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风约》第一五〇章 他认定是新宅早有人盯上了

    第一五〇章他认定是新宅早有人盯上了
    申保菊被申保顺送回到桥头后,终日闷闷不乐,感觉啥都干着没心情,脑子里一直飘荡着那些“同志”的影子,特别是她一直惦记着的申保顺,揪着她魂不守舍。
    可是,从去年到现在,大家都老是依靠她做这做那,对她又是那般的信任,她感到自己的价值比金子还值钱,似乎这种责任比什么都大都重要。
    在牛居村那些领导们安排保顺亲自来送她,她知道这里面不单是送她那么简单,而是要她再听听申保顺给她的叮嘱,这些领导们、同志们就像她肚子里的蛔虫,对她的心了解的是一清二楚。
    其实看着他们一个个对她那种信任而应许的目光,即使没有保顺的话她也会按照他们说的做的,因为她前前后后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单是能得到大家对她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保顺对她的认可,每做完一件事她都能从保顺的脸上看出来。
    她感觉一个人虽然是孤独了点,但是心却是热乎乎的,好像保顺跟那些同志们都在时时刻刻看着她,都在她的周围把她围的严严实实。
    她要认真按照保顺叮嘱她的那样,生活和平时一样,不要让任何人看出她的心里还装着关于同志们的事。她回娘家走了几天,帮助家里推碾子扫灰土,给自己也准备好了过年的东西,浑身散发着一种年味。
    正月十四这日傍晚,丈夫小记忽然扒墙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人,比小记高半个头,很壮实的一位小伙子,他在墙外搭墙上接过来一个包,然后一骨碌翻墙进来,再把那包拿进屋。
    那人从包里掂出一瓶白酒和一包熟肉来放到屋子里的桌子上,然后跟保菊搭话:“嫂子过年过的还好吗,你看申队长这么忙,过年也没顾上给嫂子送些东西。”说着把那包提给保菊。
    申保菊斜眯了一眼,包里还真是好东西,有纸包的肉、粉条还有核桃、软枣、花生等。心想:这小记今年是咋了?以前哪年给家里送过东西呀,就是有东西也是自己喝的酒和配酒的菜。
    来了人就是客,申保菊搭讪着话给他们到了两杯水端到桌子上,她知道小记只要手里掂着酒回来,就要先喝酒,有什么事都要放在喝酒后面。
    他也不管介绍随自己来的人是谁,撑开包着肉的纸,用手捻着一块就往嘴里送,那个小伙子急忙给他倒酒。申保菊想这人起码是他的手下。
    三杯酒下肚,小记的话就开始了,这也是申保菊习惯了的,要是在以前她就会躲到娘家,让他在这里喝个够,自从锄奸那个时候开始,她不再躲了,这也是领导和同志们交给她的任务。
    小记说:“你……你嫂子今年可得好好谢谢你……老弟了呀,你让她说,哪年我给……给你嫂子送过年……年货——不……过,你嫂子可没有缺了钱……钱呀,她想吃……吃啥就……就自己买……噢。”
    那个小伙子名叫程高松,秦庄村人,是我地下交通员,日寇侵占壶关时,参加了日伪警备队,分管发放“良民证”。
    十二月事变前,许多共产党、游击队员等抗日将士出入壶关都是他给发放的“良民证”,为我党提供了很多方便,十二月事变后,虽然党组织分散隐蔽起来,可是他没有跟党组织中断联系,时时刻刻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如今,日寇强迫各村成立了“维持会”,汉奸特务防不胜防,即使你还不知道的事,那些分散在各地的特务就知道了。
    就像前些时在晋庄东面成立了武工队,他这个交通员还不知道,日寇就知道了。就在昨天,他听小记喃喃说:“今年又过不好元宵节了,还剿他妈武工队,替——替杨笃宽队长报仇。”
    他跟小记早先只是认识,自从小记当上了副队长,他就努力跟小记接近,这也是他的份内工作,再说一个副队长总比一个普通兵要知道的多。
    程高松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打入伪县公署教育科北河村的陈忠悌,陈忠悌跟吴树修都是一块抗日的,因他一直做文职,抗日团体退出县城时,他就留了下来,自始至终跟吴树修保持联系。
    听了程高松的汇报,陈忠悌确认这件事一定不是空穴来风,好歹程高松是听申小记说的,不管他们何时出动,出动多少人去围剿我武工队都不需要再去深究,唯一的办法就是马上设法通知武工队的同志们让他们迅速转移,因为日顽合流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扫荡,反复清剿,他是深有体会的。
    听了小记的话,程高松急忙接茬道:“就是吧,申队长你是个大忙人了,再说大正月又要去剿灭武工队,这过年还有啥意思呀,送点东西也是队长的一份心意吗。”
    程高松故意把剿灭武工队这句话说的很高声,这也是故意让申保菊听的,陈忠悌告诉他申小记的媳妇申保菊就是我们的交通员时,他很快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等小记跟那个程高松走后已经是五更天了,申保菊没敢耽搁,挂上门一溜烟就跑去武工队报信,因为她确定了那个跟小记一起来的程高松一定就是来报信的,最后临走时他还故意跟她说:“嫂子快歇吧,队长得走呀,今晚有要紧事等着。”他把“要紧事”这句话的语气故意加重了,她知道这里对她包涵着那是一种暗示。
    到了井则口村外申保菊发觉情况不对,有些个土里土气的人在通往牛居的路上来回走动,她决定不进牛居村,而是径直朝小南清村姥姥家走去,她怕被那些来回走动的特务盯上就坏事了。
    申保菊在申保顺躲进洪掌村隐蔽的时候就告诉了她的姥姥家,也是预防平时有个事多个照应,想不到在无意中成了他们的联络点。
    见到外公,申保菊问他这几天见保顺了没有,外公说他知道保顺他们在那,前几天还在他这里住了一天。申保菊让他找到保顺,说有要事。
    一个多时辰,外公把申保顺找了回来,申保菊就把昨晚的事告诉了他,临走时她还把小记昨晚给她送来的一纸包熟肉给了他。申保顺不敢耽搁,告别了申保菊就去找领导汇报去了。
    就在正月十七晚上,住县城的日伪一百多人包围了牛居村,敌人主要是冲吴树修来的,有汉奸透漏吴树修的老婆就是牛居娘家,近几天牛居来的陌生人不少。
    特务汉奸都知道吴树修是明明白白的共产党大官,抓到了会得到不少好处。结果扑空了,一个人也没有找到。
    二月下旬,县领导和武工队就在平顺县东坡村进行了隐蔽整训。
    趁此期间宣传部长戴一之(刘保顺)就想到遥镇去看看父亲刘福禄跟妻子施育儿,他是在刘宝库嘴里得知家里的一些事,四弟刘保山担任了日本人的商会会长,父亲拒绝担任维持会会长又不想跟四弟同流合污才携全家到了遥镇新宅。
    整训的地方离遥镇并不多远,领导本来想让刘达飙跟戴一之一同前往以防不测,正好刘达飙有任务在身,戴一之便以路熟为理由只身前往。
    虽然戴一之没有在遥镇新宅久住过,但跟父亲也是常来常往,没费什么周折就到了新宅见到父亲。父亲刘福禄真是苍老了许多,已经没有了先前那种执着坚持、决意一切的气魄。
    戴一之理解父亲,自从跟日寇开战以来,哥哥刘保银的牺牲和小弟做了汉奸,只是这两点就会让一个持重笃行的父亲无奈至极。他知道这样的世道已经不是他这种年龄的人可左右得了的了。
    的确,他的出现,父亲似乎很激动也很茫然,激动的是,他这个共产党的儿子终于出现了,起码还活着好好的,听说“十二月事变”那些红军共产党分子被抓的抓杀的杀,真是暗无天日。
    茫然的是小鬼子连河口庄自己的家都占领了,还在自家的门前建起了炮楼,每天有荷枪实弹的鬼子在炮楼里转来转去,更可气的是小鬼子竟然在他的“义学”开办日语学堂。
    本想离开河口庄来到遥镇就会是另一个天地,他还是估错了,遥镇的栗永禄也被小鬼子选派担任了维持会会长,小日本也是不断地来这里催粮收钱,稍有反抗就把你以八路的罪名抓去坐老虎凳。
    他一家老小在这里还是沾了栗永禄的大光了,不是栗永禄这个维持会会长给他罩着,他也早已被叫到日本的宪兵队了。良民证是栗永禄亲自给他们办的,那些遥镇的乡民还大都维护他们,没有一个说出他家的什么子丑寅卯来。
    刘福禄真不知道该跟儿子说些什么,他把自己的生意都交给了老四打点,最终使他没能如愿,也不知道这个当了汉奸的老四会走到哪一步。
    他只留下几十亩田地了,听说东山游风约在闹减租减息分田地,他河口庄还没有共产党八路军进来,日本人在村里设了据点,要是八路能进来,就要等到将小鬼子赶跑那一天了。
    “听说你们都被撵的没影踪了,怎还敢回来?”刘福禄问。
    “看看您老啊爸,没事的爸,都会好起来的,爸。”
    “还看我干什么,我一个黄土埋到脖子根的人了,我还怕他啥,顾好你们就行。”
    “家人还都好吧爸?”戴一之还是看到了父亲那一股子的硬朗。
    “保贞跟你二姐走了。”
    “哦,去哪了?”
    “在游风约。”
    戴一之知道二姐保蝉已经是老红军了,她们在游风约一定有她们的任务,二哥保银跟保贞虽是夫妻一场,可连洞房都没有入过。
    “育儿哩,爸?”
    “在哩,你也要当爸了。”
    戴一之迫不及待地到了自己的房间,施育儿已经知道保顺回来在父亲那里,她就在屋里等着他,她为他生下一个胖墩墩的儿子已经一年多了,快会叫爸爸了。孩子还没有起名字,这下他来了,该为孩子起个名字了。
    到了晚上祁氏就把小宝宝从施育儿手里抱走了,剩下他们两个在屋里窃窃私语到了四更天,五更天的时候,他们迷迷糊糊睡着了,忽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了,原来是父亲催戴一之快走,说是外面有鬼子,已经把门给堵上了。
    “有鬼子?”戴一之镇静了片刻,他认定是新宅早有人盯上了,目的就是等他来的,这是鬼子早有的预谋。
    父亲等他开了门,二话没说就领他下了地下室,嘱咐他千万千万不能露面,一直从地下室逃到坟地一走了之。
    戴一之知道新宅里的地下通道,是父亲亲自告诉他们的,那还是在天门会的时候,父亲告诉他们这个通道,就是怕将来有个什么紧迫的事情可以用得上。
    当务之急也只有先走这么一步了,临走戴一之走到还在惊魂未定的施育儿面前告诉她:“育儿,没有啥事,等我回来,孩子就叫虎子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