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风约》第一三〇章 他们到了药铺没想到二爹在那里

    第一三〇章他们到了药铺没想到二爹在那里
    西街“永和堂”药铺是组织上一个联络点,那日苏志燮就是从药铺的后门走了的。
    永和堂的掌柜王宝忠也是西街人,跟张秀山的二爹张新发年龄相仿,要不是他会医生开了个诊所,当年他就跟张新发找红军去了,他在方圆是一位有名的医生,他跟县城的一些进步人士一样,在秘密为组织做事。
    刘宝库他们到了“永和堂”药铺,没想到二爹张新发在那里。
    “二爹您不是走了吗?”张秀山问。
    “走了让你们尽闯祸?不放心。”二爹道:“这是县城日本人走了,留下的是伪军,若日本人在,你们这冒冒失失的,还不抓了去当汉奸?”
    “我们当汉奸?我们可是跟那些汉奸算账的。”张秀山道。
    “算账,不要把自己算进去了,跟我走吧。”二爹道。
    “跟您走?”他们同声道。他们知道跟二爹走一定是去当红军,那可是他们的梦想。
    “跟二爹走吧,日本人再要来可不是这样放下一些二鬼子就走了,他们要来这里扎营了,像你们这些城里的孩子是回不了家的,除非也当了二鬼子汉奸。”王宝忠道。
    “那您老怎不关门哩?”韩宝和道。
    “小日本也要得病啊,我关了他们也会找我,他们不会抓我去当汉奸。我还等着他们来看病哩。”
    “别扯了,你们快走吧,记住不要来城里捣乱。”二爹道,很严肃。
    “二爹您不是让我们跟您走吗?”
    “到时候通知你们。”
    “跟我走吧。”刘宝库跟二爹点点头拉他们一下。他完全理解了二爹的意思,他们早走到他们前头了,像姐夫张云虎药店掌柜王大夫还有二爹都是安排好了在这里对付那些汉奸的。
    他们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就是在给他们添乱。
    西街“大仙道”教派是从河北邯郸传递到壶关的,先是在常平、泽井村一带落脚,后在县城西街扎点。
    大仙道负责人杜子成是亲日派特务组织的头头,其主要任务就是为日军调查进攻路线,为敌机指示轰炸目标,向日军提供情报,大搞出卖祖国的反动活动。
    大仙道的组织成员都是一些游手好闲,满脑子封建迷信之徒,“南党”贾皇帝贾荣科担任着壶关大仙道的头目,民国三年受到干草会农民起义“烧绅运动”的打击,全家遭焚烧。民国七年后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当选为壶关县商会会长。七七事变前,在县城西街兴办“大仙道”,网罗民众。
    二爹张新发是被组织派到壶关来征兵的,就住在纺织厂,他还没有接到带队走的通知。他来到后就发现西街这些年轻人是他首选的对象,只是没有跟他们说,怕他们沾沾自喜把握不住到处传言。
    县城沦陷后纺织厂女工全部撤离到沁县,张新发就跟药铺王宝忠在一起。
    王宝忠跟张新发一样都是县城的进步人士,卫华开了纺织厂后,最先接触的就是药店王掌柜,成了我们的线人。
    刘宝库跟张秀山他们出了县城径直到了河口庄,一路上刘宝库跟他们讲了自己对二爹他们的猜测,三个年轻人觉得刘宝库猜的对,他们也有同感,只是理不出个头绪来。
    刘宝库告诉他们要在村上组织一支队伍的想法,已经得到了岳父刘福禄的支持,特别是在财力上的支持,这是把最大的难题给解决了,有了钱就能置办一些武器,只有有了武器才叫个队伍。
    他们几个都自报奋勇地参加了牺盟会,牺盟会就是跟日本人开战的。刘宝库已经把河口村原来的民团都发展成了牺盟会会员,现在河口又成了方圆多个村的主村,那些附村的民团也归入到了他的民团里,人员达到了四十多个。
    有了西街张秀山他们的参与,刘宝库有了左膀右臂,就扎下来一心搞起了队伍,他已跟岳父说过这件事,趁热就去找小舅子刘保山,问父亲跟他说了没有。
    “爸说什么了?”刘保山还没弄清姐夫的意思。刘保山现在可是东家了,刘福禄把他的那一摊子生意都交给了刘保山,除了交给他也没有谁了,老大不用说了,老二保银牺牲了,老三保顺上南面了,也就剩下老四保山了。
    “就是武装队伍的事啊,爸没跟你说?”刘宝库问,他知道岳父的脾气,只要跟你说过的事就不会不办。
    “爸是说过停业了给拿出些钱来支援民团,现在还没有停业啊,我还干得好好的,钱还在运转哩。”刘保山道。
    “怎还没停业哩,县城百姓躲得躲跑的跑,满街都是黑狗子和那些地痞流氓,谁还做你的生意?”刘宝库道。
    “只要有人就会有生意做,黑狗子怎了,地痞流氓怎了,他们不还要生活吗?再说了,人家南党北党四大天王的生意不是照开着吗?他们有做的,我们也有做的。”
    刘宝库没有做过生意,既然保山说了有生意做也不再强求他了,再去找岳父。岳父去了一趟遥镇,回来给他备足了他要的,遥镇的这个秘密已经使刘宝库猜到了岳父自己攥着钱。其实他也看得出来,岳父没有在他面前隐藏什么,这也不是头一次。
    长治日寇开始来壶关抢粮了。
    抗日支队刚刚组建还不到十天,就获悉驻长治日军要派小分队到壶口,东、西长井一带抢粮。
    支队长张衡一跟政治部主任冯克心决定,要趁日寇还没有站稳脚跟,对地势也较生疏,力争打一个胜利战,这也是关键的第一仗,这一仗胜利了,能扫除那些对日寇有恐惧感的新兵心理上的障碍。
    张衡一对这一仗怀有必胜的信心,因为河口主村刘宝库已经来找他请战了,带领他刚刚成立的游击队为抗日支队带路打前哨。
    长治到东、西长井这一带就是他的家乡,他们对这一带的地势很熟,他已是牺盟分会的老会员了,又是河口主村的牺盟会秘书,以他为主发展会员已经47名了,个个手里都有武器弹药。
    抗日支队成立后没几天,刘宝库就来向他汇报,他们河口游击队成立了,刘宝库把他的这个计划早已告诉给了王强,王强把这个消息随时告诉给了张衡一,没想到他们来的这样快。
    支队对刘宝库组织的游击队很重视,首先派老游击队长高体乾给他们练兵作指导。
    高体乾是辽宁省建平县人。一九三二年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十二支队支队长。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任高平县游击队队长。一九三八年调壶关县。抗日支队成立后任参谋长。
    三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时,从长治出发的日军跟30余名伪军驾着日式大轮车进入东长井村,刚到村口就遭到了游击支队的两个伏击排的突然攻击。抢粮日军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会有武装队伍跟他们开火,还没有摸清情况,那些伪军就吓得抱头鼠窜,四处奔命,后面的鬼子就亮出相来,身穿一身黄皮,端着枪还在四处瞄准。
    残敌被逼进村西大沟,又遭到埋伏在那里的第一游击中队步枪和手**的杀伤。伪军们有的是本地人,对地势比较熟,见东面的路过不去,就往回跑,没想到刘宝库领着游击队就在他们的必经之路等着,造成三面夹攻,三下五除二,气势汹汹的侵略者就变成了残敌。
    这次战斗多亏河口游击队的队员对地理情况较熟悉,带队的高体乾并没有让河口游击队去打前锋,只是在后面堵截敌人。
    东长井伏击战打得狠,打得快,打得巧妙。这次战斗得到了支队领导和县**、牺盟分会领导很高的评价。
    高体乾跟刘宝库带着取得胜利的两个中队和战利品连夜赶回崔家庄,他要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给所有的新兵,首战告捷,这是多么重要的一场战斗啊,许多刚刚编入到队伍里的新兵,他们不但是还没有学会打枪,更重要的一点有许多新兵对日本人还怀有很大的畏惧感。
    初春的严寒和战斗带来的疲惫早已被胜利的喜悦冲淡,寂静的夜空被战士们那匆匆的脚步划破。
    到了支队驻地崔家庄,没有参加战役的队员和支队领导都在路口等待着,刘宝库骑着缴获来的洋马,威风凛凛走在前头,后面的战士们赶着大车,身上穿着日军大衣,怀里抱着三八式步枪和日军指挥刀,雄赳赳,气昂昂,一幅扬眉吐气的样子。
    这一夜全体队员都没有睡意,没有参加战役的队员滔滔不绝地问这问那,参加战役的队员都领着高参谋交给他们的任务,每个人都要给新兵讲述一下战斗的经过和胜利后的感觉。
    东长井伏击战在一夜间传遍了整个长治的抗日队伍中,也让驻扎在这一带的国民党部队刮目相看,一个刚刚组建的县城游击队,第一仗就取得了圆满的胜利,真是大快人心。上级领导要求县工委、县**召开一次大会,总结一下这次的战斗经验,表扬这次战役的战斗英雄,鼓舞民族士气。
    三月二十七日,县工委、县**在北行头村召开了千人庆祝大会,驻扎在这一带的国民党五十三军的一个营也应邀参加了大会,会场四周贴满了“向抗日支队全体指战员学习、致敬”、“团结起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不赶走侵略者决不罢休!”等五色标语口号。
    会上县长张衡一讲道:“同志们,同胞们,东长井伏击战是我们刚刚成立的抗日支队第一次跟日寇较量的战斗,第一次取得了胜利,真是大快人心,这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这说明我们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日本帝国主义虽然强大,但国小人少,他对我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一定会失败,我国虽然贫困落后,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进行的是卫国战争,是正义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进行长期的持久的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同志们,趁此之际,我再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就在前几天,我们的朱德总司令行军路过碣则上村,时间已经晚上10点,群众已经熟睡,为了不惊动群众,朱老总命令部队悄声夜宿在村边沿路两旁,他老人家自己夜宿在村大庙西北的一个碾棚里那块碾盘上休息,不到天明部队就悄悄离开继续行军了。同志们,我们有这样纪律严明、体恤民情的部队和首长还有不胜的道理吗。”
    顿时会场上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即全场高呼声一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