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第三百一十章 王司徒的沉思

    圣驾入城。
    此刻城外几十万百姓依旧沸腾,人们纷纷热议今天的所见。
    由于长途跋涉鞍马劳顿,加上还要安置皇帝百官的住处。
    所以这一天不会再有什么重大的仪式,反而杂事多如牛毛。
    袁绍也是身体疲惫不堪,但依旧召集了部众议事。
    袁熙府邸。
    袁绍的府邸已经让出去给皇帝当行宫了。
    袁绍没有选择袁谭的神策府,也没有选择袁尚的府邸,而是来到了‘不务正业’的二公子袁熙家里。
    “陈琳,你马上写檄文,昭告天下迁都之事。”
    “喏!”陈琳走出来接令,作为一个纯文人,他在这里主要工作相当于翰林院的,就是撰写檄文什么的。
    “郭图,你负责朝廷和百官的安置工作。”
    “喏!”
    “审配逢纪,你二人负责起草如何敕封各路诸侯。我要看看,谁接受,谁不接受。”
    “喏!”
    “颜良,你带领三千兵马,暂时为禁卫军,保护陛下的安全。”
    “喏!”
    “高览,你带领二千兵马,封锁行宫、百官的居住区域,闲杂人等禁止出入,以免发生意外。”
    邺城将会成为国都,核心区域的管制要慢慢建立,需要一个过渡期。
    袁绍布置完工作,精神也几乎耗尽了。
    他不准备今天再见驾了,已经够累的了。
    并且,过了今天,明天就是迁都后的第一次朝会。
    十分重要。
    他要为此做准备。
    “尔等还有何话说?”袁绍拿起茶盏喝了一口,疲惫道。
    众人明显发现,袁绍此刻的神情不畅。
    回想起皇帝在城头接受百姓欢呼的情景。
    自然也就知道袁绍为何神情不畅。
    审配道:“汉室历时四百余年……。然主公统领朝纲后,体恤百姓,民心会渐渐到达主公这边。”
    逢纪道:“有了皇帝,但凡主公大军所到之处,会得到百姓的拥护,不会出现秦伐六国时候的那种艰难。同时,也不会出现秦统一六国后,各地六国百姓纷纷造反的情况。”
    袁绍自然是因为汉室的民心而担忧。
    人心是很微妙的东西。也许微微跳动一下,一个诸侯就没了。
    但是,有了皇帝就有了正统,百姓的名义,就在手中。
    这是没有皇帝诸侯,根本不可能拥有的。
    袁谭对此表示赞同,汉室是极具威信的。
    若刘备不是汉室宗亲。他不可能那么轻松占据刘表的荆州,也不可能背叛刘璋后,蜀中的那些人还能服他。
    便是最开始,关羽张飞也不会那样跟着一个卖草鞋的。
    四百年积累的民心非同小可。
    什么反清复明。
    什么扶清灭洋。
    田丰此刻站了起来,他不属于政略大员,主要为袁家谋划军略。
    所以此刻想到的是另一个方面,道:“幽州牧刘虞,是当今皇叔,其不是一个强势的人。只要发出诏令,幽州西部唾手可得。”
    当初袁绍击败公孙瓒,得到的是幽州东部地区。
    刘虞是在西部地区,其威望极高,便是袁家,若没有好的理由,也不敢轻易出兵侵略。
    但有了皇帝,就不同了。
    袁绍这才高兴起来,百姓心存汉室,但只要控制住汉室,这民心同样也是他的民心。
    道:“刘虞不足为惧,不着急。还是先让朝廷走上正轨,这样的话,才好去劝服刘虞。”
    众人认为袁绍考虑的十分有道理。
    田丰也不在多说,他的那番话,也有开导袁绍的意图。
    袁谭则是又想了另一层,如今诸侯割据,但袁家的地方也不小了,完全可以架构起来朝廷。
    朝廷架构起来后,会在其他诸侯的地方,形成一种民望。
    这民望是很重要的。
    会让割据的诸侯损失很多根基。
    一个没有百姓全力支持的人,是很艰难的。
    这些都是得到皇帝带来的好处。
    ……
    时夜。
    内城区。
    西门里街。
    这里,是内城区最普通的地方。
    现在却成了百官居住的街区。
    内城是一座城池的核心,居住着官员、显贵。
    帝都更加不例外。
    皇宫就在内城,百官衙署,大都建造在内城。
    官员的住宅则分布在内城的居民区内。
    或早或晚,上朝、觐见,来去方便,还不打扰百姓。
    只不过邺都刚刚担当起帝国都城的重担,还没有太多匹配的基础设施。
    这一天的夜晚,西门里街乱糟糟的。
    百官,以及数千家眷,都在搬入指定的住处。
    一座四合院里。
    堂屋里挤满了人。
    这座前后两进的四合院是王允的住宅。
    王司徒很聪明,知道朝廷和皇帝刚刚到邺城,不能集会,招惹到袁绍的反感。
    但也因为聪明,趁着今天的安置混乱,他果断的召集百官到来。
    来得百官有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如今袁家已经是权臣,这部分人不值得信任了。
    屋子里的气氛很压抑,很凝重。
    由于空间狭窄,根本不是透气的大厅,气味也很不好闻。
    此前已经交流了很长时间。
    王司徒鼓舞着众人,在董卓,李傕郭汜后,继续和袁家斗争。
    已经很久没人说话了。
    这时候国舅董承说话了,他失去了朝廷兵马大权,被打回了原形。
    现在就是个散骑都尉,一听就很散,六百石的空位。
    “当时迁都长安,便是董卓那种残暴的国贼,也征集了民间的豪华府邸,按照百官的地位高低,予以分配。”
    “便是基层的官员,也是给前后两进的宅子。”
    “袁绍倒好,给的都是民宅。”
    董承说到这里激动起来,也许是因为失去了往昔的权柄吧,“就比如王司徒,才给了前后两进的宅子,这可是当朝三公啊。”
    “大部分官员,都是临街的一处房子,连个院子都没有。”
    董承本人就住的这种宅子,类似于武大郎那种临街房子。洗完脸,打开门就可以泼街那种。
    “丢人否?”他拍了案几。
    一时间,百官怨声载道,骂人的都有。
    王允示意不要说了,道:“袁司空不是说了吗,现在百废待兴,他也不能如董卓那样去抢邺城豪右的府邸吧?”
    “更何况,邺城豪右咱们大多都很熟悉,也不好意思去住啊。”
    “王司徒,您真是好心态,还能为袁司空着想。”董承竖起大拇指,放下后不吭声了。
    王允就当没听到,“诸位,明日过后,袁司空就要执掌朝纲了。”
    这句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百官岂能不知袁绍肯定是要大权独揽的。
    而袁家的名声,可就不是董卓李傕等人相提并论的。
    是可以顺理成章执掌朝纲。
    他们不能说袁绍是国贼,便是天下诸侯也不能如同说董卓一样说袁家是国贼。
    尤其是各路诸侯,怎么解释本身割据的事情?自己先站不住脚,
    权利的游戏是有潜规则的。
    除非袁绍篡位,或者像董卓那样残暴不仁。
    但袁家百年宽厚,到了袁绍这里更是如此。
    百官压抑,也很愤怒。
    马日磾扶着拐棍,才能让跪坐的腰杆挺拔一些,道:“现在形势变了,已经不能如对付董卓那样对付袁绍了,只能忍了。我老了,就靠你们了。”
    百官中许多人都是上了年纪的,看起来,是要交付给后辈了。
    心灰意冷。
    王允察言观色,有些焦急了,“不能,还是要斗争的,我们是朝廷官员,世代显耀的人,董卓那样残暴的人,尚且拿我们无可奈何,别说袁绍了。”
    “至于住处什么的,以后慢慢都会有的。”
    “各家重建后,部众合起来,依旧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我们在这核心里时刻准备,只要袁绍疏忽大意,我们就还有机会。”
    掌握了核心,形势就可以从内而外的彻底翻转。
    历史上司马懿就是蛰伏,最终这样掌握了曹魏政权。
    显然,有能力的野心家面对同样情况时,反应大同小异。
    王允又道:“太傅,你以为袁绍老死了,影响力没有了,就能水到渠成?你可别忘了,袁家还有一个更难缠的袁谭呢。”
    “我们这一代没有了,袁谭也能再熬两代人下去,那时候又是什么形式?”
    “谁能保证后辈比咱们能力强,比咱们的决心坚定?”
    “所以,希望还是要寄托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马日磾神情凝重了,心态又一次坚定起来,撑着拐棍起身道:“王司徒所言甚是,拼了我这把老骨头……。”
    众人的神情也坚定起来。
    王允松了口气。
    他斗争了董卓,斗争了李傕郭汜。
    最终的结局却很难接受。
    的确不走运。
    他相信,人,总会有走运的时候。
    道:“时间不早了,你们也该出现在各自家里了,就按照我之前说的办吧。凡事不能让袁家轻轻松松的,这样我们未来才有更多的机会。”
    随着百官离去。
    貂蝉独自一个人,进来收拾残余。
    王允除了家眷,女眷里就只带着她一人。
    此刻的貂蝉很累很累,但她的心既喜悦又茫然。
    袁谭终于是赢了,她也因此来到了邺城,距离很近很近……。
    王允看着貂蝉。
    谁也不知道,貂蝉是他一手养大的,是他的死士。
    现在,他手里只剩下这么一个女死士。
    恐怕再也不可能培养出另外一个如貂蝉这般完美的。
    看着貂蝉的绝美,想起袁绍、袁谭、袁尚之间的矛盾,陷入到了沉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