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熊孩子》第225章:勿以夜长乃谓无明

    李承乾与长孙冲皆被这突如其来的话音给吓得不轻。
    而当两人回头时。
    赫然看见,刚才还在他们前头的赵有林。
    不知何时竟然已经出现在了他们的背后。
    见这俩人的模样,赵有林歪了歪脑袋,问道:“敢问二位是找我有事儿吗?”
    “没有没有没有……”
    李承乾有些心虚的摇手。
    “那您二位为何要跟着我?”
    赵有林满脸疑惑。
    实话讲,李承乾与长孙冲也没想到,自己能被对方发现。
    这货的反侦察意识也太强了吧……
    而这也难免让李承乾心生疑惑。
    不是说,他出身贫寒,而且还是个书生吗?
    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反侦察意识?
    李承乾心中狐疑,但面上却没有表露。
    李承乾与长孙冲对视一眼。
    两人互相给对方使了个眼色。
    那意思,都是想让对方先开口。
    长孙冲没办法,只能干笑着说道:“其实,我们是找你有事儿。”
    “找我有事儿?”
    赵有林皱着眉头道:“可是,我并不认识二位呀。”
    “没关系,我们认识你就行了。”
    李承乾直接把实话给说出去了。
    “你认识我?”
    赵有林有些迷惑。
    李承乾暗骂自己蠢蛋。
    之后,他连忙开口掩饰道:“对啊,你是不是叫赵有林?”
    “我们素问赵公子才名,特此前来找您,为的就是与您吃个便饭。”
    “敢问赵公子,可有时间一叙?”
    李承乾指了指一旁的酒肆:“也不远,就在那里,咱们边吃边聊,如何?”
    实话说,只要是个读书人,都渴望被人赏识,渴望被人尊重。
    且不说,赵有林有没有才名。
    至少他是个读书人这事儿不假。
    此时听闻两人赏识自己,并有要与自己结交的意思。
    心底里难免生出一丝丝窃喜。
    何况,他确实没钱吃饭了。
    如今有人请自己吃饭,他又怎会拒绝呢?
    赵有林微微躬身道:“那有林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承乾笑了下:“有林兄不必客气,咱们这就走着。”
    话落,李承乾与长孙冲便领着赵有林朝着小酒馆走去。
    ……
    酒馆之内。
    李承乾点了几样小菜,又要了壶低度数的酒。
    在等待酒菜上来时,李承乾才终于开始打量起赵有林来。
    实话说,赵有林的模样还算不来。
    清秀的长相配上那一袭青色长衫,使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儒雅气息。
    待到酒菜上来之后。
    李承乾拿着酒壶,为赵有林斟满,随口笑问:“有林兄,来了上京,感觉可还习惯?”
    赵有林端着酒杯,朝着李承乾轻笑了下。
    “说来也要感谢郑老爷的慷慨,让有林来了上京,能有个地方落脚。”
    他虽然是在笑。
    但李承乾却能从他眼眸当中捕捉到一抹苦涩。
    细细想来,李承乾也能理解。
    像郑家与卢家这类以书香门第著称于世的世家体系。
    只要到了每年春闱秋闱时,就会敞开门户广纳天下士子入府。
    这次秋闱前夕,李承乾早已听说,郑府共计招收百余名士子入门寄宿。
    而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阶级以及三六九等。
    像赵有林这样没有背景又没钱的穷士子,混在那些自视甚高的士子堆里,谁会将他放在眼里呢?
    想到此处,李承乾抿了抿嘴道:“那有林兄对此次秋闱可有把握上榜,争取三甲?”
    闻言,赵有林面露惭愧:“别说三甲,只让有林上榜,就是三生有幸了。”
    唐朝时虽然就已经开始用科举选拔人才了。
    但现在毕竟是科举初期,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善。
    科举制度中还很多规则排斥穷苦出身的士子。
    例如唐初的三次会考,童试、乡试、会试。
    普通的寒门士子,要先参加童试。
    童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州级乡试。
    乡试过了,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级的会试。
    而相对来说,世家子弟就要比他们强许多了。
    首先,世家子弟是不需要参加童试的,他们可以直接跨过童试,直接参与乡试。
    待到乡试一过,就可以赶赴京城参与会试。
    或许有人会质疑,两方差距也不是很大。
    无外乎,就是差了个考试而已,根本不叫事儿。
    但别忘了,这可是在大唐,这是古代。
    童试若过了还好,若不过可就要再等三年才能考了。
    三年时间,不是转眼即过,而是一日一日的过。
    穷苦出身的士子,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浪费?
    一个男子,想要在这时代生存,首先就是要填饱肚子,更要保证全家不被饿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若读书不成,多数父母都会要求这些人回家务农,亦或者选择其他行业另谋出路。
    这也使得许多有才之人,在少年之时只刚露才子风貌,因童试未过便半途而废也是让大唐人才库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不乏有那种幸运之人。
    在大唐时期虽然已经用科举取缔了引荐制度。
    但地方官员每年还是会有引荐的名额的。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权限将童试未过,却富有才学的寒门士子送到京城直接参与乡试。
    当然了,地方官员也只是提供给他们机会。
    至于这机会能否自己把握住,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而这也是赵有林为什么能直接出现在长安城参加乡试的原因所在。
    想到此处,李承乾不免暗叹口气。
    想要改变这个时代,任重而道远。
    若非要改变,那要做的事儿还有很多呦。
    见李承乾在那叹气,赵有林忍不住开口问:“小兄弟,你为何叹息?”
    “没什么。”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只是想到了一些,让我惆怅的事儿罢了。”
    他放下酒杯,搓着手道:“大唐至今,一派繁荣景象,内治世家百姓,外安六方诸夷。”
    “可还是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呀……”
    “哪有那么多不公平的地方呀。”
    赵有林笑着说道:“勿以夜长,乃谓无明。泥犹生莲,何举世皆是脏?汝生于极夜,岂可强言举世皆是夜?”
    “世上有黑者亦有脏之,却不可由此作一副不信世界之状。”
    听闻这话,李承乾愣了下。
    随后满脸不解的看着赵有林。
    这话说的,可真有点人生哲理的意思呀。
    “勿以夜长,乃谓无明……”
    李承乾细细咀嚼这八个字,随后拿起酒杯,面朝赵有林道:“就为这八个字,我敬有林兄一杯。”
    “客气。”
    赵有林也端起酒杯,与李承乾对撞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