纂的教科书在广大论陷区中小学校广泛投入使用,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
    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日寇不但在政治上强化掠夺,在文化教育上也是步步紧跟,对进步教材等书籍严查控制,使进步教材不能够顺利运到根据地和游击区抗日军民手里。
    就在前一个阶段,在新华书店张全忠的努力下,通过各种关系和各个关口运来了一批我们编制的教材,补充在根据地学校和游击区抗日军民手中。现在要开设专业的抗日高级小学校,来培养区、村干部和抗日积极分子,这一类教材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这个任务就落在了现任新华书店负责人的杜继周身上。组织派公安局负责同志李心良和侦察员栗旗书还有江滨同志到沙河县协助完成这次任务,一是把教材从沙河县游击根据地设法运来,二是保护各个区、村党员干部顺利通过敌人的封锁按时报到平顺南消沟抗日高小学校学习。
    一九三九年,中国共产党在沙河县创立太行区抗日根据地,为冀西专区所辖。沙河地处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接壤地带,是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和支点,位于太行山东麓,西与壶关、平顺毗邻。一九四一年九月,中共设置晋冀鲁豫边区,设太行区,沙河属太行六专区。
    “七七事变”后,江滨跟苏召兄随三科纺织厂的同志们转移到沁县杨寨村,一年后又转移到河北沙河县,在那里成立了妇救会,她们和同志们一块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一块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为八路军做军鞋。
    她们参加了沙河县独立营,在晋冀豫边区的三岔口一带活动。四〇年江滨被组织调回壶关参加妇女工作。这次组织派她去,一是她对沙河县那一带熟悉,还能找到苏召兄游击队帮忙,二是她的未婚夫夏馨雨也是抗日高小的主要领导。
    他们从根据地一路往东出发,路上他们说说笑笑,很是轻松,大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路上,他们各自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在不知不觉中走的飞快,三天后他们到了河北跟山西的地界三岔口一带,被在那里巡逻的游击队查住,将他们带到了王茜村。
    游击队政委是个中年人,江滨认不得,她说认识苏召兄。
    等叫来苏召兄,她便跟政委说:“这不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个刘保杏,刘保蝉的姊妹。”
    苏召兄又跟江滨介绍那政委:“这是尤政委,当年他跟你的两个姐姐都在义和团跟洋人开过战。”
    “我叫尤岗,你的父亲刘掌柜可好。”
    “好好,你还认识我父亲?”
    “当年在游风约见过。你两个姐姐刘保童、刘保蝉还有那个香黛呢?”
    “她们也在游风约四地委哩,保护首长呢。”
    “还有香玉、香桂呢?”
    “听说她们做了当年壶关县县长的姨太太,现在随夫回乡了吧。”
    “哎!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尤岗感慨道。
    他们寒暄过后,苏召兄跟江滨道:“又一年多了,你跟夏馨雨登记了吗?”江滨跟夏馨雨在沙河的时候,苏召兄还是她们的介绍人呢。
    “没有呢,要是登记了,还能忘记你这个媒人。”江滨笑道。
    “那也不可能,你要在壶关登记了,能专门跑来这里通过敌人的封锁专门告我一声?”
    “最起码也要给你带个信呀。”
    “不要忘记我就行,等打走了小日本,到了壶关,你两个在我面前再补办一次。”
    “要不,我们就等你回来再登记吧。”
    “那可不行,现在正当时期,这比我要晚多了,我十四岁就做了童养媳,要把握好火候呀,革命者成了家也算是对革命负责呀,你看我,万一那一天牺牲了,我的儿子还会继续革命。”
    “臭嘴呀,我们都会活的好好的。”
    到了晚上,组织上给他们弄好书籍,安排苏召兄带领几个游击队战士护送他们顺利通过三岔口,只要过了三岔口就能顺利到达壶关。
    在告别的时候,苏召兄突然叫住江滨,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她亲自做的木头手枪交给她:“这是我在这里学会的一个新鲜活儿,其他的我什也没有,什也不会,你把这个带回去,如有机会的话到好牢村见到我的儿子给他,我儿子现在也该有四五岁了,等他长大了也知道有个在河北专跟鬼子打游击的大脚妈妈。”
    江滨发现苏召兄眼里噙着的的泪水就要流下来,但她还是忍了回去。江滨接过那个精致的木头手枪,感觉沉甸甸的,她到忍不住哭了,扑上去抱住苏召兄,吟吟地说道:“好姐姐,你一定会回来的,我等着你回来,我们一起去看你的儿子,亲自把手枪交给他。”
    出了三岔口,他们沿着来时的原路返回到了三区盘马池,组织上派县府武装科长马千里专程迎接他们,马千里是哈尔滨人,大学生,一月份调来壶关任县府武装科长,这些课本书籍就是文化人的事情,马千里还有进抗日高小代课的任务。
    他们来到盘马池已经是早上八九点钟,马千里告诉他们,各区村的骨干都陆续集中到了泽井村,因为泽井村六月初六唱戏过庙会,趁着人多人杂让大家分开带书籍到南消沟报到。
    这时杜继周见大家不休息就要动身,便说道:“我的任务也顺利完成了,你们准备一下去泽井,我就不跟大家相跟了,我得回书店当我的大掌柜了。”
    大家送走杜继周,便带上书籍及时动身,午后到达泽井。泽井是县东北一个比较大的村庄,也是通往我抗日根据地的大门,为了使学员们能够顺利地到达平顺,县委书记李泽和县长侯国英亲自在这里召开学员启程大会,会后不在泽井停留,即时动身,正巧由杜继周他们把学员的书籍也取了回来,当场由学员把书籍带回学校,以减少专门运送的风险。
    李心良、栗旗书回到泽井后,立即就进入了保护领导,保护会场安全的一级战备状态,经验告诉他们,特别是在这个时候,正是特务汉奸活动抢功的时候,他们就像蛀虫一样就在你的心窝里生存者,让你防不胜防。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提高军民的抗日积极性,有些会议还得开,即使知道敌人会来,也不能一直躲着他们跑。
    会议由县府武装科长马千里主持,县委书记李泽讲话:“同志们,自抗战以来,日本侵略者不但在军事上对我们实行铁壁合围,在政治上实行强化治安,而且在文化教育上也实行教材封锁,学校封锁,妄图把我们中国人民变成他们彻彻底底的忠顺良民,变成奴隶,任从他们宰割……
    上级要求我们,在搞好武装建设的基础上,还得搞好文化建设,要让我们根据地、游击区甚至敌占区的抗日军民学习我们的国语,学习我们中国的文化知识,跟侵略者做好长期的战斗准备……
    今天,我们从各区村选拔上来的骨干同志们将要奔赴根据地抗日高小学习文化知识,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回来后当好我们的老师,让我们壶关所有的地方都有我们的革命老师……”
    村外面,李心良和栗旗书带着他们的侦察排在巡逻,来到西崇贤村口,看见苏大本和黄山民兵小分队。
    栗旗书认不得苏大本,李心良跟他们做了介绍。然后问苏大本:“苏主席怎在这里?”
    “保卫同志们吧。”苏大本道。
    “你?”
    “怎么了,我就不能做保卫工作了。”
    “……?”
    苏大本领他往前走了几步,指着那进泽井村的必经之路说道:“看得出来吗?”
    “看出来什么?”李心良又仔细看了一眼,见什么也没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