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记事》137 夜色

    夜色渐深,父子俩畅聊了一会儿。
    不知不觉,已经喝光了一壶梨花白。难免都有几分微醺。便各自回房安歇。
    林氏哄睡了李烨,也已经系数过了,此时披散着头发,穿着家常小衣,裹着被子,背靠着引枕坐着,正喝着一盅冰糖莲子银耳羹。
    李希文不由得暗暗赞叹:
    要说这厨娘买得真是好!
    这也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吧。娘子天天晚上临睡前,都要喝一碗羹汤。
    近几日,越发地唇红齿白,肌肤润泽了。
    他动情地叫了一声:“娘子……”
    林氏眼波流转,似嗔还喜,白了他一眼。
    李希文更觉心痒难耐,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随手就将床头的纱帐放了下来。
    ……
    李槐晃晃悠悠走进了自己的卧房。
    曹氏已经睡着了。
    拉风箱一般打着响亮的呼噜,大张着嘴、流着口水,让人一见,就觉心烦不已。
    曹氏本来就上了年纪,姿色已不剩多少。
    白日里有精心装扮、珠翠钗环、华美衣衫,多少还能掩饰几分。
    此时她已经卸了钗环妆容,褪去了华美衣衫。这副丑陋模样,却是半点儿也掩饰不得。
    真真让人兴致全无!
    李槐醉眼朦胧,越看曹氏,越觉得不顺眼。
    再一想到曹氏特意挑了个那般模样的厨娘,顿时觉得火气上涌。
    他摇摇晃晃地从床榻上爬了起来,抱着被子,离了卧房,想要挪到书房去睡。
    到了书房,铺设被子的时候,一想到自己早就想要买个丫鬟来伺候自己,曹氏却一直从中作梗……顿时更加心火上炎,烦躁不堪。
    再加上刚刚又多喝了酒,此时李槐只觉得,嗓子眼儿在冒烟。口渴得好像喉咙里正在着火。
    他忍不住嘶哑了嗓音,吼道:“水!水!”
    喊了两声,无人应答,才想到这时辰,怕是一家子都睡了。
    只得自己降尊纡贵,亲自动手,去厨房烧水。
    刚一推开厨房的门,就见那蝉娘,缩在厨房的角落里一张窄窄的小床上,侧着身子,似是睡得正香。
    她的被子盖得很严实,头也蒙在被子里,只露出一丁点儿脑瓜顶和后脑勺儿。
    曹氏那个蠢妇,买个婢女,竟然能挑到一个这样丑的!
    说她不是故意的,谁信呢?!
    既然不是美人儿,自然不需怜香惜玉。
    李槐满满一腔怒火,突然间,就有了去处。
    他对着那张小床,就猛地踹出去一脚:
    “睡什么睡?还不起来给老爷我烧水泡茶!”
    盛怒之下,忘了自己腿上的旧伤,这一脚踹出去才想起来,却已经来不及了。
    李槐站立不稳,一下子栽倒在地上。
    小床被踹得一晃,再加上李槐“砰”地一声倒下的声响,把小床上睡得正香的厨娘惊醒了。
    她睡眼惺忪地爬了起来,身上只穿着一套白色的中衣。
    厨房里比别的房间都热上许多,这套衣裳短短的,露着手臂和小腿。
    厨娘虽被惊醒,却是不慌。
    她先是掌了灯,待看清了倒在地上的是李槐,忙忙冲上前去,急急地把他搀扶起来。
    李槐这一跤摔倒,酒已经醒了一半儿。
    深深地为自己的醉态感到羞耻。
    此时见厨娘没吵没闹,也没有声张起来,不由得对她多了几分赞赏。
    眼光在她白生生的小臂和小腿上打了个转,流连了片刻。待一抬眼,看到她的脸,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李槐嘶哑着嗓子,吩咐道:
    “晚上喝多了酒,口渴难忍,速速去煎茶与我来吃。”
    蝉娘应了,随手抓了一件褙子披上。也来不及束发,就那样散着头发,对着小茶炉半跪着弯下腰、曲起腿,两三下就捅开了小茶炉的火,动作麻利地烧水煎茶。
    李槐看着蝉娘单薄的背影,那忙忙碌碌的样子,心头竟莫名安静了许多。
    等待水开的时候,就找些话来,跟蝉娘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蝉娘似乎性情十分羞涩。对李槐的问话,多半以“嗯,哦,啊,”之类的词回答。
    问她十句,能完整地说出来一个句子,都算不错了。
    李槐心中暗自不满:
    “也不瞅瞅自己是个啥德行!还以为我能吃了你咋地?”
    片刻后,水开了。
    蝉娘将煎好的茶,给李槐倒上一杯,就安静地束手站在一旁。
    李槐连吃了三盏,方才觉得口唇不再焦躁,嗓子眼儿也不再烟熏火燎。
    此时再看侍立在一旁的丑厨娘,都觉得顺眼了许多。
    大概,是看多了,就看习惯了吧。
    李槐失笑地摇摇头,慢悠悠地起身,一瘸一拐地回了书房安置。
    许是喝多了茶水的缘故,李槐总算是躺下了,却觉着睡不着了。翻来覆去烙了半宿煎饼,梦里全都是白生生的小臂和小腿……
    ……
    租了几回里长家的驴车之后,乔细妹觉得,似乎应该给家里添置一头驴。
    其实要论拉车,骡子比驴、马都强。若论犁地,自然是耕牛最好。
    但要论方便、要论值当,还是毛驴最合适。
    驴子除了体型小些、外加脾气不大好,其实基本上就没别的毛病。
    在家可以拉磨,出门可以拉车。跑得虽然不快,但耐力挺强。喂的草料,也不需要太精细,不大挑嘴,不爱掉膘,十分好养活。
    只是家里没有太懂牲口的人,乔细妹不敢贸然去买,生怕被不良商贩给坑了。
    可惜骡马市也不是天天开,距离靠山屯也稍微有点儿远。
    不然乔细妹一定会每天跑去,看别人怎么挑。
    李云心是家里唯一一个支持乔细妹买头小毛驴回来的人。
    一贯对乔细妹言听计从的李景福,这回却犯了轴,总觉得买驴不如买牛。
    以李云舒为代表的吃货小分队,坚决认为不论买驴还是买牛,都不如多买些小猪仔。
    小猪仔买回来慢慢喂,喂上一年多,就可以养成大猪,就可以换钱了。
    最关键的是,过年的时候,还可以杀年猪,。
    严格地说,李云心也不算是乔细妹纯粹的支持者。
    因为李云心的方案是:
    牛、驴、骡、猪,每一种都要买。最好再买些鸡鸭鹅。
    她掰着手指头,一脸憧憬:
    “牛买两头,一公一母,以后不仅有牛,还有小牛犊。驴买一头就行,骡子最好也买一头。
    猪仔买五头。鸡买五十只,鸭买二十只,鹅买两只……”
    李云心还没说完,就被乔细妹拿鸡毛掸子敲了头:
    “这败家孩子!今儿个你一高兴,一下子买这么多张嘴回来,明儿个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