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风约》第一六六章 她们来到县长面前行了个军礼

    第一六六章她们来到县长面前行了个军礼
    在山上埋伏的这支小队是常行壶关国民党机关驻扎在离常行五里地的行头村保安营的,他们是奉命来这里堵截一伙偷着给壶南倒卖煤炭的可疑分子,并没有说明这真正是一伙什么人,只是命令要抓活的。
    这个排长姓李叫喜堂,是黄山一带人,是二十七军征兵征来的,在跟鬼子打仗的时候很勇敢,混了个营副。
    就在李喜堂大大咧咧来接栗旗书手里的票子的时候,栗旗书突然用左肘将他的脖子掐住,右手掏枪顶着他的脑后悄声说道:“老子是八路,让你的人退后,不然你的脑袋先开花。”
    李喜堂被栗旗书死死地卡着脖子,面朝他的队伍,他被掐着说不出话来,只是朝他的兵摆着手不让乱来。
    栗旗书急忙松开他的脖子,让他说话。
    “不……,不要乱来啊!兄弟们!是八路军大哥。”
    跟周刚在一起的那个排长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早被周刚制服了。
    李心良护着侯县长急忙往后面退,他也从身上掏出枪来,只要发现对方队伍里有人举枪,他会马上开枪的。
    保安营的那些兵大部分也都是本地人,听营副说是八路军大哥,即使想开枪也不敢了,他们一是敬重八路军打鬼子;二是知道八路军厉害,不是一般的老百姓,都怕吃亏要了自己这条小命。
    忽然在李心良的身旁“嗖”地窜过来一颗子弹,他没有发现那个举枪的,响声真是从那里发出来的,他急忙护着侯县长,即使自己挨子弹也得保护好县长。
    又是“嗖”的一声飞过来一颗子弹……
    突然从枪响的地方传出“诶呀!”一声,就见一个兵在那里叫。
    原来在保安营兵的北面山坡上出现了几个人,那个开枪的营兵是山坡上的人打的。
    这一枪打准了那个开枪的营兵,正准他的手腕,原来他拿着的是一支手枪。
    其余的营兵见状纷纷将手里的枪放下,都怕被东面的几个给他们一枪,他们手里拿着的可是德国汉阳造。
    只见他们几个拿着枪跑下山坡。
    栗旗书让李喜堂命令放下枪的营兵排好队,双手包头站在一边。
    开枪的是两个人,他们都有手枪,还是20响的盒子炮。
    从北面山坡下来的几个人都穿着黑色紧身衣,头上戴一顶鸭舌帽,显得风华无限。
    “小妈!”栗旗书几乎喊出声来,他老远就认出其中一个是香黛,他在游风约见过她一次,虽然现在她跟父亲没有再走到一块,可她曾经是他的小妈。
    她们来到侯县长面前,行了个军礼。
    “你们?”侯县长不知所云。
    “她们是锄奸队的,是我们的巾帼英雄,个个都有武艺。”李心良过来解释道。
    “你们怎么来的?”李心良问刘保蝉。
    “我们是王区长派来暗中保护领导的。”刘保蝉道。就是王强,她没有提刘达飙,刘达飙是她妹夫。
    领导们执意要在这个是非之地给同志们做表率,以提高军民的积极性和生存希望,能够跟领导们一起自力更生,共渡难关。为了领导们的绝对安全,吴树修让王强、刘达飙找些有能力的同志暗中保护,以防万一。刘达飙一下子就想到了游风约的刘保蝉她们。
    侯县长跟已经放下武器的行头保安营里的那个李喜堂讲了当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八路军对与人民为敌的国民党顽固派的宽大政策,然后把枪交还他们放他们回去,只押走两个伺机开枪的特务。
    经过审讯,两个开枪的特务交代,他们是被常行公安局收买的,只是奉命暗中监督保安营的这次行动,如遇到紧急情况准予开枪,不留活口,其余的他们啥也不知道。
    事后,针对这一事件,大家避开领导在一起开了个碰头会,李心良首先怀疑这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敌人好像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身份。
    周刚道:“那真是太悬了,也多亏那几个女同志的及时出现,不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负责安保工作的栗旗书只是点点头,他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个熟悉的面孔,他肯定自己没有认错,他上次发现的那个人就是栗旗尚,似乎那个人也发现了他,若是栗旗尚的话,他也会第一时间把他认出来,可是这一次怎没有再见呢?
    “咱们这里听说有栗旗尚这样一个人吗?”栗旗书问周刚。
    周刚看了看李心良,他摇摇头:“我们来之前大部分同志都变动了岗位,也许王强、刘达飙他们知道。”
    在新城挖煤的同志们,一面挖煤还一面发动群众,成立武装保卫太南根据地,保卫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保卫矿井不被破坏,不断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各种挑畔。渡过了各种困难,巩固壮大了抗日革命根据地。
    现在新城小煤矿已经正式投产出煤了。根据地的同志们基本上解决了烧煤的问题,还解决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开支。
    当时还面临着一个冬季同志们食盐和棉花布匹等问题。
    在游风约(晋庄东南东北)以外的一切食盐、棉花、布匹、煤油、麻油以及粮食都被鬼子严格封锁。
    如游风约以西的村镇:晋庄、崇贤、辛村、常平、固村、流泽、柏林、黄山、冯坡等集市一切主要食品和过冬物料都被鬼子没收,抢劫一空。不让游风约根据地的军民接触到任何紧缺必须品。
    负责后勤工作的张树芝急的焦头烂额,不知该从那里着手,这不是到常行挑煤,那面有我们的同志化装成群众送到封锁线,这还遭到行头独立营的伏击,亏是王强、刘达飙派来刘保蝉她们暗中保护。
    食盐布匹棉花这些紧俏货得到县城、府里(长治)才能找到货源,即使找到还得运回根据地。
    于是张树芝便去找王强。
    王强一见张淑芝就猜出了他的心思,关于这个事情他跟侯县长已经回报过了,完成这个任务还离不了刘达飙。
    当时侯县长还不知道刘达飙的小舅子在红部担任鬼子的商会会长。
    侯国英知道这是件棘手的事,虽然是条捷径却风险太大,那可是鬼子的首脑机关,万一那个刘保山不认他刘达飙这个姐夫呢。
    张树芝跟王强到武工队去找刘达飙,他欣然答应了。他可是自鬼子二次占领县城后还没有见过这个汉奸小舅子,岳父刘福禄因为他生了气回遥镇新宅再没有回来过。
    岳父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大儿子刘保金在七七事变后就没有来看过他,现在唯一的儿子就是老四刘保山了,却背着一个汉奸的罪名。
    刘达飙既是刘保山的姐夫又是他大舅哥,就是冲着妹妹刘宝贝也得趁这个机会去见见刘保山,他估计刘保山还不会将他怎么样,他也想劝说他不要死心塌地为鬼子卖命,给自己留条后路。
    张树芝带着几个人跟刘达飙潜入县城,西街张秀山参军走后他家通往城墙外的那条暗道就是刘达飙知道,他们没经过城门就顺利到了县城。
    张金堂已经通过我们的关系知道刘达飙他们要来找刘保山,城里的内线同志已经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刘保山就住在西街一家四合院里,外面有岗哨,白天在红部上班,张金堂在后厨,他在商会,二个人几乎每天要见面。
    这次张金堂知道刘达飙是来为根据地解决过冬的食盐和棉花布匹的,他告诉刘达飙,刘保山办这事是举手之劳,他在红部混的很油滑,到没听说他干什么对不起祖宗的坏事。
    他之所以跟刘达飙说这些,就是要让刘达飙掌握刘保山最基本的信息,心里有个底儿,不要像对付那些死心塌地的汉奸那样,没有商量的余地。
    白天是没有机会进去刘保山的四合院的,除了有门岗外,四合院里也有男丁和女佣,一副府邸的景象。
    到了晚上刘达飙让张树芝在安排他们的地方等候,他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入刘保山的四合院,他要亲自去见见这个让鬼子器重的商会会长。
    刘达飙那年在游风约虽然没有学到过虎掌豹腿的真功夫,像攀墙入宅的这种小把戏还是学的得心应手,很轻松就攀入四合院。
    按理说妹妹刘宝贝做了他的媳妇,他这个大舅哥第一回见面该是有礼有节的拜访才对,可他的身份不一样,他这次的任务也不能儿戏,他是鬼子的商会会长,是汉奸,而他是代表八路军来跟他见面,为八路军办事的,是刀对刀枪对枪,你死我活的。
    四合院楼上楼下有不少房间,张金堂告诉他刘保山住的房间,他既不在正房也不在耳房,而是住在西房。
    刘达飙径直到了西房,屋里还透出灯光,他没有选择在夜深的时候,那个时候反而会惊动门外的岗哨或者院子里的家丁,他的目的就是第一面能见到刘保山。
    他迅捷侧身进的屋里,撞见一位打扫房间的女仆,她同时也发现了刘达飙,正要喊叫,刘达飙已将她的嘴堵上,拖至里屋,悄声在她耳边说道:“别出声,我是刘宝贝的哥哥刘达飙,我只想见刘保山,不想杀人。”说着还给她亮亮手里乌黑发亮的驳壳枪。
    女仆一看手枪,也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使劲点点头。刘达飙松开手,那女仆也听话,悄声告诉他:“宝贝姐跟老爷都在下面。”
    “下面?”
    “地下,屋里。”
    “地下室?”
    女仆点点头。
    “带我下去。”
    女仆带他进了另一间屋子,指指在墙角竖着的又高又大的橱柜,刘达飙开开橱柜,发现有暗道,知道这是通往地下室的,心想难怪他不住正房,原来这里有机关,这小舅子也真是费心了。
    到了地下室,发现灯亮着,妹妹刘宝贝在幔帐旁坐着,她认出了刘达飙,明显沉稳了很多,但还是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问道:“哥怎是你?”。
    那女仆扭身就要走,被刘达飙拦住说道:“你等会离开。”他还怕这女仆有心眼,万一上去了再出了问题。
    “保山哩?”刘达飙问还在愣神的妹妹。
    “他——他还没来。”刘宝贝说,显得很镇静。
    “我不是来找他算账的,是来帮他的,我是你哥。”刘达飙道,他一见妹妹就觉得有问题,再说他了解妹妹,刚才的一举一动分明在说谎。忽然发现手里还拿着家伙,便收了回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